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十 社戏
第三单元
1.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2.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3.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也是较有影响的作品,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此外还有《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归省 吁气 行辈 撺掇
凫水 怠慢 潺潺 蕴藻
家眷 旺相 纠葛 渔父
hánɡ
dài
cuān
fú
chán
yùn
juàn
xū
fǔ
xiànɡ
jiū
一、读一读
xǐnɡ
絮叨:
撺掇:
行辈:
宛转:
自失:
弥散:
漂渺:
翻来覆去地说。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弥漫消散。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排行和辈分。
二、记一记
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标题,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为何要安排的有详有略?
盼看
去看 社戏
怀念
看社戏前的波折
月夜行船
赵庄看戏
月夜归航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1.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一、研读文本
2.“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3.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
(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
(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1.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果断)
(聪明、细心)
二、分析人物
(4)归航偷豆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5)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考虑事情周到)
(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2.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淳朴、好客)
(3)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小结: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淳朴、好客、热诚。
三、景物描写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嗅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想像
(清香)
(扑面吹来)
(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歌吹)
(戏台、渔火)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1.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动词:
拨、点、磕、架
(1)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2)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四、品析语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并写得带有童话色彩。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3.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句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鲜明地表现了阿发的热情好客、淳朴、无私的性格特点。
4.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也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劳动人民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把你对“童年的美”的理解幻化成美丽的文字。
童年的美,是放学路上与哥哥一起采摘的一片绿叶,青翠而亮丽。
童年的美,是牵起妹妹的手,在夏夜落下斑驳树影的院子寻觅月亮,温馨而浪漫。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鲁迅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抵(dǐ) 惧惮(dàn) 松懈(xiài)
B.凫水(fú) 怠慢(dài) 皎洁(jiāo)
C.纠葛(ɡě) 旺相(xiànɡ) 悠扬(yōu)
D.好歹(dǎi) 委实(wěi) 且慢(qiě)
2.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解释。
(1)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礼节 礼物 礼貌)
(2)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竟然 抄近 一直 拐弯)
(3)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某种联系 原因条件
表明组织的证件 关联、牵涉)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横线处。
我们年纪都相仿, (可 但)论起行辈来, (却 但)至少
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由于 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因为 然而)我们是朋友, (如果 即使)偶而吵闹起来,
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而
可)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归航偷豆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5.综合性学习。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阅读鲁迅,追寻鲁迅”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就其意义写一句凝练的主题语。
答:
(2)请写出一副能概括鲁迅精神的对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喜欢鲁迅作品中的哪个人物形象?简述一下喜欢的原因。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0~12段,完成6~9题。
6.请给选文选一个恰当的标题( )
A.赵庄看戏 B.月夜抒怀
C.赵庄途中 D.夏夜行船
7.文段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看出
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点。
8.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9.从选文第2段中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摇啊摇啊,采莲船
时光如梭,童年记忆里的许多人和事已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渐远。在不多的记忆片段中,唯有那活跃于乡下的乡村土戏——摇“采莲船”,犹如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常常在我的记忆里飞旋盘桓。它是一首首赞美家乡美丽、人民勤劳的咏叹调,如今它又成了留存我心中的那支幽深的思乡歌……
记得每年的元宵节,总有以我爹为首的好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佬拉起一帮人,自编自唱“采莲船”调儿恭贺新禧。那采莲船是由村里心灵手巧的小媳妇们用竹子和各色绸缎编扎而成,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活脱脱一只洪湖水里的大花船。采莲船的戏班里分打乐组、唱腔组和动作组,六七个人就可组成一套班子开演了。
别看当时的乡民们日子贫苦,但他们对这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精神,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比的。他们把那种土得掉渣的原生态民间小戏当做了精神大餐。当村头的大喇叭通知这天要玩“采莲船”了,于是大家早早收工,吃完饭,洗个澡,换上新衣服,呼儿唤女出动了。家长们牵着大的,背着小的,提着灯笼,打着火把,挤着赶着涌向戏场子,生怕去迟了抢不到看戏的最佳地儿。
