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七 幼时记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4.在学会观察、想像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
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
(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作
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
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
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历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好的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其:它的,代藐小微物。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①余:
②稚:
③张目:
⑤纹理:
⑥故:
我
幼小
睁大眼睛
这里泛指花纹
所以,因此
重点词语
④察:
看清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文]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①私:
②拟:
③所向:
⑤果然:
⑥强:
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
比
名词性短语,指想像的景象。
副词,真的,果真
强同“僵”,僵硬
重点词语
④或:
连词,或者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文]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鸣叫,当做青云白鹤图观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①于:
②素:
③徐:
⑤唳:
⑥怡然:
在。
白色的。
慢慢地。
(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喜悦的样子。
重点词语
④其:
代指蚊子。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译文]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①于:
②凹凸:
③丛杂:
⑤齐:
在
高低不平
多而杂乱
这里是一样高的意思。
重点词语
④其:
这里指自己。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文]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①以……为……:
②邱:
③壑:
把……当做……
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
邱同“丘”,土山
重点词语
④自得:
山沟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译文]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①之:
②庞然大物:
③浓:
⑤盖:
指“二虫斗”
很大的东西
搬开土山
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重点词语
④拔山:
这里指兴趣浓厚。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①为所:
②方:
③出神:
⑤神定:
⑥鞭:
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正。
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抽打。
哎呀地(惊叫一声)。
重点词语
④呀然:
心神安定。
1.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
2.这篇叙述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童 趣
1.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类似的“物外之趣”吗?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3.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从文中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进行联想和想像的?
一、研读文本
1.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类似的“物外之趣”吗?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③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譬如,骑在竹竿上想象成挥鞭策马驰骋沙场的场面;看到天上的白云所产生的连篇的浮想等。
从生活的态度上看对生活的热爱、平日细心的观察、想象的奇特、纯真的童心是产生 “物外之趣”的因素。
这些乐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的真的童心、童趣。
3.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从文中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进行联想和想像的?
示例:把飞舞的蚊群,想像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像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像为森林,虫蚁想像为野兽,土砾想像为丘谷。
二、感悟童趣
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1)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幼时记趣
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想像丰富
观察仔细
只要你带着一颗童稚的心,展开丰富的想像,你也会像作者一样产生“物外之趣”,请以“观……之趣”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精神的浩瀚,想像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菲尔丁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项为之强 (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
(3)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
(4)见藐小微物 ( )
(5)余年幼,方出神 ( )
(6)驱之别院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译文: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私/拟作/群鹤舞空
4.用原文填空。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
(2)课文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
所倒之“树”指的是 。
(3)表现作者观蚊时神态专注的句子是:
。
5.综合性学习。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玩过或听说过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游戏。看看下面的几幅图,把这些游戏的名称写出来,想想哪个游戏是你曾经玩过的,然后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可以写游戏的玩法,也可以写你从中得到的乐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游戏的名称依次为:
(2)我的介绍: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6~9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
(2)徐喷以烟 ( )
(3)鞭数十 ( )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其冲烟飞鸣 (代指“我”)
B.于土墙凹凸处 (在)
C.以丛草为林 (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文:
9.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言 默 戒
杨 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0.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译文:
12.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答:
13.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颈,脖颈 (2)经常 (3)或者 (4)小 (5)正在
(6)赶
2答案:(1)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小虫蚂蚁看做野兽。
3.【解析】选C。C项正确停顿应为:故/时有物外之趣。
4.答案:(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癞蛤
蟆 土砾凸者 丛草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答案:(1)玩弹弓 捉迷藏 跳皮筋 滚铁环
(2)我选“捉迷藏”的游戏。道具:一块蒙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睛的布。规则:先用转圈数数的方法选一位“坏蛋”,蒙住“坏蛋”的眼睛,其他人快速找到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树后、岩石缝、菜地、草丛都是隐藏的好地方。“坏蛋”数完数后,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拿掉,寻找藏起来的伙伴。这种简单的游戏里包含了斗智斗勇的诀窍,可不是想像起来那么容易。
6.答案:(1)观察 (2)慢慢地 (3)鞭打
7.【解析】选A。其:代词,指蚊子。
8.答案: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心情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9.答案:他是一个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的孩子。
10.答案:(1)有的 (2)招致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以及关键词“夫”“祥”“其”“自为”的含义。
答案: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一句作答即可。
答案: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把握。由文章最后的议论“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得出寓意。
答案:不该说而说和该说不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附【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它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7幼时记趣 教案
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拟 强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 怡然称快 其 必 之 则 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 其 神游 庞然大物 方 之 盖 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以……为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 (2)练习二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学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设计: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体现出来的童心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类似的趣事。
教学步骤:
1、复习:(1)注音:童稚 项为之强 藐小 怡然称快 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 和拟作群鹤舞空 徐喷以烟 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故时有物外之趣
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小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8、作业:(1)练习册(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 (2)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 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