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翟镇初级中学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八年级上《大道之行也》(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翟镇初级中学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八年级上《大道之行也》(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3 15:10:42

文档简介

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 请划掉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①选贤与能 A. yǔ B. jǔ
②矜、寡、孤、独 A. guān B. jīn
③男有分 A. fēn B. fèn
④货恶其弃于地 A. è B. wù
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 ) ②讲信修睦( )( )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 ④不独子其子( )
⑤矜、寡、孤、独( )( )( )( )⑥废疾( )
⑦男有分( ) ⑧女有归( )
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____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题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 按原文填空: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文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文段阅读: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
注:①语(yù):告诉。 ② 王(wàng):统一天下。 ③ 与:语气助词,无义。
1. 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①A ②B ③A ④A
2. ①通“举”,选拔 ②讲求;培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以……为亲 ④以……为子 ⑤老而无妻的人,通“鳏”;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
⑥残疾人 ⑦职分,指职业,职守 ⑧指女子出嫁
3. ①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实行,就是天下为大家所有。
②因此人们不只以他的亲人为亲,不只以他的儿子为子。
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 礼记·礼运 儒 戴圣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二. 按原文填空:
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故外户而不闭
三. 课内文段阅读:
1. 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 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 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四. 课外文段阅读: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3. 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4. 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共26张PPT)
大道之行也
《礼记》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论语》《大学》
《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礼记》
       
jǔ,通“举”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字音
Fèn
wù,
guān,通“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理清思路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是什么意思?
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
社会 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实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丧父的孩子、无子的老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例如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作业: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 朗读并背诵文章。
2.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一、学习 研讨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 题目解说。
“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以此为题,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3. 听语音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实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4.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举手提问,老师予以集体解决。
(1)需掌握字的读音: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4)古今异义: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孤独古义:是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是一个词,是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二、分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推举翻译得好的在班上互相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讨论(边讲边板书)
1、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是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通过对比,勾画出一个“外户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实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研读探究
1.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2.用自己的话归纳大同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 如何评价“大同”理想?
(提示: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
“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绝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有其局限性。
四、总结课文: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