随着一声长号吹响,场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采莲戏开演了。只见由我爹扮演的艄公手握船桨,踩着锣鼓的节拍,一晃三摇地划着船儿出场了。只见漂亮的采莲姑娘随着艄公的唱腔和船儿的摇摆左舞右蹈,他们时而作轻盈前行状,时而作迎风冲浪状,时而又作泊船采莲状……船的尾部还跟着一个穿青衣的小生,摇一把大蒲扇,小丑儿样的尽显滑稽之能事。
船儿晃晃悠悠,划到稍稍富裕点的汪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门前,只听见爹扯开他浑厚圆润的嗓子,一板一眼地唱开了:“采莲啊船儿采莲灯,叫声同志们你是呀听——采莲船儿才开锣,我来到汪府送恭贺,一恭贺,二恭贺,恭贺贤东富贵多。采莲船儿把脚跌,门神对子两边贴,左边贴的秦叔宝,右边贴的胡敬德。”
伴着优美的鼓点,爹边划边唱得抑扬有致。吉祥顺耳的唱词乐得汪老大全家出动,满场子发着香烟和瓜子,甚至还塞给戏班子一个“红封子”。
“嚓——嚓——嚓嚓泽……”一阵 ( http: / / www.21cnjy.com )锣鼓响过,船儿又旋到了胖三嫂家门口,爹又边划边唱:“手拿呀艄杆儿把船划,我今儿到了三嫂的家,三嫂的礼性真是大,又是烟来又是茶。手拿篙杆儿一丈高,各位同志听细描,府上的嫂子风格高,好像当年的阿庆嫂!”
三嫂是村里公认的孝顺贤惠媳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着悦耳的贺词儿,三嫂早已乐颠颠地端出花生、米子糖给大伙儿吃,并给辛苦了大半夜的戏班子成员端来热乎乎的荷包蛋和泡米子……当然,爹的那碗黄里透红的荷包蛋是被馋巴巴的我们兄妹仨瓜分了的。
那时的我很佩服爹出口成章的口才。他临场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唱词幽默诙谐,切合实际,常常惹得满场子人哈哈大笑,掌声不绝。混夹在人群中的还是黄毛丫头的我,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快快长大,也去当一回漂亮的采莲姑娘……
夜已渐深,采莲船已玩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大半个村寨,乐队也敲响了收场鼓。这时瞌睡虫也开始袭来,大人们又开始唤各家的娃子归家了。带着满心的欢乐和浓浓的倦意,我跟着火把组成的长龙走向家去。隐隐约约中,听得远处的鸡已开始打鸣,新的一天已不觉来临……
10.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
11.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摇“采莲船”的?
答:
12.摇“采莲船”在作者的记忆里是什么印象?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
13.细读“我”爹对汪老大和胖三嫂的唱词,从语言欣赏角度举例,说说好在哪里。
答:
14.读完本文,一定会勾起你对儿时生活的记忆,请试写一个你记忆最深的童年游戏。(80字左右)
答: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这篇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刻画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如“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句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鲜明地表现了阿发的热情好客、憨厚无私的性格特点。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班中的小伙伴,写一段文字,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懈”应读xiè;B项中“皎”应读jiǎo;C项中“葛”应读ɡé。
2.答案:(1)礼节 (2)一直 (3)关联、牵涉
3.答案:但 却 因为 然而 即使 而
4.【解析】选B。写社戏的内容不多。
5.答案(示例):(1)弘扬中华传统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增强民族凝聚力。(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我喜欢鲁迅《社戏》中的阿发。因为偷豆时,他建议偷他家的,写出了他的憨厚无私。
6.【解析】选D。这一部分主要写夏夜划船去看社戏。
7.答案:拔、点、磕、退后、上前、出 动作熟练、聪明能干
8.【解析】本题考查对感觉器官的辨析。视觉即看到的,嗅觉就是用鼻子闻到的,触觉就是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到的,听觉就是耳朵听到的。
答案: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9.答案:“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了“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紧扣题目,联系文中经常出现的字眼“采莲船”作答。
答案:本文主要是回忆儿时活跃于乡下的乡村土戏——摇“采莲船”的故事。
11.【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考查。根据文中的关键词句“开演、出场、划到、又旋到了”等,可知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答案:时间顺序。
12.【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找到关键语段,即第1段,紧扣关键词“记忆”,搜寻答案。
答案:它是一首首赞美家乡美丽、人民勤劳的咏叹调,如今它又成了留存我心中的那支幽深的思乡歌……
13.答案:唱词押韵,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汪老爹唱词押uo、ie韵);唱词内容吉祥顺耳,让听者心花怒放(如把三嫂说成是当年的阿庆嫂)。
14.【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所写游戏内容精练,让人一看就明白;语言通顺,无错字,80字左右。
答案(示例):跳皮筋。皮筋被牵直固定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即可来回踏跳,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拉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时,就换另一人跳。
15.答案(示例):赵阳很快做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业,闲着没事干,就学着电视《水浒传》中的武松,大喝一声,用手使劲儿朝我腿上“捶”了一下,痛得我哇哇直叫。他慌了,一吐舌头,忙说:“对不起呀,我尊敬的好刘刚。”还一个劲地给我揉腿。看着他这副傻乎乎的样子,我的气顿时不见了踪影,立刻说:“不要紧,不要紧。”10社戏 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难点: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xing)行家hang )惮(dan) ( http: / / www.21cnjy.com )絮叨(xudao)怠慢 (dai)撺摄(cuan duo 凫水(fu)潺(chan)歌吹(chui蕴藻 (yun zao)家眷juan)皎洁(jiao)漂渺(piao miao)
纠葛(jiu ge)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倘: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
(2)大抵:副词。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3)相仿:大致相同。仿:类似。
(4)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5)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6)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
(7)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蟋缩。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8)通通: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9)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模糊起来”的意思。用作形容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
(10)歌吹:歌声和乐声。
(11)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
(12)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1)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兴致。
(14)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3.自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关于课文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三、课文分析
