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
A.白塔倒影 B.游动的鱼
C.白云倒影 D.绿树倒影
2.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且比入射光线弱
C.红、黄、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D.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4.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顺着光线照射方向看去,看到被照射部分( )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如图所示,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和白纸。则下列与实验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利用现有器材可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
D.若A与B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B一定与A的像重合
6.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传播途径的是( )
7.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8.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二、填空题
9.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条形码来识别考生信息。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10.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 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 (选填“漫反射”或“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 (选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11.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 。
12.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
1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 引起的。
14.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水滴 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由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 (选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
15.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
四、实验探究题
17.(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图丙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
第四章综合训练(A)
1.C 水中的云、白塔、绿树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云到水面的距离最远,故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最远,故C正确。
2.D 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皮影戏中的“手影”、立竿见“影”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B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由于一部分入射光线被反射,所以折射光比入射光弱,故B正确。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后才能得到白光;而红、黄、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不能得到白光,故C错误。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故D错误。
4.D 镜子表面很光滑,发生镜面反射,由于光斜向上照射,照到镜面上的光都反射到上方,我们从下方就看不到从镜面反射的光,所以镜面是暗的,即黑色;而墙壁是粗糙的,光射到墙壁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在下方看到墙壁是白色的。故选D。
5.D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正确;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棋子A与棋子B完全相同,可通过观察棋子B是否可以与棋子A的像重合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故C正确;只有当A与B关于玻璃对称时,B才与A的像重合,故D错误。
6.B 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室外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第二次是从玻璃中斜射入室内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
7.A 岸边树木,水中倒立,是光的反射现象,B错;水中铅笔,水面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C错;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D错;雨后天空,弧状光带即是彩虹,反映了光的色散,故选A。
8.C 题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选C。
9.解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答案 吸收 反射
10.答案 反射 折射 凹凸不平
11.解析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与距离镜面的距离无关,所以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应是不变的;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 不变 可逆的
12.解析 黑板反光能“晃”着同学的眼睛,是由于黑板变得光滑了,发生了镜面反射,为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黑板,黑板应选用毛玻璃,或使黑板表面粗糙一些。
答案 发生镜面反射 用易发生漫反射的材料做黑板等
13.答案 色散 折射
14.答案 折射 小
15.答案 如图所示
16.解析 光从空气垂直射到玻璃砖的表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玻璃砖再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答案 如图所示
17.解析 (1)用可转动的光屏是为了通过转动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然能在光屏上显示,目的是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虚像,让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虚像处,观察是否能够完全重合,目的是证明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题图所示。为了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可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答案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连接A和A'、B和B'、C和C',看AA'、BB'、CC'是否与镜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