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平行与垂直(例1) 》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时间 主备人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核心素养 在“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中逐渐形成“学会思考”这一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教学准备 资料收集 平行与垂直相关资料
参考书目 《2022数学课程标准》、《基础数学》
阅读推荐 《数学原来这么有趣——四年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预设 学生学习活动预设 调整改进 课堂反馈
故事分享 1.指名学生结合生活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两条直线的关系。2.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学生倾听。2.学生在分享结束后和其他同学展开互动。
课前个人自主学 知识链 一、组内交流: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4、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二、组际交流:生活中有很多平行和垂直的例子。
课中合作探究学 探究一: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探究二:什么是平行线?什么是互相平行?如何表示?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如何表示?练习: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题。探究三:探究下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探究一:小组交流,自由表达。指定小组派代表,交流结果。3.追问:你能将它们分类吗?并说说分类的结果和标准。4.组际交流:不相交(平行)、相交。5.教师总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不相交(平行)、相交。探究二:1.小组交流,自由表达。2.指定小组派代表,交流结果。3.追问: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平行和垂直的例子吗?4.组际交流。探究三: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讨论。3.教师总结:同一平面是判定平行和垂直的前提。
课后拓展延伸学 1.阅读推荐书目:《数学原来这么有趣——四年级》作者:张丽丽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课后小任务:基础级:预学例2。进阶级:完成资源评价。挑战级:完成每日一题。
随堂检测 随堂练习1、填空2、在( )里填上“⊥”或“∥”。3、
每课一题
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