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教材分析(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教材分析(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02 09: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与植物》
教 材 分 析
设计意图
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
基于科学史
基于方法论
基于儿童本位
·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主题内涵
必要性
地球是个生机盎然的星球。前三个单元突出地球的非生物环境,本单元将视角导向生物环境。
生物圈层是地球的特色,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此内容的学习将为后续一系列的生物与环境内容打下基础。
适切性
一年级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感性经验,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动物、植物的初步概念。
观察、比较动物、植物并进行分类、交流、分享,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
1下水
1下空气
1下石头与泥土
非生物圈
生物圈
1下动物与植物
动物和植物
地球物质圈层
聚焦生命,侧重比较,分类归纳相同与不同:
《形形色色的动物》:发现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多姿多彩的植物》:发现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动物·人》:发现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动物和植物
☆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单元目标
● 知道动物、植物以及人都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
● 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植物的基本特征。
● 能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对动物、植物进行分类。
● 喜欢动物和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活动框架
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
本课按照认知的一般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认动物。
第二个活动——猜动物。
第三个活动——归纳动物特征。
第四个活动——找动物。
教学目标:
通过动物图片,知道动物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
在猜谜、模仿等游戏活动中,学会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返回
动物和植物
对动物的认识,不能仅限于知道动物的名称,还要能够初步描述每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尽可能有更多的发现。
●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一些活体的动物作为观察材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可考虑提供便于观察的多种小动物,如:小兔、小鱼、小乌龟、小虾等。
课文提供的一些动物图片,既是新课导入,也是为了让学生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
动物和植物
返回
1.1认识常见的动物
从整体、特征、局部三个方面,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和回忆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1.2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
返回
动物和植物
● 猜谜、模仿声音、猜局部、模仿行为动作等都是小朋友愿意尝试、体验和展示的,这些活动有利于他们对动物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但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中可以进行删减或者替换。
●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或者教学用视频资源。
提供仿生机器作为比照项,将其与动物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经过求同、再求异的过程,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
1.3归纳动物的主要特征
返回
动物和植物
●在班级交流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从生长、营养、繁殖、行为等方面分项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可以采用学生说,老师记的方法来进行组织。
●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但要说自己的判断,还要表述自己判断的理由,从而逐渐学会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观察常见的小动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方法记录小动物的主要特征。
1.4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
返回
动物和植物
● 可以帮助他们梳理:你的观察路线是什么?你准备怎样来观察?你携带的记录工具有哪些?你准备怎样介绍你找到的小动物?强调:不伤害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 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用绘画、拍照、文字等适宜的方法记录动物。不仅要记录看得见的动物,还要根据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找生活在地下的动物时要带上小铲,最好也带上放大镜。既要记录动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 一年级学生不容易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描述,有的学生则画成了自己“印象中的动物”。因此,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学生恰当的示范和帮助。
动物和植物
本课内容按照分析与认知相结合的逻辑顺序编排教学内容:
第一个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感受植物的多姿多彩。(认)
第二个活动:交流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了解)
第三个活动:根据线索,找校园里的树。(具体了解个体)
第四个活动:归纳植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归纳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标本或者实物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
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等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通过讨论,意识到植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返回
动物和植物
通过提供丰富的植物图片,让学生体会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图片中的这些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征,暗含植物的多姿多彩。其既有不同的色彩,更有花草、水果、庄稼等不同的类别和价值等信息。
返回
动物和植物
