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10: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2024.01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的考古项目研究显示:从距今5500年开始,在黄河中下游、长
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存在一个交流互动圈,形成龙图腾和祖先
崇拜,并出现彰显尊贵身份的礼制。该材料主要表明
A. 中华的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B.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C. 文明互动丰富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生活
D. 中华文明呈现出来多元一体的文化特性
2. 自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先后发掘和清理墓葬87座,分
为四类即四期(见表1)。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第一期墓葬 前郡县时期:(西汉武帝置郡以前)随葬品均为传统的滇文化典型器物
第二期墓葬 西汉中晚期:滇文化传统器物及具有当地特色的铜铁复合器大量出现; 具有汉文化特征的器物出现,如铁削刀、铜弩机、铜镜等,以及以中原 技术制作的金银卸(kòu,以金玉等装饰器物)漆器等
第三期墓葬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年:滇文化器物和汉文化器物并存
第四期墓葬 东汉前期:具有本地特色的铜生产工具和兵器武备与来自中原及邻近地 区的汉器和汉式兵器并存;以五铢钱随葬取代海贝随葬

1
A.秦朝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管理 B.五铢钱已经在当地流通使用
C. 古滇文化在民族交融中消失 D. 中原人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
3. 隋文帝杨坚实行“大索貌阅”。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
户大增。开皇三年,清理出隐漏男丁44.3万人,共计164.15万口。这一做法
A. 体现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B. 遏制了土地买卖兼并之风
C. 促使了全国人口大幅增长 D. 标志着户籍制度正式确立
4. 明代中叶以后,市民力量日益强大。有些城市的“市豪”能与封建士大夫分庭抗礼,
这类“市豪”他们往往通过各种途径,爬上了州、郡官长的宝座。在清代,也有不少
富商通过“捐纳”得官,由大商人转化为封建官僚地主。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市豪”已经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B. “市豪”富商势力强化了封建统治
C. 新兴阶级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结构 D. “商帮”群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5. 表2为1736~1756年中国出口荷兰部分贸易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间 出口荷兰货物 总值(荷兰盾) 茶 叶 总 值 (荷兰盾) 茶叶 所占比例
1736~1740年 2957034 1767707 59.8%
1741~1750年 8808457 5936858 67.4%
1751~1756年 14234595 10524017 73.9%
表2
A. 茶叶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贸易顺差局面进一步扩大 D.传统商品竞争力比较强
6. 图1、图2所示分别为1903年、1929年国内画报刊载的夫妻合照漫画。这
图 1 图2
A. 彰显新式服装引起习俗变化 B. 体现出社会阶级观念淡化
C. 说明了传统的观念有所松动 D. 反映了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7.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 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
A. 上升为当时中国文化的主流 B. 来源于对辛亥革命成果的反思
C. 动摇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地位 D. 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8.1952年至1953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制定了“中国通史陈列”的新原则,即“把主要力
量放在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上”,增加以汉画像石等为载体的牛耕图和收获图,减少展示文化艺术或宫廷生活的陈列品。这一举措
A. 体现出文化建设坚持为民服务 B. 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 印证了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折射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割裂
9. 图3所示为1990年至1997年我国民企与国企的利润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图3
A. 民企管理科学利润提升 B. 国企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C. 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0. 公元前215年,罗马《奥庇乌斯法》规定,妇女不能占有半盎司以上的黄金,不能穿
戴华丽衣服;除公共宗教活动日以外,妇女不能在城镇乘坐由两匹马牵引的车辆。针
对此法案,妇女们聚集到罗马进行抗议。经过二十年斗争,该法案最终被废除。这一
结果表明,当时罗马
A. 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B. 公民的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C. 妇女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 D. 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1.15世纪初,在欧洲发生了一场艺术革命。个体进入图像,肖像画作为一种艺术体裁诞 生。我们在绘画中看到的不再是简化为线条、符号的人物;我们看到的是如同我们走
出家门,每天都会碰到的普通人。据此可推知,当时
A. 科学发展影响绘画艺术 B. 宗教神学观念受到了冲击
C. 文艺复兴彰显理性思维 D. 人文主义扩展到欧洲各地
12.图4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此可
知,这一时期
图4
A. 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B. 美洲白银出现严重匮乏
C. 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3.1960年,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石油减产、提价政
策,左右了世界石油的供应情况。1973-1980年,国际油价上涨20倍,国际石油市场
处于卖方市场的态势持续了七八年。这
A. 说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 为产油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C. 导致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发生变化 D. 成为巴以地区冲突的历史性原因
14. 苏俄(苏联)时期,列宁曾说“当苏维埃政权能够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来的时候, 中农也会说赞成共产主义的”。 ……参加农业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到1929年
10月,只占全国总农户数的7.6%。这说明当时苏俄(苏联)
A. 工业基础薄弱影响农业集体化进程 B. 经济政策制定服务于国防需要 C.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D. 国家提供了机械赢得中农赞成
15. 图5为《2011至2018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图 5
A. 美、日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呈现递增趋势
B. 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超过日本
C. 中、日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在逐步扩大
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性大国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
图 6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 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 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 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 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
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 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图6所示,指出唐代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8分)
1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3
出处 内容摘要
邱伟云、严程《数字人文 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 研究》 宋代虽然有海界之说,但却没有将海洋本身纳入对国 家疆域的思考;明代虽然已经十分关注东南沿海问题,但 仍然作为“海域”、而非“海疆”问题进行讨论;近代“海 疆”作为一个概念,成型于清代晚期。
