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2课时教学课件(2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2课时教学课件(23页)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1 17: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4
课堂巩固
02
核心素养
03
知识点精讲
课程要求
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
2.模型建构
知识点精讲
1.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1)作物体的像。
(2)确定反射面(平面镜)的位置。
(3)确定光源(物体)的位置。
知识点1: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2. 作图时要注意:
(1)发光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像点。
(2)发光点位置和像的位置连线________于镜面。
(3)平面镜后面的线都画________。
(4)法线用________而且要标垂直符号。
(5)光线要加________。
垂直
虚线
虚线
箭头
3.画出图3-3-9中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如答图3-3-1所示。
4. 如图3-3-10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如答图3-3-2所示。
5. 如图3-3-11所示,a、b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如答图3-3-3所示。
思路点拨: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作图,就是作出像、物与镜面的几何关系。作图时需注意:(1)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2)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都要过像点。(3)不能混淆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要有垂直符号。(5)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用实线表示,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
6.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________,常见的球面镜有________镜和________镜。凸面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知识点2: 球面镜(凸面镜与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
凹面
发散
会聚
7. 下列关于镜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B. 潜水艇的潜望镜是平面镜
C.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聚光的原理工作的
D. 上述三种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
8. 光学器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图3-3-12甲所示,在盘山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使用的是________镜,它对光具有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因此能增大驾驶员的观察范围;图乙所示为采集奥运圣火的采集器,圣火采集器是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__作用,
从而把火炬点燃。
凸面
发散
凹面
会聚
思路点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主要应用有太阳灶、耳科医生的额镜等;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成缩小、正立的虚像,能增大观察范围,应用有汽车后视镜。
课堂巩固
1. 下列有关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
D. 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发生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2. 下列各实例中,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自己的姿势
B. 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C. 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背面
D. 室内装修常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B
3. 手电筒后面的反光镜是(  )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面镜 D. 角反射器
B
4. (2022柳州)如图3-3-13,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 变亮 B. 变暗
C. 不变 D. 偏离原位置
C
5. (2022恩施修改)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3-3-14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_(填字母)处。
C
6.请在图3-3-15中画出眼睛看到A在玻璃板表面成像A′的光路图。
如答图3-3-4所示。
7. 请在图3-3-16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如答图3-3-5所示。
8. 如图3-3-17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如答图3-3-6所示。
9.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请在图3-3-18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如答图3-3-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