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学案
西张庄中学 于惠
教师寄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染,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掌握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学习本文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
3、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识记重要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 ,号 ,又号 , (朝代)人,著有 、 等。
二、诵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祯(???? ?)?????毳(??? ?)衣?????雾凇(???? ??)沆(???? )砀(???? )?铺毡(???????)???喃喃(??? ?)???
更(???? ?)定????拏(?? ?)????更(???????)有此人????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识记文中的一词多义:
(1)更???①是日更定(?????????????????????????????????)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①上下一白(?????????????????????????????????)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对???①有两人铺毡对坐(???????????????????????????) ②唐雎对曰(?????????????????????????????????) (4)一???①惟长堤一痕(???????????????????????????????) ②上下一白(?????????????????????????????????) (5)是???①是日更定(?????????????????????????????????) ②是金陵人(?????????????????????????????????) (6)得??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古今异义 ①是日更定 是? ?古义:????????????????????????今义: ②余住西湖 余?? 古义:????????????????????????今义: 5、词类活用 ①与余舟一芥 ②是金陵人,客此 6、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
1、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代表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感知课文、复述课文
1、听录音,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个读,揣摩领会朗读技巧。
3、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4、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写了哪些情景?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一下。
5、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然后从作者或金陵客的角度讲述这件事。也可选取其他人物的角度复述。要求复述中自然的串起几个主要画面。
6、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断句准确,读出节奏感。
三、感受雪景、感受张岱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读文言文,要培养这种对文字的敏感。
1、默读课文,从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角度体验文中景物,感受人物心理、性情与精神追求。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
这是一片______的雪景
这是一个______的张岱
2、根据自己的感受完成对联
一场大雪,静寂、清寒、苍茫-------三个奇人,( )、( )、( )
3、走进张岱
张岱是一个用后半生回忆前半生的人。
张岱少为富贵公子,“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花鸟古董。。。。。。”凡世俗享受,无所不用其极。
1644年,明朝灭亡。“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批发入山,骇骇为野人。”“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了解张岱的人生经历后,你觉得张岱为什么要写这篇《湖心亭看雪》?
4、再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并尝试背诵课文。
四、品读赏析、学习写法
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细细品味雪景的美,分别讨论、交流、说说它们美在哪儿?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这种写景方法有何特点?
【达标检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 、????????????? 、???????????????????? 。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指出停顿错误的一项(???? )(1分)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3分)
??????????????????????????????????????????????????????????????????
?????????????????????????????????????????????????????? ??????????????????????
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心不在焉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人声鼎沸???? D、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
4、文言文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翻译时,我们要把它们补充出来。请把下一段文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2分)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6、在横线上填上原文(2分)??????????
7、请用简单的句子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五个字(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
8、在此文中,作者用???????? 手法表现了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古代许多诗人如白居易、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西湖的名诗,你能写出两首来吗?(要求至少写两首,要写出标题和作者。多写多加分)(7分)
??????????????????????????????????????????????????????
??????????????????????????????????????????????????????????????
????????????????????????????????????????????????????????
??????????????????????????????????????????????????????????
?????????????????? ????????????????????????????????????????
湖心亭看雪教案
西张庄镇中学 于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掌握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学习本文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
3、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识记重要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湖心亭看雪》。
二、了解作者
1、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代表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感知课文、复述课文
1、听录音,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个读,揣摩领会朗读技巧。
3、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4、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写了哪些情景?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一下。
参考:湖心亭看雪;人鸟声绝、湖上雪景(独看雪景)、亭上饮酒(亭上奇遇)、舟子喃喃
5、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然后从作者或金陵客的角度讲述这件事。也可选取其他人物的角度复述。要求复述中自然的串起几个主要画面。
6、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断句准确,读出节奏感。
四、感受雪景、感受张岱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说:“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读文言文,要培养这种对文字的敏感。
1、默读课文,从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角度体验文中景物,感受人物心理、性情与精神追求。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
这是一片______的雪景
这是一个______的张岱
参考:雪白、寂静、痴迷;雅趣、豪放、痴迷
2、根据自己的感受完成对联
一场大雪,静寂、清寒、苍茫-------三个奇人,( )、( )、( )
参考:潇洒、喜悦、自由
3、走进张岱
张岱是一个用后半生回忆前半生的人。
张岱少为富贵公子,“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花鸟古董。。。。。。”凡世俗享受,无所不用其极。
1644年,明朝灭亡。“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批发入山,骇骇为野人。”“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了解张岱的人生经历后,你觉得张岱为什么要写这篇《湖心亭看雪》?
参考:寄寓幽深的眷恋、感伤的情怀、深挚的隐逸之思等。(这正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4、再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并尝试背诵课文。
五、品读赏析、学习写法
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细细品味雪景的美,分别讨论、交流、说说它们美在哪儿?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这种写景方法有何特点?
参考: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以生动传神的15?个字,描绘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间雪景。这也是作者在湖中划船时看到的总体的视觉形象,是一个十分阔大而又混沌难辨的白色世界。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雄浑苍茫的雪白世界。作者的视点由上而下,四种景物浑然一体的特点,仅用“一白”轻轻一点,便境界全出!“一”在此应理解为“全”。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上下一白”之“一”字,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使人更觉其小,由“痕”,到“点”,到“芥”,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此为由大到小,以小衬大,也是用白描手法。读到此处,我们自然不难想见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人生彻悟。
这段文字写景运用了白描手法,那么,何谓“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写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一面》中写鲁迅的手:“竹枝似的手”。《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手:“像松树皮” 。又如《背影》里父亲的体态、衣着、动作描写,特点突出,形象鲜明,而又真挚感人。胖子;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探、攀、缩、倾 。
五、总结
?简练是这篇文章的文字特点,全文一百余字,写湖,写雪,写人,记游湖的始终,发人
生的感叹,集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到文章的末尾还留下深深的余味,表达了作
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高雅之趣,字里行间透露出爱国之思的忧伤。
【达标检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 、????????????? 、???????????????????? 。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指出停顿错误的一项(???? )(1分)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3分)
??????????????????????????????????????????????????????????????????
?????????????????????????????????????????????????????? ??????????????????????
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心不在焉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人声鼎沸???? D、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
4、文言文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翻译时,我们要把它们补充出来。请把下一段文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出来。(2分)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6、在横线上填上原文(2分)??????????
7、请用简单的句子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五个字(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
8、在此文中,作者用???????? 手法表现了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古代许多诗人如白居易、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西湖的名诗,你能写出两首来吗?(要求至少写两首,要写出标题和作者。多写多加分)(7分)
??????????????????????????????????????????????????????
??????????????????????????????????????????????????????????????
????????????????????????????????????????????????????????
??????????????????????????????????????????????????????????
?????????????????? ????????????????????????????????????????
答案:1、D?? 2、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C?? 4、余 两人? 余? 两人? 余?? 5、略? 6、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7、西湖雪景??? 亭上奇遇 8、白描?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附学案《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zhēn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nán gēng ráo gèng qiǎng
①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②都消失了③通“桡”,撑,划?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⑤独自前往??⑥白气弥漫的样子。⑦哪能 还??⑧我 尽力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⑨在此地客居⑩等到
(1)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为两个小时;还(2)白色;酒杯(3)面对,向着;回答(4)数词,译为“一(道)”;全、都(5)这;判断动词(6)能够;得到
①是 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②余 古义:我;今义:剩余
①“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②“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3)、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