1.提问:请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分层,归纳段意、层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1层:(第1节)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2层:(第2节)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层:(第3节)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
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1层(第4—9节)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2层(第10—13节)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层(第14-21节)写在赵任看社戏。
第4层(第22-30节)写看社成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节到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完)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讨论并归纳:
(1)A.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
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3.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讨论并归纳: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 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4.提问:“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讨论并归纳: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夏初时的景物。
5.提问:“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讨论并归纳: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l)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四、小结
本文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偷豆,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非常高明。详略之间,又并非简单化的截然分开的。详写中也间杂着略写(如母亲深夜候船),略写也绝不是都作笼统的交代(如放牛钓虾的乡间生活就写得充满情趣)。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写作特色)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辨字组词。
(掘_钩_掇_
(倔_钓_缀_
(篷_(掸 揖_
(蓬 (蹿 揖
(二)填上下面一段话中所空的关联词。
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是叔子,有几个 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大公,一村的老老小小,()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他倒)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三)下面句子没有毛病的一句是()
A.西瓜、南瓜、苹果、橘子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B.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C.她不仅会琴棋书画,还会吹拉弹唱。
D.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再读课文,思考双喜和六一公公各是什么样的人?
2.背诵:从“一出门”到“赵庄使真在眼前了”。思考文章是怎样写景物。
二、课文分析
1.提问: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
讨论并归纳: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作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
(8)讨论如何看待偷豆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的事。
讨论并归纳:(1)偷的是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 所当然;( 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 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2.提问: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讨论并归纳:(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
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门)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表现六一公公好高兴。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小结: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3.朗读课文第11节,谈谈课文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4.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讨论并归纳: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总结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 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约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立了罢?又不肯好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掉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三。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悦。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辉,笑道,“请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立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竞非常感激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1我的三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上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揖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
立,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
“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五,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
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向午( )中吃( )
3.“双喜,你们这般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吧?又不肯好好的摘, 踏坏了不少。”
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 的性格。
“请客?——这是应该的。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 的性格。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 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 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会…”
这句话表现六一公公的 性格。
4.“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
跑了!”
这句话表现双喜的 的性格。
5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