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综合素养监
测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
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它应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24.1
A.《韩非子》B.《论语》C.《孟子》
D.《道德经》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
第I卷(选择题50分)
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个“印记”的有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②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③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④统一文
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字、货币、度量衡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
A.元谋人能够制造工具
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2.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山顶洞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14.据统计,西汉初期研究儒家经典的高级官员仅占5%,到西汉中期这一比例升高到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
45.1%,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C.官吏素质的提高
D.“文景之治”统治局面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
4.“司马迁把他从众多神话人物中选出来…将之作为《史记》的开
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端。…这就为中国人确定了‘始祖’。”他是
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C.窦固、霍去病D.窦宪、卫青
A.黄帝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16.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5.右图为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克警(1éi)的铭文拓片,
其文字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
西
西
的君候。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周
周
朝
汉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
D.郡县制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司马炎
6.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器反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
17.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
是因为他
文明成就。识读下列文物,能够反映商朝精神文明表征的是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印刷术C.修筑都江堰
D.开凿大运河
18.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材料中的“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张衡
19.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者是司马迁
②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A.猪纹陶体
B.刻有文字的甲骨C.商鞅铜方量
D.半两钱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④在该书中可查阅到官渡之战
7.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的是
20.“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这是宋朝抗
A.打制石器的使用
B.磨制石器的使用
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是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青铜器的使用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8.商鞅变法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21.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奖励耕织
B.废除井田制C.确立县制
D.奖励军功
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
9.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该工程是
区城经济
推动
民族关系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
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
推动
交往交流交融
10.2022年9月26日至28日,山东曲阜迎来了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本届论坛在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C.八王之乱
D.经济重心的南移
儒学圣地、孔子故里探讨文明交流与互鉴,更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未来的历史意义。
22.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
下列选项体现孔子思想的是
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A.圆周率的计算B.《大明历》的创制C.指南车的制造D.千里船的制造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