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10: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北京房山高三 (上) 期末
历 史
2024. 1
本试卷共 8页,100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5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位于河南中部的舞阳贾湖遗址是一处距今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多件石器、陶器、骨器,其中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的笛子。结合图文材料可以得出,该遗址的考古发现
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①说明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状况 ②证明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
③印证当时出现了成熟的文字 ④反映先民已有精神生活追求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汉书·艺文志》记载“……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下列言论属于上述学派的是
A.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B.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C.“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D.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3. 无讼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调处是实现无讼的重要手段之一。官府调处运用道德教化解决法律纠纷,民间调处通过宗族、邻里、朋友等力量化解民事纠纷。调处反映
A. 国家采用法刑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B. 法律体系中律例合编的体例特征
C. 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 D. 儒家伦理深刻影响古代中国司法
4. 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隋朝统一的格局和规制为唐朝所继承,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以下属于隋朝制度创新内容的有
①推行“大索貌阅”,核定户籍 ②“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
③设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 ④“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1382年,云南丽江木氏归附明王朝,被任命为丽江府土官知府,世代承袭。1723年,云贵总督高其倬上奏曰:“……木钟在地方亦不能管辖,且恐贻误地方。丽江府原设有土知府一员, 流官通判一员,今将知府改为流官,将通判改为土官。”奏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这反映出
A. 改土归流政策在边疆地区得到了落实B. 云南丽江开始进入全国统一政权版图
C. 行省制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不断扩大D. 边疆土司制度在清朝已经被彻底废除
6.1864年,普鲁士扣押了在中国渤海湾的丹麦船只,造成“战船纠纷”事件。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奕诉尝试运用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准则,向普鲁士施加压力,丹麦船只得以释放,解决了棘手的外交难题。由此看出
A. 清政府成功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B. 中国近代外交中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 渤海湾已正式成为普鲁士的租借地D. 中国出现的严重边疆危机得到解决
7. 1876年,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刊发《开平矿务局章程》,章程中指出“拟集资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1878年,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该局产煤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在市场上销售,获利甚厚。可以得出,开平矿务局
①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范 ②说明了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意图
③官督商办并采用新的商业经营方式 ④表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1900年6月,英国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东南一些地方督抚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不参与朝廷与列强的战争。材料说明,晚清时期
A. 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 B. 中国南北方发展趋于平衡
C. 中央集权崩溃的步伐加速 D. 利用义和团抵制变法运动
9. 1920年五一劳动节,北京、上海等地举行纪念会。《新青年》《星期评论》《晨报副刊》等进步报刊,出纪念专号,发表纪念文章。这一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懂得了劳工问题的重要,而且也开始重视和研究中国产业工人的实际状况,这反映出
A. 中共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 B. 工人待遇得到改善
C. 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传播 D.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0. 1941年6月 23日,毛泽东主张:“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该主张提出的国际背景是
A. 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 B. 苏德战争爆发使战争形势更严峻
C.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正式参战
11.《汉谟拉比法典》中的以下条文
215 条:医生用青铜刀治愈全权自由民之重伤或眼内障者应得10 个银币。
216 条:如患者为非全权自由民,应得5个银币。
217 条:如患者为奴隶,由其主人支付医生2个银币。
218 条:如医生用青铜刀为自由民割治,造成患者死亡或致眼损害者,应处以断指之罪。
①主要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②说明青铜农具得到广泛使用
③反映出社会等级的差别 ④可用于研究古巴比伦的医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分析下图信息可以得出
①古代非洲文明呈现多点分布 ②古代非洲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③北非受欧亚文明影响更明显 ④非洲冶铁技术水平高于亚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财产继承权……有权在 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据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①已具有国家给予的种种特权 ②开创了有限责任制公司先例
③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确立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文件名称 内容摘要
美国《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法国《人权宣言》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分析上表材料,可以得出,表中的两个文件
A. 都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 共同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C.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标志着美法民主共和制确立