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 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 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 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
郑剑顺《严复的海权观及 海军建设思考》 严复认为,中国历朝历代满足于陆地农耕生计,忽视 海权,自弃海洋大利,结果导致国家落后,遭受列强侵略。 如果中国有的强大海权,就能获得海洋利益,也可避免被 强敌侵扰。
曹立、何广顺《建设海洋 强国》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 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权观。建设 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 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海权意识
(1)提取表3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海权意识的状况加以解释。(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8
分)
18.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释放活力
表4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 — 2 月 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充分肯 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
3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 福建55位厂长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刊发,要求增加企业经营自主权
4 月 中国开始颁发第一代身份证,“职业”等没有成为身份证内容
5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10月 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支持农民进入集镇经 营工商业,放宽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了党在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
11月 上海飞乐音响发行股票
12月 年终盘点:“我们都下海吧”成为民间热词,中国现代企业诞生和企业家创业 最为集中的一年,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4年)》编制
提取表4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开放新突破”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 1 2 分 )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
材料一 十九世纪以来,伦敦码头的工人就曾经说:“泰晤士河里的每一滴清水都包含 着历史”。但是好景不长,也就是这条曾经最让英国人自豪的河流后来却遭到了最严重的 污染。著名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年)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 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整条河实际上就是
一条臭水沟”。
——摘编自吴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
材料二
图 7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调查报告。(9分)(要求:自拟标题;指出调查背景、结果及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情况,并简析其原
因 。 ( 6 分 )
2021 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 本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D 2. B 3. A 4. B 5.D 6.C 7. D 8. A 9. D 10. D
11. B 12.C 13. B 14. A 15. C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
16.(16 分)
(1)唐代贴近海岸,宋代远离海岸。(2 分)原因: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转 为海路;经济中心南移,经济发达;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重视等。 (答出三点即可,6 分)
(2)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可知,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史 和贸易史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根据材料“根据船身结构推测”可知,为研究古印度或者阿 拉伯地区的造船工艺、航海技术提供了典型标本;根据材料“船上满载中国货物”可知,为 研究唐代我国南北方瓷窑生产情况提供了实物史料;根据材料“ 出水的诸多瓷器的特点”可 知,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况。(8 分)
17 .(12 分)
一、评分细则
作答应包含以下三个角度:
概括中国海权意识呈现的主要状况;
阐明中国海权意识状况出现的原因;
分析对中国海权意识的认识。
(示例)
状况:中国古代整体上来看海权意识淡薄、没有把海洋作为疆域思考;近代海疆观念 萌生,“海塞并重 ”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进入新时代,重视海防建设,向海图强,海权 意识不断增强。(3 分)
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满足于陆地农耕生计,应对陆疆的压力始终是历朝历代 防务重心,从而忽视海权;明代虽然已经十分关注东南沿海问题,但仍然作为“海域 ”、 而非“海疆 ”问题进行讨论。清代实行“ 闭关锁国 ”的政策,导致了中国海权逐步沦丧殆 尽。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受到英、法等西方国家海上来犯,随着对世界了解的深入 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而逐步发展,海疆观念萌生,部分中国人具有一定的海权意识。十八大 以来,党和政府重视海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权观大大提升了中 国人民的海洋意识。(6 分)
认识:忽视海权, 自弃海洋大利,会导致国家落后,拥有强大的海权就能从海洋获取 的利益。要不断增强海洋知识和海权国防意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大趋势,是保护国家利益、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3 分)
18.(12 分)
【答题提示】
(一)阐述角度
背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中国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1984 年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迈开了稳健步伐。(4 分)
内容:(1)结合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福建厂长们提出增加企业经营自主权等信息, 从其提高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2)结合特区的发展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等信息,从其深化开放,解放发展生产 力,加速中国适应经济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角度分析;
(3)结合经济理论突破,从其推动思想解放,利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
(4)结合户籍制度的变革和第一代身份证的颁发、"下海""创业"" 中国公司元年"等信 息,从其推动社会流动、社会结构的变化、提升社会活力的角度予以分析。(结合所提取 的信息从任意三个角度分析,每一个角度 2 分,共 6 分)
认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的根本保障。(言之有理即可,2 分)
19.(15 分)
(1)标题:关于泰晤士河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工业革命带来环境问题的调查等(1 分)
调研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改善了生产关系,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但也带了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探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泰晤 士河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2 分)
结果及原因:泰晤士河污染严重。原因:工业革命期间,工厂依河而建,工业废水任 意排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肆意排泄;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治理能力有限。 (5分)
建议: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1 分)
(2)变化:从以木料为主导到以煤炭为主导,再到以石油为主导,新型清洁可再生 能源如核能的地位逐渐上升。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使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 创制内燃机,使石油成为主导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原子能技术等得到发展,推动核能 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加上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 的影响,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例得以提高。(答出 3 点变化并说明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