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芦花荡》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3 10: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芦花荡孙 犁体裁:短篇小说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人物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揭示现实生活基础知识作家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代表作品为《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以他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基础知识 我们的民族,向来以热爱和平、勤奋劳动闻名于世。但是在和平受到破坏,国家面临危亡之时,我们的民族就从来不缺鏖战苦斗,慷慨杀敌的英雄。抗日战争时期,当我们美丽的家园被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时,就有这样一位老人,虽年届六十,但毅然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狠狠地教训了敌人。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杀敌英雄有传奇故事。导语生字难词:基础知识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序幕故事(1------8)(9------63)开端:护送发展:受伤高潮:愧疚结局:复仇(9------24)(25-----34)(35-----54)(55------63)文章结构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年届六旬的老头子撑着一条小船,在白洋淀无数次穿过敌人的严密封锁,为抗日将士运送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凭着自己的勇敢自信和高超的“水上能耐”,出入自如,从没出过意外。但在一次护送两个女孩穿越封锁线时遭遇了鬼子的小火轮,鬼子发现后开火,大女孩受了伤流了血。老头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发誓为女孩报仇。第二天,他手无寸铁,单身智斗敌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复述课文)故事复述故事复述故事复述的要求 1、语言简练、生动。 2、可按照顺序复述,也可自己另外安排叙述顺序,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复述。(比如将顺序改写成插叙或倒叙的形式) 3、复述过程中要将记叙六要素牢记在心中,将它们交代清楚。同学复述完毕后,请按上述要求略作评议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你觉得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 爱憎分明的感情——柔情侠骨 过于自信、自尊的个性——严于责己 智勇双全的杀敌行为——周密老到形象讨论分析人物形象:老 头 子精明干练外貌自信自尊语言身体:干瘦像鱼鹰 胡子:花白、精神 眼睛:尖锐、明亮一切保险 什么事也没有 三个“不怕”我不能送你们进去 我没脸见人 这老脸啊动作(抗日英雄)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 船却冲着这里来了 船却不动了,绕着鬼子们转举起、砸着、 狠狠地敲打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形象讨论形象讨论认真研读“英雄行为”片断,思考: “老人英勇杀敌”的这一片断,作者是怎样渲染其传奇色彩的?(1)用女孩的怀疑反衬,显示英雄行为之奇 (2)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使传奇色彩更浓郁。 ——为什么剥吃莲蓬,什么时候水下布好了钩子,把船划来划去捉迷藏的用意何在,这些事先不清楚,待明白回味过来,才觉得这场英雄行为极富传奇色彩。问题探讨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问题探讨2、小说中有一句话,特意点出了老头子的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问题探讨3、文中有一段精彩描写老头子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的心理,找出来体味一下,并将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示例: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他了,别看他年纪这么大,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可真神,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转。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一定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可真有两下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狠狠地 砸吧!砸得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 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告诉大菱……景物描写赏析 小说除人物形象的塑造极其成功之外,环境描写也极有特色。战争虽然极为残酷,但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了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笔下之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你能找出几处来,说说其含义和作用吗?景物描写赏析例1 第1段——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 “星星也像浸泡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水里,随着微风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思考:优美的自然环境令人赏心悦目,但敌人炮楼林立,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边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夜深时才能听到它们飞动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啊!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景物描写赏析例2 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们逐渐成长描述得极富生活情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里行军,“北斗”可指明方向;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景物描写赏析例3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英雄狠砸鬼子后一种轻松的、愉快的情绪的自然流露。鲜嫩的芦花,此时在老人眼里,自然显得格外的美丽。例4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使英雄与鬼子的周旋充满了诗情画意,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战胜敌人的乐观情绪。提供背景,烘托形象,增添诗意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文小结 《芦花荡》写的虽是残酷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作者却写出了新的境界,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茅盾曾赞扬孙犁“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从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中,能充分看出孙犁艺术个性的别具一格。望同学们能在课外多看看他的作品,。课文小结 2、富有特点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课文小结: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有两个: 1、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课文小结课外拓展: 2、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1、 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杀敌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