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学情分析: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作者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相关文言字词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4、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课文
一、序曲——导入课文(约3分钟)(所有过程都是用多媒体ppt)
请同学们观看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视频动画,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韩愈;第二,关于《马说》;第三,关于《马说》的内容与写法。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辨读文词(约17分钟)
1、初读课文,疏通字音读音停顿。
骈 称 或 粟 石 且 安 道 执 临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一:在领会文中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要读得较为流畅。
要求二:注意读音正确,不读破句,不读错句
教师检测朗读情况,以文言文最初的情形进行展示。
3、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同学们可能说出的内容有:
①有: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②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③能:虽有千里之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⑤常:千里马常有 常马
⑥者:马之千里者 食马者
⑦之:马之千里者 槽枥之间
⑧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⑨而: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⑩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学生回答
活学活用
执策而临之 策马奔腾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量齐观
执策而临之 兵临城下
食不饱,力不足 食而不化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文意(约14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自讲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遇到伯乐之前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在那些方面?
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你能找出表达作者愤慨之情的句子吗?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品读文情
1、本文记述了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比喻人才、英明的统治者和昏庸的统治者。本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方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2、交流讨论
通过两个观点的表述拓展学生思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
五、尾声——总结学法(1分钟左右)
文言课文的三步习读法:辨读文词——理解文意——体会文情。
六、《马说》《马价十倍》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3—27题。(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 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3. (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4.B 25.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26.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盲目相信权威
27. 联系“伯乐”、“马”(1),“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
如: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马说》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积累相关文言字词
3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4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课文
学习准备
1 熟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读准文章字音
2 了解作者生平和“说”这种文体
3 借助书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导学达标
【应知应会】
一、朗读
1、初读课文,疏通字音读音停顿。
2、学生组内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检测朗读情况,以文言文最初的情形进行展示
二、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一字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重点突破】
析读文意
1、请同学们读课文。
2、教师提问,学生完成。
遇到伯乐之前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在那些方面?
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你能找出表达作者愤慨之情的句子吗?
品读文情
1、思考本文中千里马悲惨的原因并思考其中的内涵关系
2、交流讨论
通过两个观点的表述拓展学生思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
提升训练
【中考热点】
本文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新知巩固】
拓展阅读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2)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去:_____
(3)翻译句子: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小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评价
请你和大家分享你本节课的收获。完成《导与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