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共17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共17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2 10: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西周
宗法制
分封制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或一鼎
礼乐制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2课
BC.256
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BC.475
BC.770
平王东迁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秦灭东周
BC.221
统一六国
大秦
帝国
礼乐
西周
奴隶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大动荡: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二、大交融: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三、大发展:铁犁牛耕,井田瓦解
四、大变革:变法运动,专制集权
五、大解放: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1. 王畿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西周形势图 春秋形势图
郑国公九鼎八簋
礼崩乐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一、大动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春秋五霸3种讲法
一、大动荡: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春秋列国形势图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3. 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
战国列国形势图(BC.475-BC.221)
战国七雄-并存
说明:“礼崩乐坏”达到一个新的烈度,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一、大动荡: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
——刘向《<战国策>书录》
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含义:
进入战国后,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影响:
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秦楚两国融入中原文化圈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
二、大交融(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铁器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牛尊
农业
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三、大发展(经济):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
小农经济
经济、阶级
效率
铁犁牛耕
公田抛荒
私田开辟
私有
国家收入减少
井田瓦解
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自耕农)
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奴隶主贵族分化、军功地主等大片土地所有者(新兴地主阶级)
受租于新兴地主阶级耕种土地的逃亡奴隶或破产农民(佃农)
唯物史观
1.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
各国争霸需要富国强兵(目的)。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人崛起。
变法
成为时代潮流
四、大变革:变法运动,专制集权
思考:各诸侯国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摆脱被兼并的命运?
2.变法运动
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利之教;食有劳而禄有功;
《法经》
楚国——吴起变法:“明法申令”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韩国——申不害变法:重术
齐国——邹忌改革
燕国——乐毅改革

秦国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史记·秦本纪》
(2) 变法内容:
经济:
政治:
社会管理:
农商政策
军功授爵
小家庭化
富国
强兵
集权
弱民
(1)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
土地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县制管理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连坐制度
3. 商鞅变法
(3) 特点:
(4) 意义:
③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以法治国、
严刑峻法
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
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变法改革
争霸需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人崛起。
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产物
五、大解放: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2. 孔子与老子
孔子 老子
核心
政治
哲学
教育
“仁” 仁者爱人
“礼” 恢复周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私学兴起整理《诗》《书》《礼》《易》《春秋》
“道”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天人合一” 朴素的唯物观、物极必反、以柔克刚 朴素的辩证法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阴阳家
兵家
仁政;民贵君轻;先义后利;性善论
隆礼重法;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齐物;逍遥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人性本恶
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
五行相生相胜
战前准备;以少胜多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邹衍
孙膑
3.意义:
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基础
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