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语文 4.灯笼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B.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
到了。
D.2017 年度莱芜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吴伯箫的家乡莱城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A斡旋的意思是调停、调解,使用正确;B疲乏的意思是疲倦,使用正确;C挣扎的意思是用力支撑或摆脱,使用正确;D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这里用错对象。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词语的运用要明白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不要前后矛盾。不要错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fú) 吹角(jiǎo) 溺炕(nì) 官衔(xián)
B.繁星(fán) 葫芦(hú) 应差(chā) 纯洁(chún)
C.油坊(fáng) 舍茶(shè) 施粥(zhōu) 鼓吹(chuī)
D.灯谜(mí) 除夕(xī) 吩咐(fù) 皎洁(jiǎo)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溺应读: niào;B.差 应读:chāi。C.舍应读: shě。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尤其要关注汉字里的形似字和同音字,要理解其具体的意义。多音字与多义字常常关联在一起,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B.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C.你听,正是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D.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答案】D
【知识点】分号
【解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这个句子表达了两层意思:“挂红灯”的用意,“松柏枝叶的点缀”的用意。因此句中“有着行好的意思”后面的逗号应为分号。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分号用法的理解与掌握。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在单重复句中,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以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
4.下列对《 灯笼 》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A比如第10段引用的唱词,第11段引用的辛弃疾的词,使得文章优美雅致,故正确;B本文语言特点是 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故正确;C结尾 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正确;D表达的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结尾表明要做抗日的马前卒的心愿,“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分析文章标题: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可以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可以分析文章的背景: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名著导读
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按儒家说,礼乐刑政,到头来只是一个道理;这四件都顺理成章了,便是王道。这四件是互为因果的。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阅读上面的选段可以得出儒家认为礼乐具有 的作用。
【答案】改善人心、移风易俗、治国理政等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经典常谈》
【解析】选段出自《经典常谈》的“三礼第五”,叙述的意思是从来礼乐并称,但乐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礼乐具有治国理政的作用,礼乐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情况。
故答案为:改善人心、移风易俗、治国理政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选段内容联系原著章节,结合章节中的关键段落进行分析,梳理出“儒家认为礼乐具有的几个作用”即可。原著交代礼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治国理政的功用。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他,蜀人,明皇时作供奉翰林:触犯了杨贵妃,不能得志。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官,游山水,喝酒,作诗。”
选段中的“他”指的是 ,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写作也全任自然,因此他被称为 。
【答案】李白;天上谪仙人(或谪仙人)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经典常谈》
【解析】选段出自《经典常谈》“诗第十三”,根据原著内容,结合选段中的“蜀人”“明皇”“触犯了杨贵妃”“放浪不羁”“辞了官,游山水,喝酒,作诗”这些关键词可知,“他”指的是李白;李白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写作也全任自然,人们称他为“天上谪仙人”。
故答案为:李白;天上谪仙人(或谪仙人)。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作品中的人物辨别。根据题干要求通读文段,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子辨别出人物即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他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后因触犯杨贵妃,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三、填空题
7.根据提示填空。
(1)吴伯箫是山东莱芜人, 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散文《 》《菜园小记》等。
(2)文中“将军在挑灯看剑”指的是宋代词人 “霍骠姚”指的是西汉名将 ,“唐朝裴公”指的是 。
【答案】(1)散文;记一辆纺车
(2)辛弃疾;霍去病;裴度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名人事迹;作家作品
【解析】(1)关于吴伯箫的文学常识,知道其散文家的身份和代表作即可。(2)“挑灯看剑”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由“霍”和“西汉” 可知“霍骠姚”指的是霍去病;裴度是唐代大臣,曾受命督师进讨淮西叛军。
故答案为:(1)第1空、散文;第2空、记一辆纺车;(2)第1空、辛弃疾;第2空、霍去病;第3空、裴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识记,学过的重要的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要记牢,同时避免写错别字,对于文化常识我们也要记忆,所谓“文史不分家”,历史知识也要做适当的记忆。
8.根据课文《灯笼》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 ,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 的私语;想起祖父 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 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答案】犬吠;咕咕噜噜;雪白;谈吐;闹嚷嚷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原文中此段内容为: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故答案为:犬吠;咕咕噜噜;雪白;谈吐;闹嚷嚷。
