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学案
教师寄语:艺术是个精灵,这家伙千变万化,其中一招是遮掩。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重点)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难点)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重点)
课前延伸
一、你了解吗?
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你们对变脸有什么了解吗? 变脸是一种“瞬间艺术”,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抬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变换出不同的面目来。技艺纯熟者,往往只用十几、二十几秒钟就可幻化出十来张不同的脸谱。
二、走近作者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并称巴蜀双杰;与作协派何开四,赋骨苍山牧云合称“赋都辞赋三大家”。代表作品:《四姑娘》、《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变脸》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睡眼惺( )忪( ) 炊烟袅袅( ) cù( )不及防
糍( )粑( ) 打hān( ) 阴 mái(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睡眼惺忪:
② 盘缠:
③ 蹑手蹑脚:
3、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 ),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 ( )场。
二、自主探究 (自由朗读剧本,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
1、简要概括剧本剧情:
提示:(把握情节结构师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3、这出剧本有哪些显著特点?
三、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找出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及动作,进而分析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的性格特点,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点评。
示例: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
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队排,扯烂衣裳
不分开!”—表现狗娃知恩图报的性格品质。
(2)、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3)、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4)、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四、拓展迁移
剧本中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狗娃的唱词中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对这种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你是怎样
看待的?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说说你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六、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 )粑 盘缠( ) 抠( )痒 包扎(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mái( ) zhēn( )酒 niè( )手 niè( )
xīng( )sōng( )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
大水灾!( )
⑵ 往日独叹黄昏冷,今朝笑看夕阳红。( )
⑶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
4、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 ),老师队伍要( ),课程设置要( ),校园规划要( )。
A 精良 精美 精当 精细
B 精良 精当 精细 精美
C 精细 精良 精当 精美
D 精细 精美 精良 精当
(二)、拓展阅读
西安事变(片断) 杨虎城 委员长,中共代表团到了西安。 蒋介石 (悚然)啊! 杨虎城 周恩来先生问委员长好。回头他还要来看你。委员长...... 蒋介石 你还称我委员长?(盯着杨。少顷,猛地以掌击桌)那好,既然你
还称我委员长,你就得听我的命令! 杨虎城 你...... 蒋介石 共产党和我是不共戴天的,因此我不能死地周恩来的面前......马上 开枪打死我! 杨虎城 委员长,我杨虎城个人是无权放你的。 蒋介石 (失望)...... (传来"立正!敬礼!"声,蒋介石强作精神。周恩来、张学良上) 张学良 委员长,中共代表团周副主席来看你。 (周恩来和蒋介石握手) 周恩来 蒋先生,北伐以来,十年没见了。 蒋介石 是啊,十年以来,我是老态龙种(指了指没牙的嘴),残缺不全了。而你却满头黑发,不减当年。 周恩来 (笑)蒋先生,我这个头,可是从你的刀下滚过来的。 蒋介石 我也不是把这话当作玩笑来听的。你们这次来,是准备把我带到延安,还是就是处置? 周恩来 如果是前者,用不着我从延安赶来。 张学良 如果是后者,也等不到今天。 蒋介石 哪?...... 周恩来 蒋先生,我们应该感谢张杨两将军,是他们两位的爱国行动,才给我们在西安创造了这样一个见面的机会。 杨虎城 诸位请坐吧。 (众落座) 5.结合语境,理解选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悚然:
⑵不共戴天:
⑶老态龙钟: 6.蒋介石要杨虎城马上开枪打死他是因为( ) A.他知道共产党不会放过他,又不想死在周恩来的面前。 B.他知道自己必死地疑,还装模作样地摆出不怕死的样子。 C.他在表明自己与共产党不共戴天气顽固立场。 D.他在试控张、杨二位及共产党是否有杀他之意,同时也希望杨虎城能听他的命令。 7.周恩来说的“我这个头,可是从你的刀下滚过来的”一句的潜台词是:
8.蒋介石说的“我也不是把这话当作玩笑来听的”一句的潜台词是:
9.分析选文中周恩来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10.简要分析周恩来和蒋介石各自的性格。
⑴周恩来:
⑵蒋介石:
九年级语文课时备课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题
变脸(节选)
课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重点、难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语设计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
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生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生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生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课时备课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题
变脸(节选)
课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重点、难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1.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片断,表情朗读。
其余学生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2.请演员谈表演的体会、收获。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请几位“水上漂”“狗娃”谈谈对角色的理解,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成果展示: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2)教师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是性格冲突。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学生相互辩驳。教师点评,以第二种意见为佳,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二、品味剧本的语言美
1.教师介绍戏曲语言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潜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因而具有抒情性。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说白富有地方特色。
2.学生自由选精美的唱词。体会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剧中人物的唱词,真切动人,朗朗上口,声情并茂,抒发情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戏曲艺术的稔熟。
3.品味剧本说白的语言特色,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选例品味。
教师总结: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自然、流畅、贴切、生动,实乃清水芙蓉,天然雕饰。
4.教师对剧本语言总体评价: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并恰当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使本剧的语言无论唱词还是说白都体现出通俗浅显、明白如话、情味十足的特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四、深层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如有难以解答的问题,可向教师提问。
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学生讨论,明确: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原因。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并声明“传儿不传女”,这是为了确保自己家庭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提问: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明确: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提问: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世俗观念存在吗? 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六、布置作业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