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1 20:57:24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秋期唐河县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5 CBCBB 6-10 DCCAC 11-15 CBDBD 16-20 CBBCA 21-25 CBBCD 26-30 ABDB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小题共40分)
31.
(1)
特点: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规范执法;礼法孝结合;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
评价: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维护封建统治;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变化: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 为边强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
意义: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是有力的统治工具。
32.
(1)
疾病:经济大危机。
转变:由“自由放任政策为主转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
理论:凯恩斯主义。
33.
(1)
特点:政府鼓励与移民自愿相结合;重视经济利益;移民方向具有多向性。
影响: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原因: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回流欧洲);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西方国家政策的调整;发达国家经济、人均收入。生活质量,对发展中国家民众有吸引力:国际法与国际观念的进步。2023-2024学年秋期唐河县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的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之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之后,将答题卡收回。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面是先秦古诗《赓歌 ·股肱喜哉》中记载的一次“互动式对话”。
◎帝舜作歌日:“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掌刑狱)和而歌日:“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这种“互动式对话”( )
A.打上了原始民主的烙印 B.促进了权贵阶层的产生
C.折射出君臣关系的萌芽 D.催生了古代社会的转型
2.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
A.冲击传统宗族观念 B.笼络人心维持统治
C.扩大政权统治基础 D.实现文化心理认同
3.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司法现象有一定的思考,他说:“中国人有一种深刻的信念,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在中古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律师和辩护人是极少的,县官的良心就起着辩护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县官的良心”意指( )
A.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 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
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D.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
4.唐宋很多皇帝都提倡三教并重。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这说明唐宋时期( )
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C.理学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 D.三教合一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5.岳麓书院所藏秦简中,《尉卒律》规定:“为计,乡啬夫及典、老月辟(排除)其乡里之入、彀(gòu,出生)、徙、除及死、亡者,谒于尉,尉月牒部(文书登记)之,到十月乃比(核实)其牒,里相就殹(也)以会计”;《金布律》亦载:“吏先为(?)印,敛,毋令典、老挟户赋钱。”以上简文表明,秦代“里老”( )
A.由朝廷任命并对中央负责 B.参与编排户籍征收赋税
C.制定乡约以教化基层百姓 D.负责解释律令维护治安
6.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7.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作为外部调任的行政首长(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而常务次长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这一状况的出现( )
A.说明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 B.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C.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D.表明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
8.下图为法国纪念一部法典颁行20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该法典( )
A.是首部资产阶级法律文件 B.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C.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法律 D.在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
9.如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 MEIN,MISTER?》。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
上端:投票权和否决权
左侧上方:安全新闻剧院
左侧中间: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
左侧下方:小国
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 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 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10.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子体系之一,提出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保障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可知( )
A.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建立 B.我国强化了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11.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反响并不热烈,李时珍称它“气味甘平”,属本草学药物性味;王世懋说它“煮食之味”不如芡实。清初《招远县志》记载,“田畔、园圃间艺之”,直到乾隆和道光年间,玉米这一高产作物才在中国广泛种植。这一转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玉米品质逐渐得到优化改良 B.清朝大力增加耕地面积
C.玉米利于缓解人地矛盾问题 D.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12.先秦时期,“深耕”一词就已经出现:如《孟子》中的“深耕易耨(除草)”、《庄子》中的“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等。这表明当时( )
A.牛耕技术不断发展 B.精耕细作的理念已经出现
C.重农思想成为共识 D.农业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13.晚清竹枝词中,对汽车的早期描述是“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后来对汽车的描述则是“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 )
A.百姓的交通规则意识普遍淡薄 B.民众需求促使汽车安全性提升
C.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 D.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
14.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 )
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
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 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
15.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
A.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 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 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6.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
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
C.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
17.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18.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 )
A.海外贸易减小了社会贫富分化 B.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殖民扩张助推了各地消费升级 D.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
19.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
A.价格革命萌生信贷行业 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商业革命表现形式多样 D.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20.2020年,太空全球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21.鸦片战争后,魏源从“守”、“战”、“款”三个方面论述了海防之策,“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听互市各国以款夷”。这表明魏源( )
A.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B.积极倡导实业救国
C.继承了经世致用思想 D.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22.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3.12 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的文学作品《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愚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免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这一作品在西欧的流行( )
A.反映了世俗王权得到强化
B.植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表明了新旧教派冲突加剧
D.体现了骑士阶层的衰落
24.下图是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 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25.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
考古成果 历史解释
A 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 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 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 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 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 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 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 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A.A B.B C.C D.D
26.明末学者方以智针对西方传教士上帝造人的思想,提出了人是秉自然之气而生的观点。同时,他还根据西方人体生理知识,提出了“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的观点,这是对传统“心之官则思”说法的一个勇敢突破。这主要反映了方以智( )
A.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 B.对近代医学理论的完善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D.对传统心学体系的反思
27.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关于人类交往曾有一句名言:“理念与感情的自由交往,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和满足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先哲的这一观念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得到印证。其表现在
A.经贸往来促进了世界和平 B.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发展
C.生产的国际分工愈发细密 D.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
28.1766年,美国第一部诗体悲剧《安息王子》在费城上演。该剧套用英国王政复辟时期古典悲剧的模式,讨论了当时北美殖民地时期自由民主和反独裁统治的政治主题。据此可知,该剧( )
A.抨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 B.得益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C.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色彩 D.有助于民众民族意识的成长
29.1836年,法国学者开始将南部美洲称为“具有拉丁文化特征的美洲”。1856年,面对着美国的南扩,哥伦比亚学者发表《两个美洲》的长诗,吟道:“拉丁美洲人哟/面对着撒克逊人”,“拉丁美洲”的概念从此在南部美洲迅速传播开来。这一概念的传播( )
A.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 B.强化了拉美人民的区域认同
C.源于南北美洲文化传统的差异 D.反映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30.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青铜大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其分铸技术、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这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①面具的巨大证明蜀地盛产青铜②青铜冶炼技术开始于商周时期
③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④其造型反映古蜀人独特的审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农民战争使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敝。康熙年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后又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民纷纷携儿带女大规模移居四川。“前去四川耕种纳粮”的民众普遍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或插占,或佃耕,或商贩,或从事其他职业以求生存,形成了一种移民杂居并各求发展的局面。在清代,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与此同时,外地也有移民移入福建,如邵武的江西人有南昌帮、抚州帮、南丰帮、广昌帮等,总称江西帮。在南平,有浙江、安徽、江西的商人分别从事种菇、饮食、木工等行业。——谢方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历史上由欧洲人发起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两次狂潮,第一次狂潮始于15世纪,止于18世纪末,第二次殖民扩张狂潮始于1870年,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欧洲人向全世界移民的过程,欧洲白人殖民者本身就是移民。二战后,殖民时代的结束带来了原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的趋势。同时,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拥有相当财富和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外国人前来定居、工作、投资。总的说来,后殖民时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数量。据联合国2002年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汇往本国的资金达到5000亿美元,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或外汇来源。——摘编自郑亚伟《殖民与后殖民时期国际移民的特征及不同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国内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国际移民潮的原因。(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