【点评】本题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四、语言表达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耱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9.试分析文中加粗字“沸”“挤”的表达效果。
10.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9.“如沸的繁星”,一个“沸”字,将静态的繁星动态化,化静为动,突出了繁星多、动的情状,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一个“挤”字,形象地写出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
10.排比。用一组排比句,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事和人,一件件、一幕幕,突出了回忆之多。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排比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四种:(1)精确性作用。(2)形象性作用。 (3)情感性作用。(4)结构性作用。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分析。
⑵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9.本题分析加粗字的表达效果,属于语言赏析题。解答此类题可从加粗字的词性或词义入手,结合语境进行赏析。本题“沸”和“挤”都是动词,“繁星”如“沸”,可见星星之多,突出了繁星“动”的情状;“挤”意思是“(许多人或物)紧紧靠拢在一起”,可以想到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答题格式:xx(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0.“想起……”的句式不断重复,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手法可以增强语势,有突出的表达力。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11.开篇写“火”,与“灯笼”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2.文中画线句“如沸的繁星”中“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11.先说小孩喜欢火的天性,所叙甚远,似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12.一个“沸”字,将静态的繁星动态化,化静为动,突出了繁星多而闪动的样子,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开头段落的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引读者,内容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味。这类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先分析词语的基本意义,再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彩,第三,在语境中把握词语的语境义,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找出词语的隐含信息,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用原文内容的关键字概括,也可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角度进行概括,还可以对描写的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揣摩推断,有时候也可用近义词替换比较。答题格式:XX词原指什么,这里指什么,形象写出什么,表达什么。
11.应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句中的关键性短语“爱光明”“喜欢火” “喜欢亮光”,表明小孩以及人类追求光明的普遍特点。选文由“火”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火”是伏笔,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故答案为: 先说小孩喜欢火的天性,所叙甚远,似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12.结合上下文可以发现,星空是静态的,而“沸”是动词,一个“沸”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星多而闪烁的特征。
故答案为: 一个“沸”字,将静态的繁星动态化,化静为动,突出了繁星多而闪动的样子,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灯笼》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写出“春节”或“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各一项。
(2)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也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蕴含更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下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 (书法字体),
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 (位置),理由是 。
(3)活动中,同学们拍摄了一组“灯笼、木梳、茶壶、折扇”等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参考示例,给这些老玩意儿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答案】(1)【示例1】“春节”民俗活动:守岁、分发“压岁钱”、贴春联、贴年画等。(任答其一即可)
“春节”饮食文化:吃饺子。
【示例2】“中秋节”民俗活动:赏月。
“中秋节”饮食文化:吃月饼。
(2)行书;书房;梅兰竹菊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所以适宜挂在书房这一高雅之处
(3)(示例)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茶壶——茶香悠长,岁月静好。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图表信息;礼俗
【解析】(1)根据节日特点及对应习俗恰当答题即可。(2)平时应注意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根据灯笼上“梅”的字体特点——潇洒飘逸,可知,显然它属于行书。陈述理由应注意表达得体、语句通顺。(3)此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时,不要求做到句式相同或相似,语言优美生动、意境相似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1】“春节”民俗活动:守岁、分发“压岁钱”、贴春联、贴年画等。(任答其一即可)“春节”饮食文化:吃饺子。【示例2】“中秋节”民俗活动:赏月。“中秋节”饮食文化:吃月饼。
⑵ 行书;书房;梅兰竹菊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所以适宜挂在书房这一高雅之处
⑶ (示例)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木梳——你在发间轻轻掠过,一如妈妈温柔的手指。茶壶——茶香悠长,岁月静好。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
【点评】考查综合读写。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与致虚妹丈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①被:遮盖。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4.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吹洞箫数阕