1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04年, 海地独立 拉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 1826 年,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独立 拉丁美洲国家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C 1879 年, 埃及祖国党在反英斗争中, 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埃及人民取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
D 1905—1911 年, 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是亚洲觉醒的重要表现之一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55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5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6. (9分)“宋元妆具”
材料一
宋代垦田面积约 7.5 亿亩,矿冶业、制瓷业、金银细工等手工业与商品生产都有发展。北宋金矿矿点由4州发展至24州, 银矿矿点由17州发展至68州。 宋元时期金银矿藏开发继续扩大并逐渐转移至南方地区,如福建路、江南西路与两浙路银产量均很高。金银捶揲工艺发展,出现了造型复杂以及立体凸纹装饰的金银器。 这一时期,北方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榷场贸易。 农、 牧并存的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材料二
北宋墓葬出土的妆具有妆奁、 镜盒、 剪刀、 梳、 罐、 镜及粉盒, 南宋妆具类别又新增镜箱,元代墓葬出土的妆具包括收纳置放、梳理及修整、调脂、照容等各类用具,且均为银质。 宋元墓葬出土的盒类与奁类妆具造型,与唐末五代时期墓葬出土的妆具相似。 目前出土的宋元漆木金银妆具数量南方地区占 81.7%,北方地区占 18.3%。金代墓葬出土的银带饰,用银链将银剪、银盒与荷叶银盖罐等合为一副饰件,其中荷叶银盖罐是宋代银妆具的器型。元代汉族墓葬也出土了类似的器物。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宋元妆具”进行简要分析。(9分)
17. (12分) 人民货币
货币名称 发展概况
农民协会货币 1926—1927 年,湖南省衡山柴山洲、湖北省黄冈等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农民协会组建地方金融机构, 发行流通券, 解决了当时商品交换中的困难,从此揭开了人民货币登上历史舞台的幕布。
苏区货币 共产党在苏区(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 建立工农银行,发行货币, 纸币上注有党的行动纲领、政策方针。如鄂西农民银行的纸币上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打倒帝国主义, 扫除封建势力, 消灭军阀混战。”
抗币 1937 年 9 月,晋绥根据地建立, 在战地委员会组织下, 八路军与进步抗日民主人士刘少白等一起创办兴县农民银行,印发纸币。八路军、新四军在各自根据地始终视法币为友币, 日、伪币为敌币, 采取保护法币, 打击日伪币, 巩固发展抗币(边币) 的原则。
人民币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的发展历程。(12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 (10分)“世界交往”
材料一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材料二
时间 历史事件
18 世纪中期到19 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5 年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814 年 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1840—1842 年 鸦片战争
1843 年 《海国图志》初刊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 世纪中后期到20 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90 年代 洋务运动
1864 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1868 年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76 年 美国人贝尔试验了电话
1889 年 巴西建立共和国
(1) 概括材料一中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观点。(4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材料一观点加以阐释。(6分)
(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 (14分)“中华”—“中华民族”
材料一
《晋书·桓温传》记有东晋大将桓温的一段话:“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权幸扬越。”《十六国春秋》记十六国时原西晋旧臣贾坚仕于前燕,(东晋)士子荀羡劝说贾坚说:“‘君父、祖世为晋臣, 奈何背本不降 ’ 坚曰: ‘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 民既无主,强则附之。’”贞观时, 给事中杜楚客在谈及北方突厥时云:“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唐律疏议》规定:“造畜蛊毒,所在不容,摈之荒服,绝其根本,故虽妇人,亦须投窜,纵令嫁向中华,事发还从配遣。”
材料二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中华民族观”。梁启超认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 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在于本国,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吾中国言民族者, 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究我之此论,其将唤起我民族共同之感情,抑将益增长我民族畛域之感情。”
(1) 指出材料一中“中华”一词内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观”。(8分)
20. (10分) 行会
材料一
古代中国行会基本的经营活动被严格规划在特定的国家框架之内,行会的运行重点是便于政府管理监控。行会首领称“行老”“行首”等, 成员为“行人”。行老大都由官府指派,须贯彻政府指令、配合政府收缴赋税、差派徭役。在古代中国传统家族秩序的浸染下, 孝道与责任是“行人”心中最为基本的价值标准。行会组织结构呈现长幼尊卑关系,成为基本的家庭式生产单位,师傅是小作坊的“家长”,行头是整个行会的“族长”,行头必须尊崇行业的先驱创立人为“祖师爷”,还要率领全行履行义务。行会会员无权参加城市管理,城市机构由官府设置,官员由朝廷派驻。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后,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抵制封建领主的压榨勒索,维护行业利益,减少行业竞争,建立了以行业为基础的组织,即行会。欧洲的行会专注职业技能和团体利益的实现,其形成的过程大多是非官方的。行会都有自己的章程,管理机构多由行会成员选举产生或者市长提名当选。一些行会官员也兼任城市行政官员。 14世纪, 富裕的行东(商行、作坊的业主) 设法突破行会的规章制度,他们不再参加作坊中的劳动,而成为经营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取得了比过去多得多的利润收入,手工工场已经不再是小商品生产的单位,而成为雇工经营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
(1) 依据材料一、二,对比中西行会的不同点。(6分)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西欧行会演变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5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B A B B C C B D A B A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5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5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6. (9分)
答案示例:
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频繁,为妆具的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原材料充足使妆具发展具有制作材料的保障。漆器与金银细工手工艺及装饰技艺的发展为宋元妆具的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宋元妆具类别呈现出不断完备与多样的发展趋势,材质趋向统一。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金银材料、漆材料与漆制作中心集中于南方地区,带动了南方地区漆木金银妆具的发展。宋元时期妆具继承了唐五代的特征。妆具的器型南北之间,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体现了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互相交融的特征。
