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3 09:15:11

文档简介

蚌埠市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 二 历史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 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战国时,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A. 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 B. 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C.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D. 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
2.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图1)。 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A. 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 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 年
C. 由“居赀”可推断秦国重视纠正经济法规弊端
D. 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成效显著
3.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图2),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A. 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 B. 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C. 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D. 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
4. 按唐制,官员考核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 “四善”为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秤、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别制定最高标准进行考核,定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奖惩办法。这表明,唐代官员考核
A. 注重官员品德和政绩 B.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C. 程序已经成熟和完备 D. 意在监察州县各级官吏
5.《宋会要》记载:“抚州民陈泰,以贩布起家。每岁辄出捐本钱,贷崇仁、乐安、金溪诸织户,达于吉(指吉州)之属邑,各有驵侩(经纪人)主其事。 至六月,自往敛索,率暮秋乃归,如是久矣。”据此可知,宋代
A. 出现较活跃的商业资本 B. 手工工场雇佣关系发展迅速
C. 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D. 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已出现
6. 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
A. 推动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 B. 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7.1903 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商勋章程》规定:“制造火车、轮船、汽车能与外洋新式车、船相符者,造长桥在数十丈以上者,能出新法造电机者”,奖励一等商勋加二品顶戴。 “仿造西式物品畅销内地者”,奖励五等商勋加六品顶戴。这表明当时
A. 清政府调整工商业措施成效显著 B. 官员选拔程序渐趋合理
C. 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 D. 洋务新政推动官制改革
8.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 政党沦为君主专制工具
C. 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已成熟 D. 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9. 1943 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根据选民的文化状况,投票采用“豆选法”。选民赞成哪位候选人就在他背后的碗里放入一粒豆子,最后选举结果取决于候选人得豆的多少。这一做法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促进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C. 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D. 巩固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
10. 公元前5世纪中期,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 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 直接民主导致城邦瓦解 B. 内部矛盾扩大加剧社会阶层对立
C. 权力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 民主政治落实全凭公民个人意愿
11. 英国兰卡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367—1413)在召开的9 次议会中,所提出的8次征税要求都获得了议会的允准。虽然在1406 年的“长期议会”上出现了争执,但国王以拖延会议会期的方法,最终迫使议会同意征税。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议会权力呈下降趋势 B.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C. 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 D. 国王拥有较大的权力
12. 下图是17 世纪欧洲某国际和约确认仪式,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参与了该和约的起草(图3)。 它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确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新教各派内部达成了和解。下列符合该和约影响的是
A. 确定主权国家是国际法主体 B. 开创通过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C. 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D. 废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3.下图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图4)。根据表中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全球范围内建立 B. 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之间相互作用
C.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 D.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14. 下表是1870 年、1913 年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1),其中①是
表1
年份 国家
① ② ③ ④
1870年 10% 13% 8% 22%
1913 年 8% 13% 11% 15%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5.二战以后,英国率先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将社会福利领域的“国家照顾”模式变革为“社区照顾”模式,而且在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领域,引入市场竞争体制,公共服务交由公司承担。这一变革
A. 使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B. 是国家干预强化的表现
C. 导致政府监管的缺失 D. 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16. 1981 ~2010 年,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 年中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美国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 2000 年下降了7%;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 B. 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C. 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 D. 美国政府扩大福利制度支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17 题24 分,第18 题16 分,第19 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 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 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 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 近代开明士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 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面,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伯“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 以左
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
——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分析安全威胁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深刻思考和重大决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冷战结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提出了具有鲜明的以综合安全为特征的国家安全思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提出了以普遍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
——摘编自曹峻《试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相比,近代国家安全观有哪些变化。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及意义。(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希腊医学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 或许是在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理论影响下,希波克拉底学派采用了四体液说:黏液、血液、黄胆和黑胆,它们是“宇宙四种元素或四根”,即火、空气、水和土在身体内的表现,每种体液对应着热、干、寒和湿四种基本属性。 他还强调治疗不仅包括食疗,而且包括洗浴和按摩,还有许多草药,包括催吐药和祛痰药。不过,希波克拉底最著名的可能是他的学派采用医誓。 医誓的主要内容是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医誓非常详细地明确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保密关系,它在历史上为医生赢得了很高的地位。
——摘编自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 年,比利时人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近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17世纪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意大利人莫干尼使用显微镜等建立了病理解剖学。19世纪中
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倡导细胞病理学。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巴斯德教授创立经典免疫学,在其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19世纪,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等成为临床诊断辅助手段,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面对的问题。1860 年英国南丁格尔创立护士学校,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摘编自林成滔《科学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西方医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医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蚌埠部分城市道路的命名情况
时 间 道路命名由来及举例
20 世纪 二三十年代 1929年,由蚌埠市政筹备处对城市道路系统,提出要求达到交通、卫生、观瞻的完美地步。道路分四类:“路”(如大马路、二马路);“街”(如中山街);“里”(仁和里);“巷”(公义巷,公平巷)。
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日军在蚌埠地区设南、东、西三个岗口,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岗一路、南岗二路、南岗三路、南岗四路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66 年9月,蚌埠市委更改蚌埠道路街巷名称。红旗路、东风路、跃进路、大寨路、红光路、长青路、向阳巷、解放路、大庆路等由此诞生。
改革开放至今 1981 年蚌埠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市的道路、巷里、桥梁、居住地进行命名、更名。涂山路、朝阳路、青年街、长征路、国强路等177条路、街、巷、居民区进行了命名和更名。
—据《蚌埠市志》等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蚌埠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D B D A A C C A B C D B B B D C
二、材料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17?(24分)
(1)以维护政权稳定为核心;维护君权与国家安全相统一;重视农业生产;以富国强兵为前
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崇尚和平是主流。(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2)变化:从关注统治稳定到强调救亡图存;从传统“夷夏之防”到放眼世界;从“以农为
本”到重视工商;从维护皇权到维护民族国家;从“陆防”为主到“海陆并重”。(每点2
分,任答三点共6分)
(3)特点: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时代性;继承性。(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意义:维护了国家安全;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
国国家安全思想,是中国安全战略的集中体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8?(16分)
(1)重视实验;注重医学与哲学的紧密联系;食疗和药疗相结合;体现人文关爱(人文精
神);影响后世。(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2)对古代医学的继承;教会权威的瓦解;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代人文主义思
想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政府重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每点2分,任答四点
得8分)
19?(12分)
论题:蚌埠的街道命名反映了时代变迁。(2分)
阐述:20世纪20年代,蚌埠的街道命名体现了革命、爱国、进步的精神,如“中山街、公平
巷,强调城市道路建设要符合卫生等,这与20世纪前半期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有关,
也体现出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蚌埠的一些街道命名如南“岗”,既是蚌
埠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历史烙印,也见证了蚌埠英勇抗日,顽强重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
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这一时期蚌埠的街道命名多与新中
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有关,如“红旗路、东风路、跃进路、解放路“等;改革开放
后,蚌埠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道路交通发展大踏步前进,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蚌
埠对全市的道路进行命名、更名,体现出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
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综上,近现代以来蚌埠的街道命名紧紧跟随时代命运,是蚌埠发展变迁的重要印证。(10分)
蚌埠市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QQABAQSUogCgABIAAAhCAwWaCkMQkBCAACoOgBAAMAAAy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