不能及已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16.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丝”旁,和丝线有关。“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17.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答案】14.几;比得上;完成
15.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16.“婉”和“妙”都是“女”字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意为“婉转”,“妙”意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的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17.示例一: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杯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
示例二: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难再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看清楚题干要求“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从三个角度批注。
⑷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上剖析,言之有理即可。
【附参考译文】
昨晚甚为快乐!碧空一色,澄澈如昼,另外松影与竹影交叠,绿色的影子遮盖着脸庞,月光落在酒杯中,杯中月影摇曳生姿。吹上几曲洞箫,清越婉转,听了觉得很舒畅;箫声停歇,余音还在耳边缭绕不退。出门一望,空旷的原野无边无际。大醉后写字,笔墨杂乱无章,已不再记得写些什么。
今天早晨在袖子中发现一幅纸,拿出来一看,原来就是所谓“笔墨缭乱”的那张。然而也很可爱,觉得有舒放畅达的趣味。拿笔照着样子再写一张,不能赶上原先的那张。因此就把昨天写成的那张字送上,请指正。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吹洞箫数阕 的意思是吹上几曲洞箫 “数”是“几”的意思;
不能及已 的意思是不能赶上原先的那张 “及”是“比得上”的意思;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的意思是因此就把昨天写成的那张字送上,请指正。 “就”是“完成”的意思。
15.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子意思是:松影、竹影交错叠加,翠色拂面。月光直落酒杯中,杯中月影摇曳生姿。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看清楚题干要求“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分析示例,对词语做出批注。“婉”和“妙”两个字都是“女”旁,可以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义为“婉转”,“妙”义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上剖析。通译全文,了解作者描写的景物特点,从中体会情趣。如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饺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可以使人感受到自然之趣。找出富有情趣的句子分析作答即可。
八、诗歌鉴赏
(2023八上·青龙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8.“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香炉峰山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提到“香炉峰”的两句诗是: , 。本诗用具体的“桃花”象征抽象的 ,写出了它美好的特点。
19.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春光
19.对比。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美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诗歌内容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这样,既写出具体手法和它的作用就符合题意了。
18.本题中的“香炉、瀑、前川”等字词容易写错。
结合“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知,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这里”指的就是山中,作者在此处看到了生长灿烂的桃花,作者别出心裁,将抽象的“春光”具体为“桃花”,据此可知第③空是:春光。
故答案为:(1)日照香炉生紫烟;(2)遥看瀑布挂前川;(3)春光
1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将山外的百花凋零与山中的盛开的桃花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山寺桃园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对比。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美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九、现代文阅读
(2023七上·正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①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
②他高一时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从那时起,一向邋遢的他开始注重形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洗头。洗好,拿吹风机吹成型,再背起书包,骑上山地车,绕好远的路去接女孩上学。晨风中,他洁净蓬松的头发飘出好闻的薄荷香味,坐在后座的女生和他叽叽喳喳说着话,他感觉自己潇洒极了。
③母亲对他的反常行为渐渐有了察觉,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他自然不是小孩子,轻轻一扯,把毛巾拉过,吐出一句气人的话,然后悠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
④母亲没有多少文化,说话大嗓门,对他的教育大多是瞪起眼睛唠叨。他觉着和她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她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他认为这样的青春才吸引个性。
⑤母亲在市绿化队当临时工,每天工作地点都不固定,中午常常无法回家吃饭。每天早上她拎着装满水的大玻璃瓶出门,晚上才能到家。回来后,她从不说她这一天都忙些啥。第一件事就是追在他身后问一天的学习情况。每一次总被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把她一连的问题给堵了回去。
⑥那年夏天格外热,有几天气温甚至接近四十度,行道树下小草打着卷,失了鲜绿的颜色,连往日聒噪的蝉也噤了声。炽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室外如流火的烤炉,滚滚热浪迎面扑来,熏烤得人只想赶快逃离。但他才不怕这些辛苦,依旧是接送女孩上学。
⑦有天中午放学后,像往常一样,他一边擦汗一边卖力地蹬着车子,想早点甩下这让人炙息的闷热。
⑧正行走间,前方绿荫道下一排躺在人行道上的中年妇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些妇人把破旧的工作服铺在地上,席地而卧,静静地休憩。她们身后整整齐齐地地摆放着自行车,剪绿篱用的长剪和盛水的大号玻璃瓶。看到这些工具,他明白,这些妇人应该是和母亲一样,也是园林工人。这样一想,他又多望了几眼。忽然,他的心像针扎似的痛起来,那睡在边上的不正是母亲吗?暑热把她的脸颊熏得又黑又红,仿佛还在滴着汗珠。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⑨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她的艰辛,他也从没问过一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真的难以置信,母亲每天的午休竟是这样度过的!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她,在闷热的室外稍作休息,等待下午上工的时光,想必下午还有许多绿化上的活计在等着她。
⑩这些年,母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把苦和累深深地掩藏起来,留给孩子的是生活的平稳和幸福。而作为儿子的他,又何曾了解和体谅过她?
