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新泰市新甫中学 张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思路,学习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从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说明顺序。
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投影,观看故宫的园林图片(有的同学去过),请学生用几个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或园林的特点。同样,出示对比的园林用几个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或园林的特点,引出在苏州生活了 年的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和感受---《苏州园林》。
二、检查预习
注音:
池沼( ???) ??轩榭( ??)
丘壑( ???)????嶙峋( )
镂空( ???) ??蔓延( ?)
着眼( ???)??????砌( )
斟酌( ) 相间( )
释义:
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因地制宜??俯仰生姿??别具匠心
研读课文
(一)速读课文 问题一 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
明确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默读课文 问题二 假如你是-----园林的设计师,你将怎样做才能让你设计的园林成为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1. 建筑绝不讲究对称
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使学生意识到苏州园林美术画,讲究自然之趣。那么为什么偏要讲究自然之趣,师点拨: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所以,苏州园林追求的自然之趣其实是古代中国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安排假山和池沼的,从而体会,艺术和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本质差别,艺术是美的,技术也可以是美的,可是艺术的美更突出表现为自然之美,自然中最本质的东西。
3.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学生谈自己的设计和原因,师引导学生思考:宝塔似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也是一幅图画吗,为什么设计师认为这样是不足取的?
师点拨:苏州园林讲究图画美,这种美本质是自然。“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括下文。
师提问: 叶圣陶先生在说明这些方面时顺序的安排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把6—9段与3—5段调换过来?
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本文由主到次,并与上文呼应的说明。
其他方面由学生交流展示。
(三)学案 :读一读 比一比
比较下面句子,体会它们的差别,从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读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句子一语言简明准确,给读者清晰明确的认识。句子二语言运用比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给读者以感性的认识。
师:把这句话的“大多”去掉似乎更简洁,行不行呢?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一个例子。
(四)问题三:叶圣陶先生在具体说明以上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用这些方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运用了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
小结 由学生从课文说明内容、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四个方面梳理概括。
五、练笔:模仿本文,介绍自己喜爱的一处风景。
13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学习过程】
1、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模( )样
镂空( ) 砌( )
2.释义: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 为此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 , , ,
3、研读课文三至九段,完成:
(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本文,思考假如你是某园林的设计师,你将怎样做才能让你设计的园林成为一幅“完美的图画”?并谈谈这样做的原因。
(2)小组讨论:第四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叶圣陶先生在说明这些方面时顺序的安排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把6—9段与3—5段调换过来?
(4) 读一读 比一比
比较下面句子,体会它们的差别,从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读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回顾前两课学过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说说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
答: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
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的“画意”?(3分) ( )
A.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附达标测试参考答案:
通过花草树木的映衬得到的艺术美、画面美。
好。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当人描写,体现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而得到艺术美、画面美的特点,表现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乏味。
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