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岳家庄乡中心学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八年级上《三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岳家庄乡中心学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八年级上《三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3 15:28:11

文档简介

《三峡》学案
学校:岳家庄乡中心学校 姓名:高梅
【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2、积累字词,归纳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自主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三峡》节选自 ,作者 ,字 ,?? ?时????? ?????家、??? 家。三峡是???? ????峡、??? ????峡和????? ?????峡的总称。
2、 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阙( ) 嶂( ) 曦( )
御( ) 漱( ) 涧( )
啸( ) 属( ) 巫( )
绝巘( )裳( ) 衣裳(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小组合作讨论。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沿溯阻绝 4、哀转久绝
5、 绝巘多生怪柏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或王命急宣 8、飞漱其间
9、至于夏水襄陵 10、属引凄异
(二)、解释下列加黑字的含义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素湍绿潭
7、绝巘多生怪柏
(三)、联系语境,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二、思考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 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示:可从内容、体裁上比较;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 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四、课堂达标
(一)、按要求默写下列写景的句子
1、描写三峡两岸的山峰:
2、描写三峡湍急的水流:
3、描写三峡春冬的美景:
4、描写三峡高猿长啸:
(二)、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1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三 峡》教案
岳家庄中心学校 高梅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2、导言:
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
3、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
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4、给加点字注音
美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 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
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2、感受文章描写的三峡之美
多媒体出示几幅画,请你给它们配上恰当的词语(用文中的)
教师总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体现出作者在材料安排上的匠心。
3、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
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四、拓展与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示:可从内容、体裁上比较;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 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层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层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层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达标
一、按要求默写下列写景的句子
1、描写三峡两岸的山峰:
2、描写三峡湍急的水流:
3、描写三峡春冬的美景:
4、描写三峡高猿长啸:
二、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1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六、课下作业
⒈推荐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⒉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以三峡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如与三峡有关的历史人物、诗词文章、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