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从那以后,再跟母亲说话,声音变得温柔了许多,尤其当他端上为母亲做的饭菜,更是让她惊喜不已……如今,年少时的爱情早已像蒲公英的花朵,不知被风吹向了哪里,而那个夏天与母亲的相遇却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是他成长开始的第一步。
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20.阅读选文②-⑤段,概括表现“他”“叛逆”的情节。
21.第⑥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和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②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2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4.正值青春的我们,或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自己的叛逆期,请就如何终止叛逆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20.母亲唠叨他过分讲究打扮,他依旧我行我素;母亲要打他,他扯过毛巾,还顶嘴唱歌气母亲;母亲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母亲问他学习情况,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拒绝回答。
2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炎热;衬托了母亲工作的艰辛;炎热的环境促使他真正理解了母爱。
22.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了母亲疲惫的状态,表现了他对母亲的心疼与理解。
②表现了他转变的迅速,也表明了他内心受到的极大震撼,与题目相照应。
23.脾气暴躁,但是爱孩子、对孩子寄予厚望,坚强隐忍的母亲。
24.提示:可以从自己如何成长;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何向那些理解父母、成熟懂事的孩子学习等方面去谈。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概括主要情节,可以按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折大意。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小说情节的发展讲究的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所以本题应往这方面思考。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概括出景物描写的特点等,然后分析其和下文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4)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5)此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小说主旨等角度来探究。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经历作答即可。
20.本题考查文段内容概括。
从“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可知,母亲唠叨他过分讲究打扮,他依旧我行我素。从“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把毛巾拉过,吐出一句气人的话,然后悠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可知,母亲要打他,他扯过毛巾,还顶嘴唱歌气母亲。从“她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他认为这样的青春才吸引个性”可知,母亲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从“第一件事就是追在他身后问一天的学习情况。每一次总被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把她一连的问题给堵了回去”可知,母亲问他学习情况,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拒绝回答。故答案为: 母亲唠叨他过分讲究打扮,他依旧我行我素;母亲要打他,他扯过毛巾,还顶嘴唱歌气母亲;母亲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母亲问他学习情况,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拒绝回答。
2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通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第6段的景物描写描写了炎热的天气,可见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使他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为下文他改变了叛逆的性格作铺垫。故答案为: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炎热;衬托了母亲工作的艰辛;炎热的环境促使他真正理解了母爱。
22.本题考查词语和语句赏析。
第①句,“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了母亲疲惫的状态,表现了他对母亲的心疼与理解。第②句,“戛然而止”表示突然停止,表现了他转变的迅速,他的叛逆突然中止,也表明了他内心受到的极大震撼,与题目“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相照应。故答案为: 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了母亲疲惫的状态,表现了他对母亲的心疼与理解。
②表现了他转变的迅速,也表明了他内心受到的极大震撼,与题目相照应。
23.【小题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③段中“母亲对他的反常行为渐渐有了察觉,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可知,母亲脾气暴躁;结合⑨段中“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她的艰辛,他也从没问过一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真的难以置信,母亲每天的午休竟是这样度过的!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她,在闷热的室外稍作休息,等待下午上工的时光,想必下午还有许多绿化上的活计在等着她”,⑩段中“这些年,母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把苦和累深深地掩藏起来,留给孩子的是生活的平稳和幸福”可知,母亲坚强隐忍,爱孩子、对孩子寄予厚望。
故答案为: 脾气暴躁,但是爱孩子、对孩子寄予厚望,坚强隐忍的母亲。
24.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
这里需要围绕“如何终止叛逆”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谈,正确处理叛逆期的家庭关系。例如,理解父母的艰辛;向那些理解父母、成熟懂事的孩子学习;依靠时间来淡化等。故答案为: 提示:可以从自己如何成长;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何向那些理解父母、成熟懂事的孩子学习等方面去谈。
十、写作题
25.(2023七上·正定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好处,这是物质上、心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因为你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快乐。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心灵上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字体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心灵上的快乐
