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1 16:08:55

文档简介

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未测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心”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瓜

兼收并蓄是一种智慧。韩愈在《进学解》中讲:“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
俱收并着,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这是说高明的医师会把不同类型的东西都收存起来以备

不时之需,有兼而有之兼容并包之意。兼收并蓄也是一种胸怀。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保持开放
心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

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化的这种开放胸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
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彩显,为文明发展拓展了广阁前景。三: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
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对世界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为文明发展不断注入活水,是成就中华

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外文明交流的故章不胜枚举。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张骞
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此后一条横贯东西、联结欧亚的古丝绸

之路逐渐被开辟出来。这条路成为经贸往来之路,也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唐代停人玄
类西行求法,往返17:年,带回佛教经典600多部,并积极进行翻译传播。佛教在中国长期演化,
儒,释、道三教合流,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明清时期,一批精通儒、释,道的伊斯兰学者,将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对促选伊斯兰教中
国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古代中国有超大规模的人口与
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贺往来频繁,最突出的跳是形成了陆上丝绸
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些经贸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了中围与其他国家在科技、
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互鉴。同时,中华“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和为真软和万邦,
主张不同国家和平相待,和睦相处。中国人以天下看待世界,认为天下理疫一家。古代不少统
治者也都认识到,国家之间合作比征伐更有利于稳定和发展。此外,冲图古代经世致用的思想,
倡导“知行合一,躬行为务”,反对空谈,主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社会发展有利、对民生改菩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学习,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这样就形成一种致用为上,积板进取的心
态。当人们接触到国外优秀文化、制度和艺术时,就更加愿意去学习借鉴
天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待入中国,给古老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甲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
故胸怀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开阔胸怀具有高度契合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4-223B.邢台市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所以…”因果颠倒,原文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
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B项,“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断的原因就是对世界
不同文明兼收并蓄”说法绝对,原文是“对世界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为文明发展不断注入活水,
是成就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C项,“而统治者‘国家之间合作比征伐更有利’
的认识最重要”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比较历史原因中哪一个最重要)》
2.A(“阐述了中华文化自古就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分析不当,应是“阐述了兼收并蓄的
概念”)
3.B(材料一中心观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强调的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交流与互鉴。B项说的是越窑从唐代初期到五代的发展,不涉及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
流与互鉴,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及其原因。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党的十
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并且身
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示例:①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而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为
中华文明发展注入活水,不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②各国的经贸往来,不仅促进了经
济繁荣,也带来了多方面的交流互鉴。国家之间合作比征伐更有利于稳定和发展,清政府认
为对外交流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的认识是错误的。③文明的交流互鉴,可以形成一种致用为
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清政府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世界最好的,这种认识是盲目
自大的,闭关锁国政策为中国的落后埋下了伏笔。(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6.D(“小说以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揭示‘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寓意”错误,本文这一令人悲伤
的结局旨在批判贫富不平等的社会,并没有揭示“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寓意)》
7.C(“中间时常转换为以黄良子和小良子的视角叙事”错,小说没有以小良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8.①以狗尾草的荣枯表现时节的更替变化,推动故事发展。②狗尾草生长在主人家深宅大院的
高墙上,显示着主人的气焰和权势。③以枯黄的狗尾草渲染凄伤的氛围,烘托穷人的悲惨命
运。④狗尾草穿插于行文中,增强小说的抒情意味,以景蕴情,含蓄而隽永。(答对一点得1
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串起故事。小说紧紧围绕桥的变化展开故事,无关内容大多舍弃。②联结人物情感与命
运。黄良子及其一家的苦恼、期盼与幻灭都与桥有密切关联。③暗示作品主题。贫富差距与
阶级对立关系无法靠一座桥来改变,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矛盾的思考。(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CFG[(原文标点)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223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