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10: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阳三中2023一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固: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商人遇到战争、耕作甚至刮风下雨等都要用龟甲或兽骨
向崇拜对象进行占卜,“贞人”就是负责占卜和记录甲骨卜辞的官员。这说明
A.商朝战争频繁与社会动荡
B.鬼神崇拜在商朝普遍盛行
C.早期国家神权与王权结合
D.商朝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
2.右图所示为出土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里程简”(局部),通简从上至这
下分四栏,每栏从右至左分四行(列)抄写,计17行,地县驿置名20个,记载了从长
安出发到河西张掖郡氏池县的通行地县驿置名称以及各地之间的具体里程。该文
物可用于研究汉代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丝绸之路路线
C.“推恩令”的颁布

D.郡国并行制度
3.前赵皇帝刘曜曾在长安修建宗庙、宫殿,兴办太学和小学,努力提升民众的文化水
平。北魏孝文帝时期颁布的均田制,大力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前秦统治者苻坚重用汉族
士大夫王猛,在其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采纳和实施中国传统的国家礼仪”。这些
做法
A.利于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B.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隔阂
C.旨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势
4.唐代科举出身且家境贫寒的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
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
【高一期末·历史第1页(共6页)】
HD240103A
条,加以严惩。材料反映科举制
A.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清明
B.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
C.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5.下表是宋神宗元丰时期青苗法的执行情况。从元丰三年至元丰六年的变化反映了
年份
发放青苗钱(万贯)
收敛青苗钱(万贯)
收入(万贯)
元丰三年
1319
1500
181
元丰六年
1104
1397
293
A.北宋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
B.民众的经济负担加重
C.青苗法执行尺度逐渐放松
D.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6.下图是反映元朝某一政策的漫画。元朝的这一政策
叹.好
命苦!
南人
汉人色目人蒙古人
A.具有强烈的民族压迫色彩
B.阻断了社会各阶层流动
C.基本隔绝了各民族间交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7.《明史》载,“太祖制,内臣(宦官)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
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这一变化
A.体现了皇权受到宦官的制约
B.有利于宫廷文化水平的提升
C.导致了厂卫特务制度的形成
D.是中枢政治运作变革的产物
8.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中使用的“盛世”一词,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
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
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B.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C.康乾盛世的实至名归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9.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
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高一期末·历史第2页(共6页)】
HID240103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