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二 物质科学(一)化学
第19讲 空气(2)
一、思维导航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1、主要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中,通常一体积的二氧化碳约能溶解于一体积的水中,增大 ,可使二氧化碳溶解更多;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叫 。干冰吸热升温后一般直接 成气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
2、主要的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 也不 。
(2)二氧化碳 呼吸。
(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 :CO2+H2O=H2CO3。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 ,见光、加热都会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化学方程式为: 。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以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二氧化碳能水、碱溶液等反应;
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 。
③二氧化碳还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如, +CO2+H2O=2CaHCO3;
④二氧化碳还能被还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
1、工业上制取原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 ,而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受热容易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2、 方法:
工业上,一般可用 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就是煅烧 ,学方程式:
;
注:石灰石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煅烧石灰石可用来制取生石灰(CaO),副产品是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煅烧石灰石不仅是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方法,也是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 使收集到的CO2不纯;也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碳酸钙跟硫酸的进一步反应)。
2、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特点: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所以其发生装置可以采用与 相似的实验装置。
3、收集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污染环境,所以可采用 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注意: ①加药品时,应先 后 ,
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 ,进行液封,以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③验满时,应将 放在 ;火熄灭说明已收集满。而检验气体应使用 。
知识点4、二氧化碳的用途
1、绿色植物 作用的原料;
2、制造纯碱(化学式 )、尿素、汽水饮料等;
3、固态CO2俗称“干冰”,“干冰”可用于 食品、药品,人工降雨;
4、因为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 。
知识点5、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成因:由于 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 的含量增加较快。
2、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 适于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弊:温室效应可使大气温度过高,引起气候反常,给人类带来灾难。
知识点6、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报告
1、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__________,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等。
3、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1)主要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
(2)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为: 、NO2、O3、可吸入颗粒物等。
4、PM2.5:指大气中直径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三、典例精析
例题1、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例题2、小乐对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的改进。当小乐通入CO2一段时间后,下列现象及结论错误的是( )
A.试管①内溶液的颜色变红色,证明CO2呈酸性
B.试管②内溶液变浑浊,证明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烧杯③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烧杯③中的蜡烛熄灭,证明CO2不可燃也不助燃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3、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根据图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B.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C.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D.相同条件下,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
例题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反应炉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采用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C.NaOH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CO2 =Na2CO3+H2O
D.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题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一些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 装置。
(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可避免污染空气。收集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导管进入,并进行尾气处理。
(例题6图) (例题7图)
例题6、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省略仪器的固定装置)。
(1) 实验开始后,关闭K3,打开K1、K2,装置左侧通入CO2,一段时间后,A中纸花变红,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同时B中短蜡烛熄灭,关闭K2,片刻后长蜡烛也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2)关闭K1、K4,打开K3,观察D中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4,继续观察,则整个过程D中的现象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
2024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模 块 二
物质科学(一) 化 学
(共11讲)
2024浙江中考一轮复习
第19讲
空 气 (2)
思维导航
空 气(2)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空气污染
空气质量报告
成因
利弊
性质
制取
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
知识梳理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1、主要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中,通常一体积的二氧化碳约能溶解于一体积的水中,增大 ,可使二氧化碳溶解更多;
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叫 。干冰吸热升温后一般直接
成气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一般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
无色 无味
大
压强
干冰
升华
知识梳理
2、主要的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 也不 。
(2)二氧化碳 呼吸。
(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 :CO2+H2O=H2CO3。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 ,见光、加热都会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化学方程式为: 。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以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燃烧 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
碳酸
不稳定
CO2+Ca(OH)2=CaCO3↓+H2O
变浑浊
知识梳理
(5)二氧化碳能水、碱溶液等反应;
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 。
③二氧化碳还能与某些盐溶液、强氧化性的金属反应:
如, +CO2+H2O=2CaHCO3
④二氧化碳还能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
CaCO3
CO2+H2O=H2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C 高温 2CO
知识梳理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
1、工业上制取原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 ,而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受热容易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2、方法:
工业上,一般可用 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就是煅烧 ,学方程式: ;
注:石灰石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煅烧石灰石可用来制取生石灰(CaO),副产品是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煅烧石灰石不仅是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方法,也是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石灰石(大理石)