人的心就恰似一块透明的玻璃,上方绘满了五彩斑斓的天空。快乐如同绽放其中的一朵朵鲜花,“嘭”地开了一朵,“嘭”地 又开了一朵,在我的心灵深处,也有着属于我的快乐之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地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战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凛冽透骨的空气。我明白,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
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心“怦”地动了一下, 鼻中充溢着清润的空气,也杂夹着馨香的气息,不禁打了个寒战。对呀,此刻还是冬天,依旧很冷;不,迎春花都开了,春天来了,心中十分矛盾。
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的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完美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此刻,春天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丝笑意。
哦,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淡黄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手指指向春天,笑着、笑着,忘却了一切烦恼,只有快乐,在心中流消,也许,寻找到春天,才是真正的快乐吧!春天,踏着细碎的脚步,哼着小曲,似一个柔弱的姑娘,但历尽艰辛,也到达了目的地。
应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下时伸来的援助之手……
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到来的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务必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盼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欣赏鲜花,与花共语,快乐满怀。应该说,这是我心灵深处的快乐吧。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话题作文的能力。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哲学家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的好处,这是物质上、生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你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有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快乐。”可知,关键词是“快乐”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根据材料提示,可从物质生理上、道德上、心灵上三个角度思考,选其中一个方面,来立意。如:心灵上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只有物质的快乐是低层次的。心灵上的快乐来自生活,在欣赏春夏秋冬的美景中,在对梦想的追求中,在书香圈韵间,在亲情友情里,在帮助别人时,在精彩的课堂上,在宽恕……如止水,不浮躁,不铅华,最本、最真最纯的心境就会带来持久的快乐。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二、选材构思。快乐就在心境,快乐就在发现,快乐就在有事做,快乐就在宽容,快乐就在善待万物,快乐就在有所追求,快乐就在奉献,快乐就在欣赏,快乐就在和谐,快乐就在有作为……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立意和选材的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自己(或他人)与立意有关的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快乐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快乐的的影响或作用。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让心灵的快乐充满人生,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首先根据引导语来审题立意,拟定标题。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从同行对象的角度可以分为人物、事物、精神、品质等,从立意角度可以分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然后进行选材构思。注意列提纲,明确整篇作文的框架,最后调动积累的好词佳句,填充内容,完成习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试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丰富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主题更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语文 4.灯笼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B.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
到了。
D.2017 年度莱芜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吴伯箫的家乡莱城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fú) 吹角(jiǎo) 溺炕(nì) 官衔(xián)
B.繁星(fán) 葫芦(hú) 应差(chā) 纯洁(chún)
C.油坊(fáng) 舍茶(shè) 施粥(zhōu) 鼓吹(chuī)
D.灯谜(mí) 除夕(xī) 吩咐(fù) 皎洁(jiǎo)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B.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C.你听,正是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D.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4.下列对《 灯笼 》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二、名著导读
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按儒家说,礼乐刑政,到头来只是一个道理;这四件都顺理成章了,便是王道。这四件是互为因果的。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阅读上面的选段可以得出儒家认为礼乐具有 的作用。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他,蜀人,明皇时作供奉翰林:触犯了杨贵妃,不能得志。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官,游山水,喝酒,作诗。”
选段中的“他”指的是 ,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写作也全任自然,因此他被称为 。
三、填空题
7.根据提示填空。
(1)吴伯箫是山东莱芜人, 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散文《 》《菜园小记》等。
(2)文中“将军在挑灯看剑”指的是宋代词人 “霍骠姚”指的是西汉名将 ,“唐朝裴公”指的是 。
8.根据课文《灯笼》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 ,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 的私语;想起祖父 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 ;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 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四、语言表达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耱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9.试分析文中加粗字“沸”“挤”的表达效果。
