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等式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本单元内容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发展符号意识,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可能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算式及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等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本节的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他们自足性强,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问题,具备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完全独立运用天平探索知识只是初步的体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达到一定高度,对于抽象的等式性质了解还不够。我大胆的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学,通过形象操作,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课前分析本课重点。课上抓住难点,直接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合作探究、交流经验、共同寻找等式的性质。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我任教五年级一班,已有五年了经过这段时期教学实践和问题的研究,现就对学生的学习情景和自我研究主题的情景做一些初浅的分析,本班共有29名学生,男生17,女生12,全校学生都是住校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家庭教育,在校很懒散,没有主动性,个别的学生不想学习,听课不认真,学会的知识没有及时复习容易忘掉,导致基础没打好,学生毕竟还孩子,经过教育,他们还是能够去克服一些不足。60%的学生对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30%的学生没有自学的主张只是打发时间,并且10%的学生对学习无所谓,不太乐于学习,这主要究其于基础差,丧失自信,再加上缺少家庭教育。因此,我们用最好的最适合教学方法来指导他们,提醒自己的目标及学习的用处。
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核心目的:1.通过操作天平,理解天平平衡原理。利用操作、观察、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探究等式的性质。2.掌握等式性质的特点,并能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形成解方程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代换、转化的数学思想。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究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天平平衡原理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5.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习评价设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做支撑,所以在教材中做了整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有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的教学重点,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教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师: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天平)。上节课我们利用天平认识了方程,我们知道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等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利用天平在他的变与不变中研究等式的性质。(板书:等式的性质)学生活动师:如果我们用a来表示一个正方体的质量。(板书:a),用b表示,一个圆柱体的质量(板书:b),你能用一个等式把老师刚才的操作过程表示出来吗?师:这里的a 、 b 、 2b表示什么?那a=2b这个等式表示的用是什么呢?师:同学们,你们桌上的天平和老师桌上的天平都是平衡的,他们都可以用等式a=2 b来表示,现在同学们的桌上还有一些相同的学具和一些砝码,想一想,利用这些学具,通过怎样的变换,还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师:同学们,演示的这位同学思路清晰,语言描述准确,讲清楚了自己的操作过程,而记录的同学倾听认真,字迹工整,那老师就聘请他做我们一项活动的记录员,行不行呀?(行)。生: +=+A+3=b+( ) a-( )=b-c师:孩子为什么这样填?列如:y+5=x+5 y-8=x-8 (y≠x)等式的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等式仍然等式。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师:根据刚才的验证,看看这些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师出示:如果a=b,那么a×d=b×( ),a÷()=b÷( )等式的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同一个倍数等式仍然等式。a÷3=b÷3 a×3=b×3 (a,b≠0)活动四,练习扩展训练让等式的左边只剩下字母,并且等式仍然成立。师:那如何把等式a=8变换成3a+a=27,等式变形.你们刚才的表现,让老师想到了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等式如何变换,我们始终要握有一把,“以不变应万变”的金钥匙,这把钥匙是等式的性质。学生活动1(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回顾总结师:是啊,我们在众多变化的等式中发现了它不变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还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以及我们今后要学习的性质内容,他们一直真实的存在着,从来没有改变过。改变的只是我们,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信心与日俱增,我们的合作日益密切。师:最后,还是用一个等式来结束。我相信,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如果能少说空话,选择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苦的努力,那么成功还会远吗?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吧!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意图说明:有了图片及PPT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课内容,兴趣也挺强大的,现在最主要的是及时复习,多多练一练,希望学到的知识牢记脑海中,以后用上。环节二:教师活动2师:第1、2性质中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汇报:0不能做除数。学生活动2学生自己动手用天平,找找平衡的缘故。活动意图说明环节三:教的活动3学的活动3活动意图说明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是等式。字母表示:A+C=B+C 或A-C=B-C2. 等式的两边乘(或除)同一个倍数等式仍然是等式。字母表示:A×C=B×C 或 A÷C=B÷C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第66页第5题对等式6X=8变换平衡天平上的变化方程的变化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课时学习的是等式的性质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插图描绘了天平平衡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规律探究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连环画式的插读,一方面提示可以怎样演示,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观观察材料。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方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时的学习为今后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以真实物体来导入,生动有趣,但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物体运用的问题,第二轮他俩可能会加什么物品呢?展示,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进行联系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改进之处:教最好的课也有一定的缺陷,今后听名师课,多摸索,探究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理解到位,提上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