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新课引入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伟大情怀
学习目标
任务一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形成物理学的体系,那么,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哪些领域呢?
在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和能源等领域
新知学习
脱离飞船机体的航天员在太空行走
利用什么方法把宇宙飞船送入太空?
思考
航天技术
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同时,人类也在探索微观世界,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
猜一猜这是放大多少倍后的图片?
猜一猜内部集成了多少晶体管?
信息技术、超导技术的发展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导技术应用—磁悬浮列车
你还知道物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任务二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前辈不仅为后人构筑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索方法.
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提出质疑,而且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反驳了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传说,对此,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靠思辨,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
思考
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
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能用不同方法
收集资料
能对信息
数据进行
比较和处理
小组交流进一步
完善实验,得出
正确结论
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
出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同学们从伽利略的实验中找出科学探究的各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
交流合作:
评估:
任务三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科学家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思考
1.物理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的自然科学。
物质
相互作用
运动规律
针对训练
2.伽利略为了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是否正确,亲自在比萨斜塔进行探究。就伽利略亲自进行探究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C
3.冬天到了,妈妈告诉小明,用热水洗完衣服后一定要拧干,不然晾 在屋外比用冷水洗的更容易结冰. 小明想: “热水洗过的衣服为什么比冷水更容易结冰呢”,于是他将一杯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冰箱中来观察,结果发现装有热水的杯子先结冰. 小明的想法和行为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
A. 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
B. 猜想与假设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 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总结结论和分析与论证
抓住“ 为什么” 常常就是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C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定义:
应用领域:
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和能源等领域
交流合作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
评估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