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2 08: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导入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1.古诗三首
生字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朗读古诗,注意读音,停顿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范成大:
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知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解诗题
指一年四季
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是与农民生活有关的一组大型田家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解诗意
白天
在田间除草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男女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把麻搓成线
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昼”与“夜”放在一句诗中,表现了劳动的持续性,从而突出了农家夜以继日的繁忙,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敬重之情。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诗意
小孩子
不懂。解,理解,懂得。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从事
靠近
树荫
“学”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这两句诗写的是农村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悟诗情
诗的最后一句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儿童“学种瓜”的细节,一是表明农村儿童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儿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脉络梳理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 )。他们从小( ),喜爱(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 ),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闲着
耳濡目染
劳动
学种瓜
诗中的“儿女”和“童孙”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儿女”:勤劳,不辞劳苦,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喜爱
“童孙”:天真淳朴,活泼可爱,热爱劳动。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古诗,注意读音,停顿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知诗人
稚子弄冰
解诗题
幼小的孩子
提着冰块玩耍
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解诗意
金属盆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天刚亮
穿过,穿透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解诗意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清清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一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这两句诗声意俱美,写出了声音从“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到“玻璃碎地声”的清脆的变化,且颇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悟诗情
读《稚子弄冰》中的诗句,你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感悟到哪些美好的情感?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钲落到地上,碎裂一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悟诗情
《稚子弄冰》的后两句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感变化?
开心、快乐→ 失望
脉络梳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古诗,注意读音,停顿
雷震:
宋代诗人。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知诗人
村晚
解诗题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解诗意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池岸
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淹没
水中的波纹
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的景象;一个“衔”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一个“浸”字,写青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优美。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解诗意
回去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
曲调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同时,“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横坐在牛背上。
随口
悟诗情
《村晚》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暮色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脉络梳理
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
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
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不同之处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
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串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