2.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 教学时应该组织学生仔细辨认、大胆地说,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尽可能多地说出植物的名称。
● 教师可以提供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扩充学习内容。
● 可考虑准备少量盆栽作为教学资源,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 可以针对教材中提供的特定场景(卧室和餐桌)进行讨论,也可以以教室为载体,组织学生讨论。
●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别展开,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深入交流。
● 小组合作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进行全班交流。
● 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或者教学用视频资源。
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要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供给;
其次,植物是到目前为止最主要的食物和能量来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直接(粮食、蔬菜、水果) 或间接(肉类)来自植物;
书籍报刊所用的纸张原料也来自植物;
此外,木材供我们建造居室,棉麻供我们制衣,树木花卉美化我们的环境。
2.2交流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返回
动物和植物
2.3根据线索找树
返回
动物和植物
这两幅图与下页内容为一个整体,提示的是拿着任务单到校园里去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从而找到那棵树。这个活动很像一个游戏。
●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定树的特征,当然也可以设计另一种植物的特征卡片,不一定是一棵树。
● 活动前要指导学生读懂卡片要求,再去寻找。比如寻找校园里最粗的树,要引导学生多量几棵树的粗细,确定哪棵是最粗的。又如,寻找有香味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那就针对花的颜色和香味去找。
● 如何量树的粗细,如何拓树皮,如何采集树叶和花瓣,如何画树叶,都要事先指导到位。
注意事项:
● 提醒小朋友预防花粉过敏。
返回
动物和植物
2.4归纳植物的主要特征
返回
动物和植物
提供仿生植物(人造草坪和塑料花)作为比照项,将其与植物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经过求异的过程,得出求同的结果,归纳出植物的共同特征。与上一课相比,此部分隐去了具体方面特征的讨论,同时给了两个对比项,意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此部分与归纳动物特征的活动很像,可以借鉴上一课的归纳方法:
●在班级交流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从生长、营养、繁殖、行为等方面分项归纳植物的共同特征。可以采用学生说,老师记的方法来进行组织。
●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但要说自己的判断,还要表述自己判断的理由,从而逐渐学会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动物和植物
本课遵循学生一般的自主学习过程展开,它由四个内容构成:
第一个活动,通过比较人和其他动物的相同之处(会生长、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喝水、要一定空间等)。
第二个活动,比较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黑猩猩能够使用简单工具,而人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来创造)。
第三个活动,比较人和机器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机器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能够创造价值,机器人只是转移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人和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通过讨论,发现人和灵长类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与智能机器人的不同之处。
返回
动物和植物
● 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意思,说出人与其他动物在需要吃东西、会长大、会自己移动、会繁殖后代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更多的相同之处,如要呼吸、会死亡等等,为后续的讨论活动打下基础。
● 可以选择具体的动物,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 利用教学课件等资源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3.1比较人与其他动物的相同之处
返回
动物和植物
在学生的前概念中会认为人和动物不是一类的。
通过交流发现人与其他动物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知道人其实也是动物。其相同之处表现在需要食物和水、会自己移动、繁殖后代、会长大,还表现在要呼吸、会死亡等等。
● 在课前要收集更多关于黑猩猩能干之事的视频或者文字等资料,供学生阅读、讨论。
●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聪明的黑猩猩能像人一样做许多事,但它们使用的是简单工具,住的是天然洞穴,吃的是野果、野菜等等。所以黑猩猩虽然能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维持简单的生活方式;而人具有精细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制造工具,还能利用工具创造更多的东西。同时,人具有更复杂的思考能力以及改变环境的强大能力。
●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经验和认识,充分表达、交流。
3.2比较人和机器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返回
动物和植物
通过与最接近人类的黑猩猩的比较,知道人是最高级的动物,而黑猩猩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黑猩猩具有思考能力,知道使用简单工具,知道用树叶挡雨;而人是高等智慧动物,具有更高级的思考能力和更精细的动手能力,会算术,会语言,会使用复杂工具等等,同时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改变环境的能力。
返回
动物和植物
文字、拼音、图画都是记录的形式。教师要给予一年级学生恰当的示范和帮助。
机器人虽然像人,但它永远不能成为人和代替人人。机器人虽然具有人的外形或类似外形,能够模仿人的动作,智能机器人的某些智力行为甚至超越了人类,但它终究是人制造的产品,它没有生命、没有思想、没有感情,只能取代人类部分的生产和生活行为。
机器人一般的分类:操作型机器人、程控型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数控型机器人、感觉控制型机器人、适应控制型机器人、学习控制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 教师课前收集智能机器人的资料,供学生阅读、讨论。收集的资料包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如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服务员等等。
● 小组合作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应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3.3比较人与机器人的异同
返回
动物和植物
课时建议
动物和植物
序号 课题 课时建议
1 形形色色的动物 1
2 多姿多彩的植物 1
3 动物●人 1
总课时 3
动物和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