煅烧石灰石
碳酸钙
知识梳理
知识点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 使收集到的CO2不纯;也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碳酸钙跟硫酸的进一步反应)。
2、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特点: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所以其发生装置可以采用与 相似的实验装置。
3、收集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污染环境,所以可采用 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挥发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
向上排空气
知识梳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如图所示)。
注意:
①加药品时,应先 后 ,
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 ,进行液封,以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③验满时,应将 放在 ;火熄灭说明已收集满。而检验气体应使用 。
固体 液体
插入液面下
燃烧的木条 瓶口
澄清石灰水
知识梳理
知识点4、二氧化碳的用途
1、绿色植物 作用的原料;
2、制造纯碱(化学式 )、尿素、汽水饮料等;
3、固态CO2俗称“干冰”,“干冰”可用于 食品、药品,人工降雨;
4、因为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 。
光合
冷藏
灭火
Na2CO3
知识梳理
知识点5、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成因:
由于 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 的含量增加较快。
2、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 适于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弊:温室效应可使大气温度过高,引起气候反常,给人类带来灾难。
煤、石油、天然气
二氧化碳
气温
知识梳理
知识点6、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报告
1、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__________,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等。
3、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1)主要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等。
(2)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为: 、NO2、O3、可吸入颗粒物等。
4、PM2.5:指大气中直径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煤、石油燃烧
控制污染源
SO2、CO
小于或等于
典例精析
例题1
*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
[答案]A
[解析]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不能用稀硫酸,A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故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2
*小乐对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
相关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的改进。当小
乐通入CO2一段 时间后,下列现象及
结论错误的是( )
A.试管①内溶液的颜色变红色,证明CO2呈酸性
B.试管②内溶液变浑浊,证明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烧杯③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烧杯③中的蜡烛熄灭,证明CO2不可燃也不助燃
解析:
[答案]A
[解析] A. 试管①内溶液的颜色变红色,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符合题意;B. 试管②内溶液变浑浊,证明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不符合题意;C. 烧杯③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符合题意;D. 烧杯③中的蜡烛熄灭,证明CO2不可燃也不助燃 ,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3
*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根据图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B.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C.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D.相同条件下,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
解析:
[答案]B
[解析] A、由图示可知,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不符合题意;B、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为7.8a-2.8a
=5amL,则相差为5a-2.8a=2.2amL,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碳酸钙与硫酸反应可以快速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不符合题意;D、图像中,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的曲线在与盐酸反应的曲线的下面,即相同条件下,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 ,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4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流程如下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反应炉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采用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C.NaOH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CO2 =Na2CO3+H2O
D.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解析:
[答案]C
[解析] A、高温反应炉中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得到的碳酸钙固体,采用的操作方法是过滤,不符合题意;C、NaOH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 =Na2CO3
+H2O ,符合题意;D、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他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只有C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一些气体的装
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 装置。
(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可避免污染空气。收集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导管进入,并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
[答案] (1)A (2)a
[解析] (1)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A 。(2) 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可避免污染空气。收集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a导管进入,并进行尾气处理。
典例精析
例题6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验
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省略仪器的固定装置)。
(1) 实验开始后,关闭K3,打开K1、K2,装置左侧通入CO2,一段时间后,A中纸花变红,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同时B中短蜡烛熄灭,关闭K2,片刻后长蜡烛也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2)关闭K1、K4,打开K3,观察D中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4,继续观察,则整个过程D中的现象为 。
解析:
[答案] (1)CO2+H2O=H2CO3;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先无明显现象,后变浑浊
[解析] (1)实验开始后,关闭K3,打开K1、K2,装置左侧通入CO2,一段时间后,A中纸花变红,其原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H2CO3。同时B中短蜡烛熄灭,关闭K2,片刻后长蜡烛也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关闭K1、K4,打开K3,观察D中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4,继续观察,则整个过程D中的现象为:先无明显现象,后变浑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二 物质科学(一)化学
第19讲 空气(2)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C.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D.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可能会引起全球变嗳,带来生态灾难
[答案]A
[解析]A.酸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于水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故A错误符合题意;B.碳循环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氧循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利于空气成分的稳定,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小化石能源消耗,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故C正确不合题意;D.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可能会引起全球变嗳,带来生态灾难,故D正确不合题意。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2、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使用测电笔 C.加热液体 D.二氧化碳气体验满
[答案]B
