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十一 物态变化 考点练习题
考点1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 下列温度最接近37 ℃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B.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2.下图是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
第3题图
考点2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
4.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 凝华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
5.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8.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9.为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10.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刚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玻璃杯的双层杯壁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 ℃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 ℃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从水中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1.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气锅中的汤汁是蒸气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后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第11题图
考点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1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14.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是否有关.
第14题图
考点4 熔化和凝固图像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2 min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南极最低气温达-89.2 ℃,参考下表资料,要测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 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 水银温度计 D.都可以
考点5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7.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________(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________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__(选填“乙”或“丙”).
考点6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8. 班级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下列温度计可供选择:
A.体温计
B.水银温度计,量程为-10℃~110℃
C.家用寒暑表,量程为-20℃~60℃
D.酒精温度计,量程为-80℃~50℃
(1)根据这个实验的要求,应选用 (填序号)温度计?
如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_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4)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5)甲、乙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a、b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在水沸腾过程中,烧杯底部有个气泡(体积为V1),上升至水面位置(体积为V2)则V1 V2(填“大于”“等于”“小于”)。
综合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 50 ℃
B.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 ℃
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0 ℃
D.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熔化 C. 升华 D. 蒸发
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4.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 夏天,自来水管管壁上出现小水珠
B. 初冬,河面开始结冰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 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5.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第5题图
A. 一定高 B. 一定低 C. 一定相同 D. 无法确定
6.“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反映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7.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 0 ℃
B. 图乙,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图丙,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 图丁,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10.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铁化如水”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个过程中铁的温度不断升高
B. 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C. 这是一种熔化现象
D. 在这个过程中铁不断放热
1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 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 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 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 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二、填空题
12. 夏天打开冰箱时,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白气”是________(填“空气中”或“冰箱里”)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形成“白气”时水蒸气____热。
空气 液化 放
施行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______成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华 熔化
14.质量相同的0 ℃冰比0 ℃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外侧”、“内、外侧”)。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丙
)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为了 。 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若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热量相等,则冰在熔化过程BC段吸收热量为____________J.
(3)如图丙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__ __℃,试管中的物质呈 态。
(4)在图乙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
(5)如图甲所示,若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7. (2019福建)(5分)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_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17题图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选填“b”“c”或“d”).
参考答案
练习十一 物态变化
1. D 2. B
3. -22 22 ℃
4. A 5. A
6. B 7. A 8. B 9. A
10. 吸 熔化 11. 放热 液化
12. B 13. B 14. 温度
15. A 16. A
17. (1)碎冰块 (2)不变 固液共存 晶体 (3)丙
18. (1);84 ℃
(2)不变(3)瓶内气压下降,水的沸点降低,水温高于水的沸点 内能(4)液化
(5)水的质量不同(6)小于
综合提升训练
1. D 2. C 3. B 4. C 5. B 6. D 7. D 8. B 9. C 10. C 11. B
12. 空气 液化 放
13. 升华 凝华 熔化
14. 熔化 保持不变
15. 凝华 液化 内测
16. (1)均匀受热 晶体 (2) 4.2×103 (3)B 3 液体(4)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
(5)不会
17. (1)46 (2)BC 48 大于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