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下)《大自然的启示》发展性阅读导学案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大自然的启示》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3.学习从自然物象的描写中找到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感悟文章情感、主旨的阅读方法。
二、目标链接
自然物象是不具有思想情感的,但不少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象可以给我们某种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这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物象里包含有了有关生活现象的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因二者的相同而生,可能是因二者的相似而生;也可能二者既不相同也无相似,全然是因作者的联想而生。因此,要想从作者所描绘的自然物象找出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找到自然物象与有关生活现象的相同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似之处,明确二者的关联点,从自然物象中提取出生活意义的启示。如从严冬过后必是春天感悟到前进、发展与希望,从蜜蜂酿蜜中感悟到创造幸福生活的不易和艰辛。2.对从自然物象描写中难以发现与生活意义相关联的文段,则要认真探读、反复品味咀嚼,调取出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来加以对照,从而去捕捉关联点。3.特别关注作者在自然物象描写前或描写后的抒情或议论的句子,由此去确定关联点。从自然物象的描写中透视出与某种生活意义的关系的写法不完全等同于托物言志,主要区别:(1)前者类似与随笔与杂感的笔法,后者则是一种定型了的写作手法。(2)前者既可以成篇为文,也可以以某片段出现在文章中,后者都是以成篇为文。(3)前者的“物”呈放射状,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呈多元化状态,每一个“物”联结着一个意义感悟;后者的“物”是集中的,整篇文章的“物”只有一个,全文的“志”集中在这个 “物”上,这个物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松下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助(1894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989年)日本企业家。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 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然后对电器感兴趣。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带领员工一同努力、创新,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二战之前,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2.品读感知:本文的作者是日本 松下幸之助,文章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 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 结尾,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1)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事物,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我认为: 风雨中的小花小鸟、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入水、天上的云。本文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乐趣。(2)本文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我认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2.品读课文第四部分:“云,快快慢慢…… 无穷情趣。”,完成下面的问题。(1)作者由云的变化联想到了什么?我认为: 联想到人的心、人的命运 。(2)“不禁使人为之又喜又叹”,你认为,“喜”的是什么?“叹”的又是什么?我认为: 喜的是命运与际遇的顺利,叹的是命运与际遇的不顺。(意近即可) (3)作者说,“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为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我认为: 喜也罢,悲也罢,人生仿佛流云,时时在移动变化,不作片刻的停留 。(4)作者这样联想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 激励人们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意近即可) 。3.新语文实践活动用我们的眼来观察自然,用我们的心来感悟人生,请你自选一个自然景象,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展开联想,写一个百字以内的片段。我的作品: 小组佳作: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 2、 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读 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地读其苍茫,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复杂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青翠,突现出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的一滩浓绿时,发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地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巅,举目远眺!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基础堂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运用这几个词语写一段话。(20分)①浑浑噩噩: 形容混沌无知的样子。②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③变幻莫测 ④怨天尤人: 抱怨天,埋怨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2)根据课文内容在句中填上恰当的成语。(8分)①在这 、匆匆忙忙的世界中,有时候我们需要静静伫立在池边。②若是人的思绪有定则寻,就算不时会心慌意乱,终究会令人 。③或许该效法小花小鸟,与那大自然 的和谐步调。④石子在水面上弹了一两下,就 地沉入水中。2.认真阅读《读山》,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①本文题为“读山”,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②名为“读山”实际上是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12分) ①内容:(限10字内作答) 我认为: 巉岩、山林、虫鸟。 ②特质:(限20字内作答) 我认为: 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直面人生,生命顽强等。2、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什么?(10分) ①“奥义”指的是 :我认为: 山所体现的人生态度。 ②“真髓”指的是 :我认为: 山所隐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