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包 课件+教案+学案 6 往事依依(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包 课件+教案+学案 6 往事依依(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2 21:03:55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六 往事依依
第二单元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3.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于漪: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背景介绍
涟漪 浩淼 徜徉
风骚 浓郁 慷慨
凝聚 镌刻 谆谆
雕镂 素娥 婵娟

miǎo

kǎi
nínɡ
juān
zhūn
sāo
chánɡ
lòu
é
chán
一、读一读
绚 丽:
油 然:
眼花缭乱:
滚瓜烂熟:
津津有味:
谆谆教导:
鸦雀无声:
二、记一记
灿烂美丽。
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
不厌其烦地教导。
形容非常寂静。
阅读文章,思考,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有哪些?
小时候: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南乡子》(2)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1.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
体指的是什么?
一、研读文本
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
“我”是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孩子。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
么?
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
2.阅读3~6自然段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4)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
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
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
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
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讲课情状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
一个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3)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
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
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
(4)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
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探究主旨
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句中“雕镂下”改为“留下”效果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2)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不好,雕镂很好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程度,说明老师讲课入情,令我挥之不去,抹之不灭。
三、品析语言
于漪老师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你自己呢,是否曾经也有被文学名人的作品(可以是受某本书、某句诗、某本书的插图等等的影响)感染的经历与体验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
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
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于漪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镂(lòu) 浩淼(miǎo) 慷慨(ɡài)
B.稼轩(quān) 素娥(é) 依稀(xī)
C.婵娟(chán) 徜徉(yánɡ) 镌刻(juān)
D.铭刻(mínɡ) 绚丽(xuàn) 沉浸(jī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搜索枯肠 记忆尤新 津津有味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滚瓜滥熟 五彩纷呈 眼花瞭乱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会的老师们回顾了2012年上半年的工作,大家感到时间虽然转眼即逝,但流下的汗水仍历历在目。
B.2012年的重阳节,我们来到郊外,却发现了一条臭气熏天的小河沟,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C.2012年4月的伦敦书展,成就了汉语和英语等诸多语言文学美不胜收的碰撞和交融盛况。
D.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4.《水浒传》的作者是 ,书中塑造了 位梁山英雄好汉。请写出一位
英雄好汉的名字、绰号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名称: 。
5.综合性学习。
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作者心上雕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她的一生。教师节来临之际,你班召开了以“铭记师恩,感谢师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1)根据语境仿写。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 ;
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 。
(2)请你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发一则短信,在祝福的同时,不要忘了写出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6~9题。
6.文中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什么意义?
答:
7.文中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答:
8.写出本段文字能体现前后照应的句子。
答:
9.文中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情形描写得很生动、很形象,你觉得达到这一效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读好书”与“做好人”
杨叔子
谈到读书,我就不能不想到我念高一的母校——江西九江的同文中学。
  2009年应《光明日报》“母校礼赞”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栏之约,我写了一篇《读好书做好人》稿,5月13日发表。之所以用这个题目,因为这是同文中学的校训。同文中学诞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之时,历经中华民族百余年苦难风雨,与民族同患难,与国家共呼吸,正如今天同文中学校园十数株150年以上树龄的香樟一样,根固于地,擎天而立,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读好书做好人”的校训真好,既可以理解为“要读好的书,要做好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要把书读好,要把人做好”。不论如何理解,都可归结为:读书,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做人,要有益于国家、民族;读好书是为了做好人,做好人就要求读好书。这个校训把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得简扼而深刻。笛卡尔讲得形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哪一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我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不清是哪一本书起了其他书不可比拟的作用。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是潜移默化的,是会从量变到质变的。
  如果只凭直接的印象来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有两本,都是解放初期读的。一本是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哲学,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前者给了我巨大的长期的鼓励,直面人生;后者给了我深刻的初步的启迪,认识世界。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1963年读到雷锋同志所讲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两者多么契合!讲法似不同,本质、境界全一致!这些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引导着我。
  《大众哲学》讲“量变到质变”这一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用的是西湖雷峰塔为什么倒塌的实例,指出抽走导致塔倒塌的最后一块砖时,就导致了质变。当时,我就想到了我国古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两本书,使当时解放初期还只十六七岁的我下决心跟着共产党,对献身共产主义崇高的事业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很快,1950年1月我就入了团,1956年2月我就入了党,无论是百花争艳的春天、天高气爽的秋季,还是暑气逼人的盛夏、天寒地冻的严冬,无论是身处顺境逆境,我抚心无愧,从未对自己的坚定信念有所动摇。
  汉代刘向有句话:“书犹药也,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可以医愚。”善读,固然要博览,更要有重点。善读,力求“开卷有益”。叔本华讲得对:“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不要滥读’的原则……不如用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善读,名著要反复读。苏轼讲得深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当今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是多元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激荡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知识数量暴增的时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迅速崛起的时代。面对风云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学习,需要读书,需要读好书,做好人。
(摘自2012年4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读好书 做好人”,作者觉得该怎么理解?
