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C【解析】酒由粮食制造,二里头人又普遍喜欢喝酒,这表明二里头人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
故C正确。二里头人处于夏时期,早期国家产生,贫富分化明显,排除A项;从材料不能判断二里
头人会不会制造青铜用具,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商业发达,排除D项」
2.D【解析】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最后结果是“师傅卿相”者仅三人,说明七十子之徒能施展自己
的抱负的极少,究其原因是儒学不能适应时世所致,在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的时代,国家需要法
家思想,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度此时已经瓦解;B项和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排除。
3.C【解析】根据所学,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
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故C项正确。断狱者的做法体现了律令儒家化,并非随
意断狱,A项错误:儒家思想法治化和律令儒家化的不同,材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现
象,故B项错误;这一做法正是受主流意识影响,排除D项。
4.A【解析】从“莫不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何以威仰万方”可知,大臣建议忽必烈定国号为
大元,表明了统治阶级注重政权正统性,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项和C项,排除;大
“集议”并不是原始民主,秦朝就有类似的“朝议”,排除D项。
5.D【解析】清朝“宗室无外任,满蒙无微员”,这是与满蒙联姻制度相关,让满蒙贵族享有特权,有
利于巩固清朝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科举制度在清朝没有遭到破坏,A项错误:民族分化严重
说法错误,从材料中看,至少满族蒙古族没有分化,排除B项:C项的说法绝对,排除。
6.A【解析】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并进行东征,势力抵达上海,太平军的军事活动引起了地主
富商的恐慌,纷纷逃到上海避准,大量人口的涌入,造成上海地价飞涨,故A项正确。南京条约的
签订并不能解释“从1853年开始,上海的地价一直飞涨”的现象,排除B项;“开了商店,做了生
意”说明上海商品经济有发展,但之所以能“开了商店,做了生意”,还是大量人口涌入造成的结
果,依据设问,C项排除:D项不能解释“从1853年开始,上海的地价一直飞涨”的现象,排除。
7.C【解析】从材料“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曾擅自向外借款”可知,地方政府向外借款没有经过
北京政府认可,这符合民国时期政治分崩离析现状,“北京政府照会驻华各使,强调外债必须经过
财政总长签押”可知,北京政府想通过控制财权来强化控制地方政府,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
法判断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向外国借款是否损害了国家主权,是否存在内外勾结,故A项和B
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主观意图,排除
8.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炸破冷战坚
冰”喻为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由中苏关系恶化及美国实力
衰退、中美两国利益有关,中法建交是中法两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体现,是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和
威肋所致,不可能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故C项错误;D项错在“标志”。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砦——二里头人普遍嗜酒,喜欢制造专门储酒、温酒、斟酒的器皿,哪怕是寒酸的小墓,也常有陶制酒器。由此可知,他们
A.贫富分化不太明显 B.不会制造青铜用具
C.有较为充足的粮食 D.频繁开展商业贸易
2.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师傅卿相”者有“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仅三人。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尚未瓦解 B.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
C.孔子教育成就斐然 D.儒学不适应时世需要
3.晋朝有一位叫李忽的女子,因发觉自己的父亲谋反,便杀了父亲,断狱者并不认为其大义灭亲,而是认为其“无人子之道”“伤风污俗”,于是处以极刑。断狱者的做法
A.体现出晋朝断狱具有随意性 B.促进儒家思想法治化
C.维护了父为子纲的道德规范 D.有违社会主流价值观
4.王恽上疏忽必烈:“伏见自古有天下之君,莫不首建国号,以明肇基之始……以堂堂数万里之区宇,垂六十年大号未建,何以威仰万方 ”此后经过数月集议,忽必烈接受建议,取“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这表明当时
A.统治阶级注重政权正统性 B.汉人的支持是政权建立的关键
C.忽必烈积极推行汉化政策 D.蒙古人的统治具有原始民主性
5.清朝是“宗室无外任,满蒙无微员”,皇亲国戚不到地方任职,满族、蒙古族出任高级官员,人事制度倾向宗室成员、满族人和蒙古族人。清朝这一用人机制
A.表明科举制度遭到破坏 B.说明民族分化严重
C.体现满蒙子弟德才兼备 D.意在巩固专制统治
高三历史第1 页(共6页)
6.从1853 年开始,上海的地价一直飞涨,十年涨了十倍,很多商人靠做房地产赚了钱。外国人所著的《出卖上海滩》写到:油漆未干,中国人已经住了进去,他们带来了孩子、鸟笼,开了商店,做了生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当时
A.动荡的政治局势 B.中外条约的签订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扩大
7.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曾擅自向外借款。1912年 12月,北京政府照会驻华各使,强调外债必须经过财政总长签押,如未经财政总长签押者,中国政府概不承认。北京政府此举意在
A.挽救国家主权 B.防止内外勾结
C.抑制地方势力 D.规范借款程序
8.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则消息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中法建交
A.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 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表明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D.标志着欧美放弃对华政治上的孤立
9.1984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数量就从上一年的 134.64 万户猛增到 606.52 万户。1997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 4039.15 万人,比 1978 年净增 42.9%;1999 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6247.16亿元,是 1978 年29.84 倍。乡镇企业的发展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成为乡村工业化的有益探索
C.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冲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下图壁画描绘了发生在公元前约1450 年的一次前往蓬特(今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贸易远行,墓室壁画中表现出装满了珠宝、工具和武器的埃及大型船只前往蓬特,然后满载珍奇物品从南方返回,这些物品包括猩猩、猴子、狗、一只活着的豹子。该墓室壁画,反映出古埃及
