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考试
历史试题
2024.01
图1
注意事项:
A.大唐文明的影响力巨大
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G.中原王朝疆域空前扩大
D.朝贡贸易开始兴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表1为不同史籍对清代内阁演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表1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出处
历史叙述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啸亭杂录》
(清初)“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
(康熙时期)“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
《枢垣记略》
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皇朝经世文编》
(乾隆时期)“密勿重务,咸在军机,内阁乘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1.战国时期,“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或无麻,
A.中枢决策注重相互牵制
B.中央集权遭到被坏
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内阁职权逐步削弱
A.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
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企业的兴办促进了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使一部分农民变成了
C.铁制农其得到普遍使用
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D.经济作物生产存在地区差异
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
B.椎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2.西汉时,文帝“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武帝“通西南夷道”,并“豪民田南夷”,派软
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
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部县设置,“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说明西汉时期
6.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侨没有选举权,唯有“坐旁听
A.实行镇抚相济的民族政策
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颁布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明确规定了华侨的
B.采取多元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参议员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A.民主革命基础的扩大
D.重视边疆地区的丌发与治理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
3.图1是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中的“客使图”。位于左边的三人为唐代鸿胪寺文职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官员,位于右边的是东罗马使节和东北靺褐族的使者。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高 二 年 级 考 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 01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D B A C B C C C B B D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特点:形成官府主导与民间自治相结合、乡约与保甲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
系。重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作用,实行里老人与里甲制度相辅而行的基层社会治理
模式。对盗贼采取剿抚并用、刚柔并济的治理策略。“陆王心学”不断渗入乡村治理,
重视思想道德教化,发展文教事业。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等。(10分)
原因:赣南地区落后的经济形态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明朝加强中央
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传统儒家思想、王阳明心学思想以及传统宗族宗法观念的影
响。王阳明以民为本、务实进取的施政理念和锐意改革的精神。(4分)
17(. 13分)
同意正方的主张。(1分)
理由:铁路作为新式交通运输方式,能极大改变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
念,有力促进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2分)铁路的兴建有利于打破
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2分)推动相关工业的兴起,
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
起,并成为当地新的经济中心,推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分)在政治上加速近代中国的
一体化进程,打破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2分)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封建
陋习等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2分)
18.(14分)
(1)“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 1950年达到了最高点,1953年处于最低,之后呈现稳定
趋势。(3分)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包围、孤立和封锁,1950年朝
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因而此时期“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
很高。(2分)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开始下降。(2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2页)
{#{QQABIQyUogCoAABAAAgCAw2YCAOQkAAAAAoOxAAIIAIAyQFABAA=}#}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中国
的外交环境。(2分)同时中国致力于国内“一五”计划建设,对外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因而“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处于下降趋势。(2分)
(2)历史计量方法在选取数据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可靠性需进一步甄别。
历史计量方法无法捕捉到历史事件的全部细节和复杂性。实用计量数据时需要与其他
史料相互印证。(3分,每点1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9.(14分)
(1)特点:空间范围较广,覆盖了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地区,但相对集中,局限在亚、欧、
非三个大洲。世界贸易依托草原、陆路和海洋开展往来与交流,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重
要的纽带作用。还没有形成全球性或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体系。(6分)
(2)作用:葡萄牙人的海上探险,使其成为欧洲航海中心,极大促进了葡萄牙的海上
贸易活动,刺激和推动了欧洲的海外贸易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商业帝国地位逐
渐确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商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的海外扩张提供了经济基础。葡
萄牙商业帝国的海外扩张把新大陆和旧大陆连接成一个全球贸易网络,扩大了世界贸
易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葡萄牙商业帝国采取的武装贸易和垄
断贸易方式,以及奴隶制种植园模式,被其他国家借鉴采用,成为欧洲贸易扩张的重要
手段。(8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2页)
{#{QQABIQyUogCoAABAAAgCAw2YCAOQkAAAAAoOxAAIIAIAy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