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作业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1.图1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对北京人样貌特征的部分描述。图2是出土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史学价值是( )
图1 图2
A.证明一份材料,说明一段历史 B.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C.文学史料价值大于文物价值 D.文物更有利于历史保存
2.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3.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4.《荀子.儒效第八》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土地和人口 B.封号和耕牛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5.下列有关春秋时期主要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B.晋文公通过阪泉之战,成为中原霸主
C.“卧薪尝胆”这一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D.春秋末期,吴王勾践灭掉越国,称霸、一时
6.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年有10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而且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诸侯争霸 B.民族交融 C.走向统一 D.中央集权
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损害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损害大贵族利益的是(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8.经典诵读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春秋——战国 B.秦——西汉 C.东周——秦 D.西汉——东汉
9.如图秦砖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隶书 C.钟鼎文 D.小篆
10.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11.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实行了( )
A.禅让制、分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推恩令” D.分封制、世袭制
12.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地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
A.“推恩”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欧
14.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措施的是( )
A.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C.造纸术的改进 D.实行盐铁专卖
15.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创编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6.在小刚的印象中,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京剧中的“画面奸臣”。但是经过历史课的学习,他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下列对曹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从长安接到洛阳
B.曹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给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刘备,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为本,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南方相对稳定 ④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喜爱的奶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19.我国古代有一部集秦周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0.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目前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19个月球地理实体,其中最早的一个以“祖冲之”来命名。选择以“祖冲之”命名的原因是他:( )
A.编写春秋 B.推行儒学 C.“凿空西域” D.计算π值
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12分,22题6分,23题10分,24题12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王室衰弱。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屡见不鲜。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弱,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进入战国,各国统治者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
材料二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道家 ①(学派创始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民心
儒家 孔子(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是“②”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礼治”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③专制统治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促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式,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成,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后人以“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礼崩乐坏”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内容。(3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材料二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长城的评价是:“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长城对秦朝的影响,潜分析长城的当代价值。(3分)
23.某中学开展“人文陕西”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10分)
材料一 研学参观地
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②韩城司马迁祠 ③茂骏及霍去病墓 ④汉中洋县蔡伦祠
材料二 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8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质战车。……一号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秦兵马俑至少有米红、枣红,紫红、粉红,深绿、粉绿、粉紫、粉蓝、中黄、橘黄、黑白等十几种颜色。
材料三 霍去病墓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墓)。霍去病因功高被封为大司马嫖骑将军冠军侯,死时仅24岁。为了纪念霍去病,汉武帝特为他修建了外形如祁连山的墓,并在神道两侧安置许多大型石刻,其中尤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
(1)请写出材料一中研学参观地点所反映史实发生的具体时代。(4分)
(2)依据材料二,从历史、军事,文化艺术价值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的看法。(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霍去病如此重视的原因。(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蔡伦的重要贡献。(2分)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政局动荡,但仍推动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弱。263年,魏灭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魏国和西晋的建立者。(2分)
材料二 东晋成功地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2)材料中东晋是怎样“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3)材料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指出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有什么影响?(3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A C D B D D C D A B B C B C A D
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12分,22题6分,23题10分,24题12分)
21.【答案】(12分)
(1)王室衰弱,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诸侯争霸等。(3分)
(2)①老子 ②仁 ③中央集权(3分)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3分)
(4)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分)
22.【答案】(6分)
(1)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3分)
(2)长城对秦朝的影响是用以地域来自北方匈奴的袭扰。(1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贺文化的载体。(2分)
23.【答案】(10分)
(1)秦朝、西汉、西汉、东汉;(4分)
(2)历史: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强大的史实以及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的军队结构和作战实力。文化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泥刻技艺的高超,绘画色彩丰富。(3分)
(3)霍去病北击匈奴,功勋卓著,受到汉武帝的重视。(1分)
(4)司马迁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蔡伦改进造纸术。(2分)
24.【答案】(12分)
(1)曹丕;司马炎。(2分)
(2)淝水之战。(1分)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政局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3分)
(3)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话。(3分)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