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新泰石莱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九上《雨说》(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新泰石莱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九上《雨说》(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3 15:58:18

文档简介

《雨说》教案
饶建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体会诗歌轻柔、喜悦的风格。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雨的象征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体会这首诗的清新的情味。
【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雨的象征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 回忆导入
古往今来,雨都是大自然的魔法师,它总是用它神奇的魔法让世界从白雪皑皑变得生机勃勃,而诗人们更是用最细腻的感情去感受雨,用无数美妙的诗句去描绘雨。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雨”的古诗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二 诗人及其作品介绍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三 初读课文,掌握诗意
(1)掌握生字词:
田圃(pǔ)?? 禁锢(jìn gù)?? 留滞(z hì)?? 喑 (yīn)哑(yǎ)?? 襁 (q iǎng)褓 (bǎo)? (2)全班听录音,找出“雨说”了些什么?
雨说,在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雨说,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 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 雨说,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
四 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第一节(1):春雨在企盼中来临。
第二节(2-9):春雨对孩子们的絮语。
第一层(2-5):迎接春天;
第二层(6-8):教孩子们笑对生活;
第三层(9):雨的归宿和对孩子的祝福。
五 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诵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轻松,愉悦
学生质疑,师生讨论。对诗歌中“禁锢”、“襁褓”、“忍冬的新苗”意思的讨论。
禁锢就是限制、束缚的意思,襁褓是说雨是由云生成的,自然科学的说法就是云遇冷凝结成雨,雨从云孕育而来,所以说云是雨的襁褓。你看诗人把白云比喻为雨的襁褓,多么富有想像力啊。而忍冬的新苗”就是“忍受了冬寒刚刚返青的禾苗”。
(3)读一读第7、8两节,这其中的“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明确: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一石狮,石狮流的不是泪,那分明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乐对人生,才能幸福成长。
而第8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4)自由朗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歌,并通过想象和联想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意象词语描绘成一幅图画。、
(如第二节)春雨带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带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的爱心,千丝万缕,把天地连在了一起。它小心翼翼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轻轻的,悄悄的,生怕惊醒了孩子们的美梦,它多想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呀。雨说:当我到来的时候,你们可别躲着我呀,不要撑起你的雨伞,关上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我多想和你们在一起啊!
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
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的主题,而是概括了诗的内容,三十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的时期,旅居海外已久的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所以诗中“雨”成了一种象征的意义,象征着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板书),这也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六 拓展延伸,对比出新
用郑愁予早年的作品《错误》与《雨说》对比在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同:两首诗都透露出郑愁予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如:《雨说》中的“蓑衣”“斗笠”。《错误》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我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异: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雨说》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而《错误》则明显的带有淡淡的忧伤,诗人借无法归抵的离人的情怀, 抒写出一个倦守春闺的少妇内心的寂寞、期待和怅惘。
七 课堂小结
《雨说》是一首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写的诗歌,所以,作者运用了亲切而多情的语言和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创造了“雨”这一美好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祖国儿童浓浓的关爱、诚挚的祝福和殷切的希望,传递了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深厚美好的感情。咏颂全诗,我们的心灵如沐浴在暖暖的春风中,如浸润在柔密的细雨里。让我们不负作者的厚望,快乐的生活,勇敢的笑;让我们尽情地吮吸这甜美的甘露,茁壮地成长吧。
八 作业布置
1 背诵全诗。
2 以“雨的自诉”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九 板书设计
在企盼中来临(1)
迎接春天(2-5)

雨 对孩子们的絮语 笑对生活(6-8)

雨的归宿(9)

象征:温柔的爱的使者
《雨说》导学案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3.以读入境,读中悟情,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读出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感受爱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诵读准备。
1.字词积累。
(1)请给加点字词注音。
田圃( ) 禁锢( ) 喧嚷( )( )
喑哑( )( ) 留滞( ) 襁褓( )( )
(2)补充注解。
田圃:种植蔬菜、花草、瓜果等的园子。 喧嚷:大声吵闹。
温声细语:形容说话时声音温柔而细小。 润如油膏:形容事物像油膏一样滋润。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2.朗读接力。
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分读诗歌,然后全体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二)导学部分。
1.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原籍河北,中国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诗人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在基隆港务局任职。诗人从15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任《现代派》刊物编辑。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后任耶鲁大学教授。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
2.写作背景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二、合作、探究、展示
1、读诗,思考:
(1)“雨”说了什么?请用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概括一下 “雨说”的内容,比如:
雨说了它来的目的:
雨说了它来的心情:
雨说了它来的希望:
雨说了它来的地方:
雨说了它来的任务:
……
并将冒号后的内容填写完整。
(2)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春雨”句式中填入恰当的修饰语,揭示诗人寄予“雨”的内涵。
2.诗中写到雨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3.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4.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5.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请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仔细品味。

6.诗歌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分别举例分析。



7.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在海外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这是生命的颂歌,生活的颂歌。
四.当堂检测
1.以“我对雨说……”的句式完成下面两个练习:
(1)你听懂了雨对你说的话吗?把全诗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变部分内容,变换人称,自由朗读,体会诗意。然后同桌配合,就原诗和改后的诗对应着读。比如:
你来了,你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你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你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你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谈一谈这样改变方式的朗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她教我们乐观地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你想对雨说点什么?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2.再次品读《雨说》,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由这两句诗,你能联想到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文中为什么一再地说“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3)请引用一句描绘春雨的古诗文名句,表达自己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诗。
2 以“雨的自诉”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资料宝藏】
郑愁予诗选
归航曲
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仿佛,我不再属于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
摘下航程里最后的信号
我要归去了……

每一片帆都会驶向
斯培西阿海湾(注:雪莱失踪处)
像疲倦的太阳

在那儿降落,我知道
每一朵云都会俯吻
汩罗江渚,像清浅的水涡一样
在那儿旋没……

我要归去了
天隅有幽蓝的空席
有星座们洗尘的酒宴
在隐去云朵和帆的地方
我的灯将在那儿升起…


水巷
四围的青山太高了,显得晴空
如一描蓝的窗……
我们常常拉上云的窗帷
那是阴了,而且飘著雨的流苏
我原是爱听罄声与铎声的
今却为你戚戚于小院的阴晴
算了吧
管他一世的缘份是否相值于千年慧根
谁让你我相逢
且相逢于这小小的水巷如两条鱼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