宋元妆具的演变是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的产物。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民族交融的影响,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7. (12分)
国民大革命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逐渐认识到货币对保障商品流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共产党人和农民协会组建地方金融机构发行流通券,解决当时商品交换中的困难,人民货币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团结广大农民,为后来土地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群众基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共产党在苏区建立银行,发行货币,货币上注有党的行动纲领、政策方针等,这为稳定苏区经济秩序,宣传红色政权,扩大党的影响力,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抗日根据地发行了抗币,并以法币为友币, 日、伪币为敌币,这有利于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解放区逐渐连成了一片,原来的庞杂货币不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统一发行人民币。人民币的发行,保障了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和发展经济的的需要,不断调整政策,发行货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新中国货币金融工作积累经验。
18. (10分)
(1)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世界的交往的扩大。世界交往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世界交往主要包括以世界市场为主要方式的经济交往及文化交往、政治交往等形式。世界交往的扩大推动世界的发展进步。(4分)
(2) 示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世界交往的扩大。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发动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和利用一些经济侵略手段,最终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使得世界经济交往不断发展。蒸汽机车、轮船、 电报、 电话等新技术新发明引起交通运输革命和通讯手段的变革,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得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更加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业革命拓展到法国、美国等世界其他地区,促进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法国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主义制度。并且资本主义不断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的扩张造成殖民地的巨大灾难,但客观上又传播了西方的新观念如理性主义、民族主义。亚非拉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掀起民族独立运动。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主义思潮兴起。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国际工人运动之间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交往的扩大推动世界的发展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交往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随着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世界交往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走向现代化之路,如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世界交往的不断深化使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推动世界的发展进步。(6分)
等级 描述
等级三 (6—5 分) 能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结合材料二中18—19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三个以上的角度分析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交往的扩大; 同时,能够阐述世界交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述完整、语言规范。
等级二 (4—3 分) 能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结合材料二中18—19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两个角度或一个角度分析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交往的扩大; 能够阐述世界交往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但论述不够完整、语言不够规范。
等级一 (2—0分) 没有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仅列举材料二18—19世纪的重大史实,论述逻辑混乱或没有论述和分析,或者没有结合材料二中的18—19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19. (14分)
(1) 变化:魏晋时期中华是中原士人对西晋统治的中原地区及中原政治与文化的称谓;到唐朝时中华是唐朝的代称,也成为中国的名号。
变化原因: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纷纷建立政权,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南迁的中原士人及留在北方的中原士人用中华的称谓区别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华成为民族融合体的一个统称。(6分)
(2)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梁启超为了救亡图存,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大力研究和宣传民族主义。梁启超认为,对内:中华民族是在历史变迁中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形成的大民族,从而形成了中国整体的民族观。对世界而言,中华民族就是中国国家的象征,争取国家独立,才能实现民族的自由平等。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综上所述,梁启超“中华民族观”,结合西方民族民主思想,形成了富有近代民族国家性质的民族观,体现了近代国人对救国之路的积极探索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意识的觉醒。(8分)
20. (10分)
不同点:产生路径上:西方行会是城市发展初期自主形成的,非官方的; 中国的行会是政府主导下形成的。
人事组织上和职能上:西方的行会首领由行会内部选举产生,专注于职业技能和团体利益的实现; 中国的行会首领由官府任命,贯彻政府指令,为政府服务。
与政府的关系上:西方行会参与政府管理,是西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中国行会无权参与城市管理,很少有政治影响力。
与传统联系上:西方行会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小,而中国的行会受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宗法体系影响较大。
从行会的发展趋势看,古代中国行会只依附在官府统治下,为封建统治服务; 西欧行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竞争中逐渐分化,富裕行东逐渐成为早期资本家。(6分)
影响:行会产生之初,有利于西欧城市的自治和发展,有利于保护行会成员利益,保护手工业生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中世纪末期,行会组织解体和转型,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