10.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11.开篇写“火”,与“灯笼”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2.文中画线句“如沸的繁星”中“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六、综合性学习
13.学习了《灯笼》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写出“春节”或“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各一项。
(2)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也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蕴含更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下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 (书法字体),
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 (位置),理由是 。
(3)活动中,同学们拍摄了一组“灯笼、木梳、茶壶、折扇”等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参考示例,给这些老玩意儿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与致虚妹丈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①被:遮盖。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4.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吹洞箫数阕
不能及已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16.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丝”旁,和丝线有关。“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17.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八、诗歌鉴赏
(2023八上·青龙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8.“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香炉峰山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提到“香炉峰”的两句诗是: , 。本诗用具体的“桃花”象征抽象的 ,写出了它美好的特点。
19.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九、现代文阅读
(2023七上·正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①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
②他高一时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从那时起,一向邋遢的他开始注重形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洗头。洗好,拿吹风机吹成型,再背起书包,骑上山地车,绕好远的路去接女孩上学。晨风中,他洁净蓬松的头发飘出好闻的薄荷香味,坐在后座的女生和他叽叽喳喳说着话,他感觉自己潇洒极了。
③母亲对他的反常行为渐渐有了察觉,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他自然不是小孩子,轻轻一扯,把毛巾拉过,吐出一句气人的话,然后悠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
④母亲没有多少文化,说话大嗓门,对他的教育大多是瞪起眼睛唠叨。他觉着和她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她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他认为这样的青春才吸引个性。
⑤母亲在市绿化队当临时工,每天工作地点都不固定,中午常常无法回家吃饭。每天早上她拎着装满水的大玻璃瓶出门,晚上才能到家。回来后,她从不说她这一天都忙些啥。第一件事就是追在他身后问一天的学习情况。每一次总被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把她一连的问题给堵了回去。
⑥那年夏天格外热,有几天气温甚至接近四十度,行道树下小草打着卷,失了鲜绿的颜色,连往日聒噪的蝉也噤了声。炽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室外如流火的烤炉,滚滚热浪迎面扑来,熏烤得人只想赶快逃离。但他才不怕这些辛苦,依旧是接送女孩上学。
⑦有天中午放学后,像往常一样,他一边擦汗一边卖力地蹬着车子,想早点甩下这让人炙息的闷热。
⑧正行走间,前方绿荫道下一排躺在人行道上的中年妇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些妇人把破旧的工作服铺在地上,席地而卧,静静地休憩。她们身后整整齐齐地地摆放着自行车,剪绿篱用的长剪和盛水的大号玻璃瓶。看到这些工具,他明白,这些妇人应该是和母亲一样,也是园林工人。这样一想,他又多望了几眼。忽然,他的心像针扎似的痛起来,那睡在边上的不正是母亲吗?暑热把她的脸颊熏得又黑又红,仿佛还在滴着汗珠。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⑨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她的艰辛,他也从没问过一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真的难以置信,母亲每天的午休竟是这样度过的!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她,在闷热的室外稍作休息,等待下午上工的时光,想必下午还有许多绿化上的活计在等着她。
⑩这些年,母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把苦和累深深地掩藏起来,留给孩子的是生活的平稳和幸福。而作为儿子的他,又何曾了解和体谅过她?
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从那以后,再跟母亲说话,声音变得温柔了许多,尤其当他端上为母亲做的饭菜,更是让她惊喜不已……如今,年少时的爱情早已像蒲公英的花朵,不知被风吹向了哪里,而那个夏天与母亲的相遇却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是他成长开始的第一步。
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20.阅读选文②-⑤段,概括表现“他”“叛逆”的情节。
21.第⑥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和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②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2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4.正值青春的我们,或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自己的叛逆期,请就如何终止叛逆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见解。
十、写作题
25.(2023七上·正定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好处,这是物质上、心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因为你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快乐。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心灵上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字体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