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09:38:33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D C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B D B A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C A B A C C D
二、非选择题
31.(8 分)
(1)李斯:颂扬秦始皇的统一功业。(2 分)
贾谊:批判秦始皇的暴政。(2 分)
(2)原因:秦始皇功过并存;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4 分)
32.(12 分)
(1)方式:战争、和亲、册封、设立机构、通贡互市。(4 分)
(2)特点:双向互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4 分)
意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4 分)
33.(12 分)
(1)排序:③①②④。(2 分)
(2)表现: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4 分)
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延安是中共中央驻
地和革命圣地。(4分)
(3)意义:了解和研究革命历史,弘扬和传承爱国精神。(2分)
34.(8 分)
【评分要求】
等次 说明
{#{QQABKQQUogAgAgAAAAgCEwWoCAAQkACACIoOwAAEIAIASBNABAA=}#}
一等(7~8 分) ①符合主题,史实准确、完整
②设计合理、表述清晰
二等(4~6 分) ①符合主题,史实描述比较合理、准确
②表达比较准确,设计比较合理
三等(0~3 分) ①不符合主题,史实描述不合理、不准确
②表达欠通顺或不准确,设计不合理
【示例 1】
1.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示例 2】
1.天朝的危机
2.救亡图存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4.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
5.全民族抗日战争
6.两种命运的决战
{#{QQABKQQUogAgAgAAAAgCEwWoCAAQkACACIoOwAAEIAIASBNABAA=}#}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良诸遗址的考古发现历程。这些考古发现
在浙江首次发现
发现一大批高等级墓地、祭坛
发现良渚古城发现良渚古城外国
良渚遗址
和人工推筑的大型宫殿基址
水利系统
20世纪
1936年
80、90年代
2007年
2015年
图1
A.增进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B.印证早期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C.表明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D.证实中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
2.文献记载,商王太甲崩后,“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商王太戊即位后,“殷复
兴,诸侯归之”。该记载可用于研究商代实行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古典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
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的做法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C.推动了官学的繁荣发展
D.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战国时期,开垦荒地变得容易起来,开拓广阔的森林成为可能。这主要得益于
A.统一王朝的建立
B.手工业分工细密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井田制逐渐瓦解
5.秦朝铺设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驰道,并修筑了直达河套地区的直道
及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这些举措
A.实现了秦国的长治久安
B.抵御了来自匈奴的侵扰
C.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D.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高一历史一1一(共8页)》
6.我国历史上某部史学著作在编纂方面,改《外戚传》为《皇后纪》,并新增
《党锢传》《宦者传》等七种类传,从不同角度刻画了社会面貌。该著作最有可
能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7.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今新疆、青海、陕西等省份发现了一些萨珊王朝(224-651)
的银币和“波斯锦”,还有拜占庭金币等。这可用来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流通道
B.中国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
C.游牧民族加速封建化进程
D.贵金属全面取代实物货币
8.唐朝后期,政府征收工商税,先后对盐、茶、酒实行专卖,控制其生产和销售。
这些举措旨在
A.简化税收名目
B.增加财政收入
C.规范商业活动
D.方便百姓生活
9.有学者发现,宋朝135名宰相中,111名都是进士出身,少数通过资荫、摄官
举荐等途径入仕。“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这
体现了宋朝
A.社会流动的增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门第观念的流行
D.科举制度的衰落
10.图2为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
P北京


黄河
⊙开封(宋)


长安
洛阳

(周-唐)

。南京
图2
A.决定了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B.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C.连接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
D.取代了海上交通的枢纽作用
11.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选择成为英雄的路。与之相似的主张是
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B.“理便是天道也”
C.“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12.明朝时,嘉峪关被视为边地与内地的分界线。清康乾时期,君臣认为“至嘉
峪关左右已居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清朝
A.强化长城防御功能
B.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C.注重发展边疆贸易
D.拓展王朝疆域范围
高一历史一2一(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