[解析]A、移走蒸发皿时,不能用手直接拿,要使用坩埚钳,防止烫伤,故 A 错误;B、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须与尾部的金属体接触,这样才能正常工作,故 B 正确;C、加热液体时,试管中液体不可超过1/3体积,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故C错误;D、二氧化碳的验满应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故 D 错误。故B符合题意。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叙述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B.少植树、多开车,可以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C.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燥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
[答案]D
[解析]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减少酸雨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B、少植树、多开车会增加CO2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D、白色污染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A错误。故A符合题意。
5、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不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不符合题意;B. 移开玻璃片,装置与外界相通,二氧化碳更容易排出,现象更明显,符合题意;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D. 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可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不符合题意;故只有B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答案]C
[解析]A.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C.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以使更多二氧化碳接触澄清石灰水,由此得出结论,符合题意;D. 人呼吸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不符合题意;故只有C符合题意。
7、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D.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答案]A
[解析] A.将铜丝放下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从而可以通过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B.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D.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 ↓+H2O,因此二氧化碳不能用生石灰干燥。
8、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具有酸的性质
B 两个充气瓶子挂在木条两侧,使得木条保持水平,打开其中一个的瓶塞 打开瓶塞的那端翘起来了 空气具有质量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空气中分别燃烧 碗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冷却硫酸铜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并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色,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B.打开瓶塞,空气跑出,打开瓶塞的那端翘起来了,所以说明空气具有质量,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可以证明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冷却硫酸铜热饱和溶液,有晶体的析出,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
9、读图识图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乙: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图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图丁: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A.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分子的个数减少,故A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C正确。D.大理石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10、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玻璃片
B 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但是O2不纯 通入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太长了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红磷过量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 制取CO2气体时,没有盖好玻璃片不会使得收集不到CO2,所以A错误;B. 通入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会使得利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足,B正确;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因为集气瓶中没有放一层水或者沙子,C错误;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是因为氧气没有完全耗完,可能是因为红磷不足,D错误;故B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A、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以防气体从漏斗处逸出到空气中,A不正确;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收集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而用向上排空气法,B不正确;C、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C不正确;D、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正确。故D符合题意。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9.9 90%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CO2的总质量为25g+150g-165.1g=9.9g; (2)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则根据CaCO3+2HCl═CaCl2+CO2↑+H2O中CaCO3与CO2↑ 的质量关系有100/x=44/9.9g得 x=22.5g,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2.5g/25g×100%=90%。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A、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若用稀硫酸代替,实验现象更不明显,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B、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且下方的③比上方的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B符合题意。C项,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①③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所以C不符合题意。D、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应该自下而上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只有B符合题意。
14、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如图是CO2与某种单质反应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反应物乙的微粒模型图为“”
C.反应前后原子的总个数保持不变 D.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氧化物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得到:;A.反应物中二氧化碳和氢分子的个数比值为1:3,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反应物乙为氢气,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模型为 ,故B正确不合题意;C.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生成物中只有H2O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
1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固态物质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1)人工降雨的主要原理是向空中发射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2)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下面事实来自图中数据,其中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可多选)
A.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候
B.有些年份,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气温较低。
C.距今250- 350百万年,二氧化碳浓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D.500万年来,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存在确定的相关性。
[答案](1)液化 (2)A;B;D
[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人工降雨的主要原理是向空中发射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越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2) 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度升高,从下面事实来自图中数据,其中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ABD。
16、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场馆利用“空气能”代替其他燃料为场馆供暖,从而缓解了温室效应。如图是小科验证温室效应做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阳光;左
[解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使空气温度急剧升高。所以,装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二氧化碳中温度升高更多,故水柱向左运动。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
