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教学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1 17: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4
课堂巩固
02
核心素养
03
知识点精讲
课程要求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探究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现象。
3.能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
2.科学探究
知识点精讲
1.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例如:①冰变成水;②铁变成铁水等。
2.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例如:①水结成冰;②钢水浇铸成钢锭等。
3. 物质熔化时要________;物质凝固时要________。(均填“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
熔化
凝固
吸热
放热
4.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冰变成水
B.熔炉里的铁水变成铁块
C.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D.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
B
5. 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热水壶口附近的“白气”
B.北方的冬天,湖水表面结冰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
D.铁矿化成铁水
D
6. “打铁花”是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如图4-3-1所示,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击打铁水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场景蔚为壮观。其中,铁块变成铁水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
熔化
吸收
不变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一句经典的古语,其中第二句包含的物理道理主要有:冰是由水________而形成的;这里的“寒”不是说冰的________一定比水低,而是水结冰要________;冰熔化要________。(后两个空格均填“吸热”或“放热”)
凝固
温度
放热
吸热
思路点拨: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种物态变化过程。南极的气温可低至-89 ℃,因此只能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来测气温。
8. 海波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一定的________;二是继续________。
9. 海波凝固的条件:一是达到一定的________;二是继续________。
知识点2: 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温度
吸热
温度
放热
10.如图4-3-2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
(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________,温度________;熔化时不断________,温度________,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________。
(2)海波在凝固前不断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后继续放出
热量,温度继续降低。
吸热
升高
吸热
不变
升高
(3)海波在BC段是___________态,在DE段是液态,在EF段是固液共存态。
(4)海波熔化时用了________,凝固时用了________。
(5)海波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温度________。
固液共存
4 min
2 min
不变
11.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1)根据数据在图4-3-3中作出海波的熔化曲线。
如答图4-3-1所示。
(2) 由数据和图像可知4~7 min海波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态。
(3)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要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固液共存
吸热
保持不变
12.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4-3-4)。实验应选用_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温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使海波均匀受热
先升高,后不变,
再升高
13. 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观察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作出了如图4-3-5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在第8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凝固
过程的特点是放出热量,温度
________(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
50
固液共存状态
不变
思路点拨:海波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达到一定的温度;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一是达到一定的温度;二是放热。
课堂巩固
1. 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凝固 B. 先凝固后熔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凝华
A
2.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液化放热 D.汽化吸热
B
3.【工作实践】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匠人铸釜时匠人需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浇注成形。下列选项中的图像能正确描述这一过程中铁水温度与时间变化的是(  )
B
4. 新冠防控期间,医护人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近40 ℃的郑州街头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为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热心群众送来了“棒棒冰”绑在医护人员身上为其降温。“棒棒冰”能够缓解不适主要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该过程能够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熔化
吸收
5. 【科学思维】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电冰箱里拿出1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棒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哥哥从电冰箱中取出1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吸收
液化
6. 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________后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汽化
液化
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