答:
11.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答:
12.哪些书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为什么这样说?
答:
13.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善读”?
答:
14.有人说:“现在是网络时代,方便快捷,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读书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于漪老师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一位抓住了“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片段仿写】你的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刻画。(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慨”应读kǎi;B项中“轩”应读xuān;D项中“浸”应读jìn。
2.答案:尤—犹;头—投;滥—烂;瞭—缭
3.【解析】选B。“心旷神怡”指心境舒畅,精神愉快。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答案:施耐庵 108 鲁智深 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
5.(1)答案:弄潮的力量 青春的光亮
(2)答案(示例):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难忘的是您深夜仍孜孜不倦伏案备课的身影,是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口婆心。想念您,亲爱的老师!九月十日,您的节日!学生祝您永远快乐!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信息的筛选概括。要依据重点语句概括,如本题即可根据本段的开头一句提炼。
答案:回忆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意义: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从“我”的表现找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方面赏析。
答案: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镌刻:雕刻。写出这几句诗在我心上印象之深,形象地表现出老师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特点的辨析。所谓照应,就是前面提到一个问题,后面又点到这一问题。
答案:“老师入情入理的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对老师讲课时的情形描写得很生动、很形象,正是源于这两位老师上课时感情投入,据之概括即可。
答案:教古文的老师喜欢大声朗诵,他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另一位老师朗诵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1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通读文章,找到相关语段,即第2段,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读书,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做人,要有益于国家、民族;读好书是为了做好人,做好人就要求读好书。
11.答案:连用两个“无论”,列举多种情况,表现了“我”信念的坚定,突出了两本书对“我”的巨大影响。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4段作答,从两本书对“我”的影响、教育方面作答。
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前者给了“我”巨大的长期的鼓励,直面人生;后者给了“我”深刻的初步的启迪,认识世界。
13.【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看法的理解。根据文章第6段,着重分析“善读”的含义,谈读书的目的、意义。
答案:善读,固然要博览,更要有重点。善读,力求“开卷有益”,特别是名著要反复读。
14.答案: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上网查找信息有快捷的一面,但网络很复杂,需要较高的信息筛选能力,而且名著是要反复读,才能有所感悟的。
15.答案(示例):一次单元测试,我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100分,胡老师亲切地对我说:“这次能考100分,有什么经验?回去好好想想,下午在台上给同学们说说,好吗?”这时,我觉得仿佛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种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油然而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
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怀有对天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四、相关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本文的教学多用两教时,且教学内容多拘囿于课文本身,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所获并不丰富,兴趣反而见少。为改变这一“少慢差费”现象,我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自觉探究”、“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等原则与手段,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设置探究创造性练习贯穿于课堂,尝试用一教时来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本过程分四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
1、“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
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块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情
让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使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结合原文,提炼概括词句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的方法,讨论评点后播映投影一)
板块三:细节探究,品读练习
(一)重点评点“看图画”的第二片段(播映画面)
指名一女生朗读,让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妙词佳句,并作分析评点。(教师示例:如“烟波浩淼”表现了水面开阔、水汽蒸腾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富有想象空间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西陵峡的画片,多用四字短语进行描述。(播映西陵峡画片)
教师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景物顺序,努力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对图画再做描述。(以图表形式播映具体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赋予景物一定的主题,并围绕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师小结,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评读“读诗歌”语段
学生高声诵读文中引用的描绘四季风物的诗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美之所在,教师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现四季景物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
鼓励学生背读平时所积累的描述祖国风光、四季景物的诗句。
学生朗读本段中其他引用,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补充其他的表现色彩的词语。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勤背诗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生活情趣。
(三)评读“听上课”语段
1、指导学生对两位老师的描写作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而理解人物描写注重细节,笔法灵活,相映生姿,为主题服务。(经学生讨论,出示投影四)
2、口头小作文:难忘的瞬间
3、教师小结生动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板块四:收束全文,课外延伸
1、学生跳读全文综述:作者童年时期的文学生活对她产生的有益影响,从而寻觅作者成长的源头。
2、例举地摊文学等不良读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3、学生互相介绍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
4、学生反复朗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并牢记之。
5、布置课后学习
① 片段练笔:“状哉,西陵峡”或“某某老师速写”
② 通过网络查找并阅读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相关评论
③ 结合朱光潜《谈读书》及下发的推荐书目,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六、 教学评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影象、音响等感性材料的激发,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贯穿于全程的讨论、练习,有趣而扎实;诗句背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课堂课后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能力,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物的比较性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课后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附:相关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峡》例文(略)
投影三:
春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鲜花遍地,万紫千红
夏:绿树浓荫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树木繁茂,石榴争艳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双洁白,月色皎洁。
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白雪纷飞,寒梅飘香
投影四:
比较
不同
相同
人物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入情入理
充满爱国情怀
描写
动作
神态
内容
辛弃疾词
田汉诗
深受感动
激发了爱国热情
时代
古代
现代
影响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对新文学更感兴趣
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相关画片、音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