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2)乙同学轻轻捏图C中胶头,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H2O+CO2=H2CO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管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
(2)石灰水变浑浊、气球体积变大;Ca(OH)2+CO2=CaCO3+H2O
[解析](1)二氧化碳碰到紫色石蕊试液,会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试管内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内。所以看到的现象有: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液面上升 ,产生的原因是 H2O+CO2=H2CO3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管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 。
(2)捏了胶头滴管,澄清石灰水进入烧瓶内,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由于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瓶内气压变小,气球变大。所以第一空填石灰水变浑浊、气球体积变大 ,第二空填 Ca(OH)2+CO2=CaCO3↓+H2O。
18、如图所示,化学模拟空间站“天宫号”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已知A是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溶剂,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E的俗名叫烧碱,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
(1)B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舱C成功对接(如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H2 B.Cu C.Fe2O3 D.Na2CO3
[答案](1)化合 (2)D
[解析](1)已知B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B是H2O,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所以D是CO,E是烧碱NaOH,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所以F是碱,综上可知C是CO2,所以B和C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2)X能与C(CO2)相互转化,所以X可能是Na2CO3。
19、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资料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请根据实验装置等信息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注射器的作用类似于 (选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
(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请在F处增加一个实验操作:
。
(3)实验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F处 (3)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是否被B装置完全吸收 (4)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此时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饱和澄清石灰水有氢氧化钙析出,造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 注射器能控制液体流量,作用类似于分液漏斗;(2)氧气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F处;(3)实验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是否被B装置完全吸收;(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此时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饱和澄清石灰水有氢氧化钙析出,造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上表中M的值应为 。
(2)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3 (2)18.25% (3)87.5%
[解析](1)由数据可知,每加入10克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8g-5.5g=2.5g,则M=5.5g-2.5g=3g;
(2)设实验所用稀盐酸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 73
2.5g : 10gx
100:73=2.5g:10gx
x=18.25%
(3)8克样品中杂质为1.0克,则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二 物质科学(一)化学
第19讲 空气(2)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碳循环和氧循环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C.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D.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可能会引起全球变嗳,带来生态灾难
2、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使用测电笔 C.加热液体 D.二氧化碳气体验满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叙述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B.少植树、多开车,可以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C.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燥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5、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不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7、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D.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8、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具有酸的性质
B 两个充气瓶子挂在木条两侧,使得木条保持水平,打开其中一个的瓶塞 打开瓶塞的那端翘起来了 空气具有质量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空气中分别燃烧 碗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冷却硫酸铜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A.A B.B C.C D.D
9、读图识图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乙: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图丙: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图丁: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
10、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玻璃片
B 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但是O2不纯 通入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太长了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红磷过量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14、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如图是CO2与某种单质反应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反应物乙的微粒模型图为“”
C.反应前后原子的总个数保持不变 D.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氧化物
1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固态物质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1)人工降雨的主要原理是向空中发射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2)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下面事实来自图中数据,其中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可多选)
A.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候
B.有些年份,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气温较低。
C.距今250- 350百万年,二氧化碳浓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D.500万年来,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存在确定的相关性。
16、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场馆利用“空气能”代替其他燃料为场馆供暖,从而缓解了温室效应。如图是小科验证温室效应做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
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2)乙同学轻轻捏图C中胶头,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如图所示,化学模拟空间站“天宫号”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已知A是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溶剂,D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使人中毒的气体,E的俗名叫烧碱,E、F是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
(1)B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舱C成功对接(如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H2 B.Cu C.Fe2O3 D.Na2CO3
19、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资料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请根据实验装置等信息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注射器的作用类似于 (选填“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
(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请在F处增加一个实验操作:
。
(3)实验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
20、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上表中M的值应为 。
(2)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