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梗王、金句王、段子手
超级奶爸 宠娃狂魔
1929年,对48岁的鲁迅来说,周海婴的到来是一个意外之喜。周海婴自幼体弱,鲁迅在日记中至少有上百次带儿子到医院就诊的记录。鲁迅笑言,扯大这个儿子,自己都要成二十五孝父亲了。他还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周海婴刚生下来时,全身红红的,鲁迅便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小红象”。这名字有些隐私,因为“小白象”是许广平赠给鲁迅的昵称。鲁迅先生在哄海婴睡觉的时候,自己还会编造歌谣唱给海婴听呢,不信,你听一下,大体的节奏是这样的: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优秀的设计师
把周令飞送上热搜,也是年轻人“拥抱鲁迅”的一种方式
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文体知识
杂文
直接而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的社会评论。
杂文特征:
1.战斗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政府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等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盲目排外的思想。在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的讨论中也存在“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两种错误倾向。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阐明了正确的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自读正音
自诩 残羹
冷炙 冠冕堂皇
骨髓 吝啬
蹩 孱头
xǔ
gēng
zhì
guān miǎn
suǐ
lìn sè
bié
càn
本文特点:先破后立
破: 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
破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立
拿来主义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1.作者在第一段批判了哪两种主义?
2.作者对这两种主义分别是如何批判的?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打破大门,碰钉子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直接批判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不知后事如何”,古董送去之后有去无回,讽刺送去主义者用古董去讨好列强、媚外求荣。
“别的”是指一系列媚外求荣的行为,如经济上的赔款,领土的丧失,国家主权的出卖等。作者虽然说“别的且不说罢”,但是当时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指什么。用闲来之笔讽刺送去主义。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少到了可怜的地步。这说明大师其实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2)捧字表示尊敬、庄重、小心翼翼,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
(3)在欧洲各国一路的和挂字则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4)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大师们的丑恶嘴脸。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运用反语,揭露了这种行为表面上是一种进步,实则是学术的退步和文化的堕落。“算得”“显出一点”这些词语,则更加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与不齿。
送去主义——崇洋媚外,毫无自信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1.“送去主义”有什么危害?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送去主义”的危害:国弱民贫,贻害子孙。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已知事物 相同特点
他发疯而死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掘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2)类比论证
尼采:
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
作者指出“送去主义”
的危害——
“资源枯竭,
经济凋敝,
主权丧失“
思考: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其中,“抛来”、“抛给”、有何区别?这种区别说明了什么?
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即瞄准目标,专门抛过来给你,你必须接受。居高临下的施舍,有企图,有目的和恶意,意味着轻蔑、侮辱。
抛来
有着较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你可以不接受。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吝啬本来是贬义词,作者贬词褒用,用吝啬与上文的大度相对照,意为珍惜,既再次讽刺了上文的大度、丰富,又表明了作者对我国经济、文化财富的正确态度。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别人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送来的本质是什么?
送来的本质就是抛给,就是侵略。
什么是“拿来主义”?
(提示:抓住关键词,用文中原话回答。)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运用脑髓”指用脑袋独立思考,有主见——会思考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能辨别
“自己来拿”指要主动地亲自来拿——有自信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
送来主义——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立)
先破后立(论证方式):先破除错误的观点,再提出相对的正确的观点
小结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思考:课文第八段“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论证方法)?
“拿来”:辩证吸收
“大宅子” 人们行为 作者称其 本质
文化遗产
比喻论证反面论证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孱头
昏蛋
废物
不敢接触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1、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徘徊,走来走去,犹豫不决,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孱头的胆小懦弱
2、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3、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生动地刻画出昏蛋蛮横而没有见识的形象。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的描绘出废物的病弱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与贪婪。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一言以蔽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先占后挑。
对象 具体所指 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吸收(使用)
批判地吸收(使用 毁灭)
反面教材
坚决抛弃(毁灭)
思考:课文第九段中的“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这些比喻分别与最后一段中的哪些词相对应?
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用具体的事例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对待文化遗产中不同成分的态度,使抽象的论证过程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思考:第10段中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拿来有何意义?
拿来主义者的条件
有无别的途径
总结主旨
文章批判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妥协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剖析其错误本质,阐明了理性对待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既反对不加分析的全盘西化,又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而主张实行“拿来主义”,即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和选性借鉴外来文化,这是构建新文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