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3 15:36:45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一、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 (1)“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
(2)陶弘景:
2、初读课文,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朗读课文,达到成诵二、自主学习(掌握下面的知识):
1、字词含义
(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3)沉鳞竞跃( )(4)晓雾将歇(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翻译句子: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填空:《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 ,又像一首流动的 ,语言凝练且生动。
4、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这篇文章运用了 等表达方式。
三、感知课文:
1、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层 ,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 ,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
第三层 ,感慨自然之美景。
2、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提示:对偶描写)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封信和现在的一般书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谈一谈。

四、合作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我检测:
1、解释加点词:
 ⑴答谢中书书( )  ⑵五色交辉( )  ⑶四时俱备( ) 
⑷晓雾将歇( )  ⑸夕日欲颓( )  
2、“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志趣。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⑴、选出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 )
A 蝉则千转不穷(尽) B 负势竞上(凭借)
C 横柯上蔽(隐蔽) D 好鸟相鸣(美丽)
⑵、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
A 从流飘荡 B 任意东西 C 互相轩藐 D 天下独绝
⑶、解释加点字
①猛浪若奔( ) ②风烟俱净( )
③窥谷忘反( ) ④梳条交映,有时见日( )
⑷、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⑸、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教材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图片导入
(二)朗读感知: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问题一: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问题二: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问题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
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
(四)体悟感情:
老师引入: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闲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师引入: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
学生自由表达。

板书预设:
山水相映

山川 之 美 色彩缤纷

晨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