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包 课件+教案+学案 11 端午日(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包 课件+教案+学案 11 端午日(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2 20:57:13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十一 ﹡端午日
1.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提高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感受课文精彩的场面描写。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1922年来到北京,升学未成,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历史文物与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工作。
《边城》以川、湘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及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撑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的生活,以及外孙女与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沈从文曾说:“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份乡村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的特征。”
蘸酒 茶峒 伶俐
鹳河 好事 缠裹
戍军 擂鼓 翘首
呐喊 泅水 干燥
zhàn
dònɡ
ɡuàn
hào
shù
léi

qiú
qiáo
ɡuǒ
línɡ lì
zào
一、读一读
莫 不:
伶 俐:
缓 促:
呐 喊:
泅 水:
完 事:
灵 活:
没有一个不。
灵活。
缓急,慢和快。
大声喊叫助威。
游水,游泳。
事情完结。
敏感、迟钝、不呆板;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
二、记一记
简要概括文中所写的几件事。
端午日到长潭观看赛龙船的场景和赛龙船后人们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的情景。
一、研读文本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按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2.文中哪一个场面写得详细?哪个场面写得略?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赛龙舟的场面详,赶鸭竞赛的场面略。这样详略安排,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1.文中是怎样描绘桨手的?用词语来描绘他们的风采。(要从多角度思考:动作、外貌、神态、 心理、精神状态)
奋勇争先、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奋力拼搏、拼搏争先、乘风破浪、咬着牙、有力的臂膀、专注的神情、目视前方、……
2.带头人在船中的作用是什么?哪些词能够体现这一点?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二、探究课文
3.文中对锣鼓手的作用的介绍,你认为除了调整节拍以外,还有哪些作用?
4.文中有对观众的描写吗?对观众的描写你觉得起到了什么作用?
鼓点除了能够使桨手们合拍以外,还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两岸人呐喊助威”“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像这种写法我们称为“侧面描写”)
三、品析语言
1.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具体地刻画了端午日这天,妇女、小孩子的穿着打扮。“莫不”“任何人”展现了端午日人人参与,一个不漏的场景,为下文龙船竞赛的热闹场面作了铺垫。
2.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形象地写出了龙舟竞渡到了白热化阶段,由这个场面引发到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但作者却只是点到为止,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生联想。给读者更广阔的空间。
端午日
沈从文
画王字
略写
赛龙舟
详写
捉鸭子
略写
淳朴的民风 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你能说出除了端午节,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吗?你知道分别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又称元夕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放天灯”、“点塔灯”、“舞火龙”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潘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雄黄(xiónɡ) 蘸酒(zhàn) 伶俐(lín)
B.一律(lǜ) 擂鼓(léi) 长潭(tán)
C.茶峒(tónɡ) 呐喊(nà) 翘起(qiào)
D.泅水(qiú) 老鹳河(ɡuàn) 戍军(xū)
2.根据内容,选词填空。
(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
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强壮 结实 伶俐  粗大)
(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    嘭嘭铛铛把锣鼓
很    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立即 即刻 纯粹
单纯)
3.选出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B.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D.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4.填空。
《端午日》的作者是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     》《长河》等。
5.下面诗句分别写的是我国的什么传统节日?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船、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
答:                                 
                                   
(2)现在,在青少年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两条)
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7.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
蛋       。
8.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答:                                 
                                   
9.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答:                                 
                                   
10.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我选  句,简要赏析:                        
                                   
                                   
11.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
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答: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答:                                 
                                   
三、写作训练
12.【写法借鉴】这篇小说的成功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在于传神的赛龙船的场面描写,如“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这几句话准确地写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动作,表现了赛船时的热烈气氛,体现了赛手们的合作精神。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运动会的某一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伶”应读línɡ;C项中“峒”应读dònɡ;D项中“戍”应读shù。
2.答案:(1)结实  伶俐  (2)即刻  单纯
3.【解析】选A。“妇女”和“小孩子”是并列的人物,逗号改为顿号。
4.答案:沈从文  边城
5.答案:(1)端午节  (2)清明节  (3)重阳节  (4)春节
6.答案(示例):挂艾叶、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2)答案(示例):媒体宣传不够;有关部门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活动;西方文化的影响;审美价值的多元化。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只要答到关键词“名声”“特点”即可。
答案:名声大  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作用的理解。“吱”是拟声词,描绘出红油冒出来的情态,突出家乡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美味无比。
答案:“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乐景即乐情,文中处处皆是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赞美,举例说明时要抓住关键词。
答案:赞美,自豪。
举例分析:
示例一:“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示例二:“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的鸭蛋好,表达了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示例三:“袁子才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觉得很亲切”,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示例四:“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的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特色的赏析。所选例句和语言特点相符,并能作赏析即可。
答案(示例):①A  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②B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③C  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11.答案(示例):(1)过传统节日失去中华民族的韵味,在商家的炒作下,“吃”成了主要内容。
(2)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加大宣传力度;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④学校加大对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教育力度。
12.答案(示例):只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裁判员手中的枪声一响,女子4×100米接力开始了,4名女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全场喝彩声也随之响起。到跑道第一个拐弯处传棒时,只见一个身着蓝色运动服的女生疾步如飞,已把其他人甩了段距离。又到一个拐弯,身着蓝色衣服的女生以漂亮完美的姿势把棒交给了另一名女子。最后一棒交接的时候,全场的喝彩声震耳欲聋。11端午日 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 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 (2)投影片 (3)朗读磁带
教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 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
(有)
【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归纳】: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我一起来看看龙舟赛的精彩画面。
展示图片:(网上下载的图片:搜狐体育频道图片库。连贯播放)
老师从旁解释:龙舟,龙头龙尾身狭长。船手一般有8-20个,持桨坐在两侧,船头有鼓手。比赛时船手随锣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冲向终点。看,河面上是龙舟一片如出水蛟龙,船手们你争我赶,奋力拼搏,鼓手们则指挥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若定,两岸的观众更是呐喊助威,蔚为壮观。
【归纳】看过之后,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龙舟赛的热闹与欢腾、紧张激烈。
二、正文引入:
好了,光谈我们这里的端午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和龙舟赛了,忘了正事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板书:端午日 沈从文)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在听朗读时思考一下: (投影片1)
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播放课文朗诵磁带)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投影片2)
茶峒 擂鼓 呐喊 调理
不拘 泅水 戍军 蘸酒
请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好的,接下来请同学先相互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投影片1)然后起来来告诉其他同学。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第三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板书)
理由呢?
(要求简洁表达就行,老师归纳:热闹,有趣等,并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适当板书)
三、精品细节: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请先相互讨论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板书)
请找出来:(投影片3)
桨 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 拿 挥动 指挥
锣鼓手----敲打 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板书)
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板书)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板书)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 ( http: / / www.21cnjy.com )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板书)
【练习】:请你们开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
相互讨论两至三分钟,然后口头交流一下。
(归纳: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啦?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 ( http: / / www.21cnjy.com )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那他们图个啥?
(欢乐、热闹)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的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
(板书)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 (板书)
但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 迂回包抄 合力 ( http: / / www."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擒抓 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作品可实物投影)
四、归纳要点:
上面,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归纳总结,整理板书,提示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有关龙舟赛的另外几幅图片。相信你们会有与刚才欣赏图片时不同的感受的。
【结束授课】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
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