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调研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调研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3 13: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 年 级 历 史 2015.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其中第l题~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20题为单项选择题;第21题~第28题为判断题);非选择题部分(其中第27题~第29题为填空题;第30题~第32题为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将考试号用2B 铅笔正确填涂.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顶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你知道以下哪段运河经过了我们苏州境内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2.唐太宗举办了展示各地手工业特产的盛会。你在会上不能买到的是
A.扬州铜镜 B.邢窑青瓷、越窑白瓷 C.宣州纸笔 D.苏州丝织品
3.“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出现此现象是因为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卿世禄制
5.太宗曰:“夷(少数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材料体现的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为此唐太宗的具体举措有:
①设置机构,任用当地人管理 ②册封 ③和亲通婚 ④签订合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所反映的内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精神
B.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C.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体现了忧国忧民思想
D.第一句为做学问的真实写照,第二句为黑暗社会的写照
7.与南宋并立的政权不包括
A.西夏 B.金 C.大理 D.辽
8.“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这幅对联赞颂的历史人物受到人民的尊敬根本原因是
A.岳飞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B.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但被投降派杀害
C.他是中华民族英雄 D.岳飞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9.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10.“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州(今四川成都)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记载了宋代的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D.一则广告的印制过程
11.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生产工具改进 C.市民阶层壮大 D.南方经济发展
12.“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是因为
A.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C.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13.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应该查看下列那本书
A.《农政全书》 B.《千金方》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14.《马可·波罗行纪》是马可·波罗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的。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在书中的是
①都城长安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②自大都南行至杭州,可以通过新开凿运河
③宣政院是西藏的机构 ④开辟了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当时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应材料所描述理现象
A.清朝初期镇压东南沿海抗清斗争 B.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C.甲午战争时期黄海海战 D.康熙指挥雅克萨之战抵御侵略
16.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7.《消史稿。圣祖本纪》评价康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说:“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为实现祖国“一统”,他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①命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
③指挥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军队 ④派清军进入台湾,设置台湾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下列有关清朝的疆域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到西伯利亚 B.西北到波斯
C.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D.南到南海诸岛
19.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20.郭长庚在《应当重新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康熙帝》有这样的叙述“……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
A.订立《南京条约》 B.创造了康乾盛世 C.拒绝改革 D.强化封建统治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21.鉴真是唐朝最具有影响力的高僧,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游学。
22.“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是在赞誉唐朝灌溉工具水排提水灌溉的高效。
23.12世纪时铁木真组织军队征战,统一蒙古,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4.清入关后,顺治帝接见并正式赐予西藏首领达赖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5.明朝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6.雍正时,设立锦衣卫,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产物,是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景和繁华景象的是《 ▲ 》。
28.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清朝乾隆年间, ▲ (部落)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9.董其昌书法兼有“ ▲ ”;清朝的“ ▲ ”,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分,共1 8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材料三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当饭吃。 ——鲁迅
请回答:(1)图一所示的经卷是唐朝时印刷的什么作品 图二中的人物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除了材料一中说到的发明之外,还有哪些发明能体现出材料二中宋朝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2分)
(3)依据材料三,你怎么理解鲁迅的观点 留给我们怎样的思索 (2分)
31.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明成祖对外交往的壮举,“东方的航海家……从不成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明朝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它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成祖时期对外交往壮举的特点 (1分)
(3)据材料三所反映的乾隆皇帝思想,为此清朝采用什么外交政策 实行这种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分)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综合上述材料,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1分)
32.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示指出元朝对全国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回答采取此措施的原因 (2分)
(2)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明清时期制度变化的“内在的用意”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