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
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被斯密和
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
的虚构;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
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
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
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
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
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
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一就像
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竞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
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
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
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
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
点,本身有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
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
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么,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
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如果没有生产一般,
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一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
者是他们的总体。
摘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
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
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
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
解析:C 项奠定了基础错。
2.B
解析: B 项(“生产一般的抽象是为了让我们来更好地分析生产的共同性”应为“生产一般的抽
象是为了让我们来更好地分析生产的特殊性”。
3.D
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实践于认识的作用”。D 项不能直接体现该观点。
4.答案:①“首先”、“最”、“总是”、“只要 就”等词语的运用,观点表达准确有力;②大量结构复
杂的长句使表达缜密,逻辑性强。(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5.答案:“生而知之者上也”的意思是说,圣人的知识是生来就有的,是先于实践而存在,是错误
的。(2 分)因为:①人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一点儿也不能离开实践。②人类的活
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
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C
解析:C.“让人不禁为老人的轻松洒脱而欣慰”错,应该是“让人不禁为老人的安危担忧”。
7.B
解析:B.“表现老人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错,应该是“说明老人已经陷入了绝望”。
8. 答案:“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指的是:那天没有战争发生,人畜都能安享和平生活(2 分)表
达了老人对战争来临时的无奈和无助以及对和平的渴望,(1 分)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1
分)。
9. 答案:①在“冰山”之上的“我”是一个侦察兵,是线索人物、叙述者(或采用的是“第一人
称”的有限视角),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2 分)②文末通过“我”“对他毫无办法”,
把“我”对老人的情感、对战争的态度隐藏在“冰山”之下;(2 分)③突出战争对人的心灵造成
的极大伤害,控诉了战争的残酷。(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EG
11.A
解析:A.错误。意义不同,“给予/答应、同意”。B.正确。携带;拿着/送给;付与。C.正确。言
辞/谦逊。D.正确。均为鼓励。
12.D
解析:“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是比喻论证。
13、答案:(1)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
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评分标准:“弊”,破旧的;“致”,送给;“邑”城镇;“固”,坚决。
一点 1 分)
(2)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那么平常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评
分标准:“试之官职”,省略句,“试之(以)官职”,用官职来试用他;“课”,考核;“伐”,
功绩;“疑于愚智”,介词结构后置句,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一点 1 分)
14、答案:①孔子相信宰予真文雅,后来发现其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②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
带来华阳之战的惨败;③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造成长平之战的大祸。(一点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QQABIQSUogAgAAAAAAgCAw1qCAGQkBCACCoOgBAAMAAACQFABAA=}#}
15.A
解析:“实为作者高洁的人品的化身,表达自己对朝云的情深”错,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
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
16.答案:同:两首词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凄然伤怀之情。(2 分)异:《江城子》表达了作者仕途
不顺的无限悲凉和落寞之情。(2分)《西江月》赞扬朝云像梅花一样高洁美丽,傲寒开放,感谢朝云与自
己共赴苦难的一往情深。(2分)(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 分)
17.(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校尉羽书飞瀚海(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18.D
19.答案:(示例)①其中描写战争很值得称道②写了那么多战争③赤壁之战(一点 2 分,共 6分。答案不唯一,
前后文意思对应即可)
20.D
解析:D 项和题干都是特定称谓
21.答案:构成:三个句子分别写了苏轼在游山玩水,会客畅谈、睡梦中听琴的感受,结构相同,意思相关,
语气一致。(2分)
效果:①三个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1分)②突出听琴是苏轼生活中重要
组成部分,表达苏轼对听琴的热爱(1分)③从听琴时流露的真情实感中窥见他对人性自由的追求。(1 分)
四、写作(60 分)
22.《荷花淀》没有战争的硝烟与残酷,是革命历史的诗意书写;《老人与海》最后定格在一幅巨大的被当做垃
圾的鱼骨架上,这种折射勇气的悲剧,是一种极致的诗意浪漫;《百年孤独》也被称为众生百态的诗意史诗,
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是怎样理解诗意与人生
的呢,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审题提示
本次作文材料衔接教材对“诗意”的多元解读,从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意”理解。
这道作文题有两个关键词:“诗意”和“人生”。
一般意义上的“诗意”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荷花淀》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人性美、
人情美、风景美;《老人与海》的“诗意”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人生态度;《百年孤独》的“诗意”表现为一种
恢弘阔大的想象和哲理的启迪;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即诗意地生活,而诗意则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
尤其是内心的那一种安详与和谐,那一种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考生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考,注重语言、逻辑、文风。要有真情实感(名人开大会的假大空要杜绝)、
逻辑关联(例子材料的堆砌要杜绝)、思维深度(注重用教材的例子写好有见解的文章)。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无标题扣 2 分。
(二)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 分,不评 0分。
{#{QQABIQSUogAgAAAAAAgCAw1qCAGQkBCACCoOgBAAMAAACQFABAA=}#}
5、只写标题的,给 1分或 2 分,不评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三)评分标准(满分:60 分)
56-60 一等有灵气 51-55 二等有亮点
46-50 三等有生发 41-45 四等基本切题
36-40 五等审题不完整 26-35 六等貌合神离
0-25 七等不知所云
文言文译文:
【甲】: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鲁国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曾子坚决推辞
没有接受。有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
“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
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
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
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
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
“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你待在这里,
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
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
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
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乙】: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
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
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
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
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
成了大错。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到水上砍死
鹄雁,在陆上劈杀驹马,那么,就是臧获也不会把剑的利钝搞错。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
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臧获也不会把马的优劣搞错。如
果只听一个人的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
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
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
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
{#{QQABIQSUogAgAAAAAAgCAw1qCAGQkBCACCoOgBAAMAAAC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