A.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B.经济发展以工商业为主
C.非常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D.已成为地中海区域霸主
高三历史 第2页(共6页)
11.路德并非蔑视一切圣礼和“事功”,而是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坚决反对教仪浮华、事功繁琐,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洗礼和圣餐。路德的主张
A.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C.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 D.否定了圣礼的外在作用
12.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据图分析,下图显示的主题是
A.葡萄牙和西班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D.18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
13.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这一比重就增加到46.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大力发展农业 B.工业化的逐步推进
C.积极筹备一战 D.女性人口迅速增加
14.1919年,美国政府签订了对德和约,然而该条约遭到国会特别是共和党议员的猛烈抨击,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山东问题。一位参议员表示:“中国加入欧战,系因美国劝告,并允在和平大会上维持中国权利。今以山东畀(给予)日,无异卖友。故宜将德约内关系山东一款删除。”最终,美国国会没有批对德和约。材料表明
A.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得到美国支持 B.美日两国矛盾由此日益激化
C.中美两国巴黎和会外交均告失败 D.美国政治彰显分权制衡精神
15.1946年,法国政府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把重点放在基础产业部门,将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确定为优先发展对象。法国此举
A.旨在恢复和发展战后经济 B.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C.强化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D.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16.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严厉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的行径,勃列日涅夫回复卡特:苏军进入阿富汗是应阿富汗政府的邀请,以抵制长期以来在阿富汗发生的外部侵略行为。美国随即采取高科技、粮食等禁售制裁苏联的行动。这表明该时期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B.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C.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 D.美国肩负大国担当
高三历史 第 3 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题,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 分)
材料 《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间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总理郡政,“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县令总治民政,“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记载了众多县令级官员的教化实践。在有关唐宋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事例中,地方官主动要求朝廷支持的趋势由唐到宋逐步明显,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申请朝廷提供教化的物质支持。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还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的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唐宋地方官在边州外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兴学校、典礼乐,使这些地区“教化大行,俗若邹鲁”,“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 边州外郡尤其是南方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社会的范畴,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开始被中原文化认同和接纳。
——摘编自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推行教化的意义。(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 分)
材料一 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此后,书籍、小册子、宣传单、地图等各类印刷媒介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古典类、宗教、科学、商业技能指导等内容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的助力传播,使得16 世纪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此后英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可以追溯到15 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
——摘编自黄雅丽、陈勤《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材料二 一套活字模需要单字在十万个以上,印制过程中还要经常添加复字和生僻字。 清道光二十四年,安徽泾县秀才翟金生及其家人经三十年努力,烧炼了十多万个泥活字。 而福建林春祺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到道光二十六年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 清初宫廷刻的铜活字,印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一直被束之高阁,到了乾隆年间,又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被炼铸为铜钱了。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和西欧的不同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分别考察的文章、著作已经相当可观了,而把决定20世纪中华民族命运的这两场最重大的“外战”和“内战”联系起来,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历史逻辑分工、二者的组合影响,应说是一个新视角,也是一个极有价值、意趣颇深的课题。
——摘编自金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逻辑透视》
根据材料,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二者的内在联系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