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共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 2B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解释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基本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远古居民
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C.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
D.远古居民过着群居生活
2.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历史学家的著述
3.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识读下图,可以了解【 】
A.山顶洞人的生活
B.良渚古人的生活
C.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D.半坡居民的生活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已知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图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6. 《史记》记载,西周建立之初,“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史料记载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7.《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集中反映这种“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墨子》
B.《论语》
C.《道德经》
D.《韩非子》
8.七年级3 班某学生在学完以下几课内容后,将已学内容的中心主题归纳为【 】
夏商周的更替 青铜器与甲骨文 动荡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大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少数民族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0.有网友评价秦始皇: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这主要赞颂了秦始皇【 】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确立“皇帝”称号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修筑万里长城
11.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刺史制度
1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公元前 209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 209 年处于【 】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13.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很多达官贵人只能乘牛车。为此汉初推行了【 】
A.以德化民
B.奢侈浪费
C.休养生息
D,废除严刑
14.《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15.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学习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下图。该图反映东汉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战宦官交替专权
16.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位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蔡伦上榜的理由应是【 】
A.改进造纸术
B.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C.写成《伤寒杂病论》
D.创编医学体操“五禽戏
17.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道:“公元前 140 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习总书记谈到的“凿空之旅”指的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霍去病北击匈奴
C.张骞出使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
18.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其实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 】
A.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B.为了促进民族的交融
C.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D.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
19.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 】
A.《论语》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20. 《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肥水之战
21.对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图反应的历史现象,最准确的是【 】
A.政权并立
B.北方统一
C.民族交融
D.文化繁荣
22.“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这段话中的“北语”和“正音”分别是指【 】
A.匈奴语,汉语
B.汉语,鲜卑语
C.鲜卑语,汉语
D.汉语,匈奴语
23.《齐民要术·种谷》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上述内容体现了作者【 】
A.记录了本人关于农学的创新成果
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C.提出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建议
D.对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24.国际数学协会将每年的 3 月 14 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钟蹄
B.贾思
C.祖冲之
D.王羲之
25.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空白处应该填的是【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 50 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 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弱,地方强的局面。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 ① .
图二 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讲学画像砖。我们能从一个侧面了解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尊崇儒学的态度,同时也能感受汉代席地而坐、教学互动的教育特点。《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指 ② .
图三 反映了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后统一铸造的五铢钱此外,汉武帝还实行 ③ ;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图四霍去病是西汉一代名将,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他死后,汉武帝为他修建了高大的陵墓,以示表彰。他的赫赫战功是 ④ .
(1)上面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设计的学习卡片,在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设计任务。 (8分)
(2) 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汉武帝哪四个方面(或领域) 的措施 综合四幅图片,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 (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材料一的图片是丝绸之路示意图,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材料二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
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一一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图片及文字,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的精神 (6分)
28.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人口迁徙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分别对我国北方和南方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材料二中的“汉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事件的主要作用。(8分)
29.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 (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诸侯争霸
普遍使用铁器及牛耕,工商业渐趋发达
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
李冰开凿都江堰
秦灭亡六国,统一中国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B B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D A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C B
二、非选择题部分
26.(1)①实施“推恩令”
②《诗》、《书》、《礼》、《易》、《春秋》 (答出儒家经典也可)
③盐铁官营 (或盐铁专卖,或在全国各地设盐铁)
④漠北战役大破匈奴。
(2) 图片1: 政治,图片2: 思想文化;图片3:经济,图片4:军事。主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7.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应该与沿线国家贯彻平等互利、包容互信的精神,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铸“中国梦”与“世界梦
28.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或魏晋南北朝时期;或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南方: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等
29. 【示例】
选取的事件:商鞍开始变法、泰朝建立
观点:秦统一中国(事件与观点对应得 4 分)
论述: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围,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一秦朝,定都咸阳。总之,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统一中国。 (6 分)
猪纹陶钵
D.三星堆青铜面具鼎
C.利簋
B.司母戊鼎
A.二里头铜鼎
汉代讲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