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2 19:47: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语文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虽有嘉肴(yáo) 兑(yuè)命
B.不知其旨(zhǐ)也 教学相长(zhǎng)也
C.自反(fǎn) 弗(fú)食
D.选贤与(yǔ)能 讲信修睦(mù)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ABC.正确。D. 选贤与(yǔ)能 ——(j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选/贤与能 D.故/外户而不闭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ABD.正确。 C. 有误,应为:选贤/与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壮有所用 D.不独子其子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B.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C.“壮”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D.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作名词等。解答时依据句意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ABC.正确;
D.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二、填空题
5. 文常填空。
《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由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进行汇编而成的。戴圣,    时期经学家。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    ”。
【答案】西汉;大小戴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由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进行汇编而成的。戴圣,西汉 时期经学家。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 大小戴 ”。
故答案为:西汉;大小戴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2)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3)男有分
古义:   今义:    
(4) 女有归
古义:   今义:   
【答案】(1)味美;意义;用意;目的
(2)困惑;困难
(3)职分,职守;成分
(4)女子出嫁;返回;归还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依据学习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⑴ 味美 ; 意义;用意;目的 ⑵ 困惑 ; 困难 ⑶ 职分,职守 ; 成分 ⑷ 女子出嫁 , 返回;归还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三、默写
7.名句默写。
(1)《虽有嘉肴》中写重视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来明白道理的好处的句子是:   ,   ,   。
(2)《虽有嘉肴》中指出“教”和“学”之后才能认识到不足的句子是:   ,   。
(3)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4)《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句子是:    ,   。
【答案】(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弗 、 睦 。
故答案为:⑴ 虽有至道 , 弗学 , 不知其善也 ⑵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⑶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⑷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四、语言表达
8.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所说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其特点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这是他们预想甚至是幻想中的社会,但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和平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理想。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本题要求将课文内容和今天的社会现实进行对比,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应该首先肯定古人的思想的闪光点,然后再指出时代局限性,最后赞扬今天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所说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其特点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这是他们预想甚至是幻想中的社会,但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和平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理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正确评价古人的思想和不足,最后肯定今天生活的美好是这道题的关键。
五、名著导读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利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彼得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枪。
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枪“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中石头,跳到沟里去了。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拉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枪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
朱赫来两步就跑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那押送兵的脸上打下去。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摔在地上的保尔,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也就是这双强有力的手臂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主要情节。
(2)从文中可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保尔单枪匹马营救被白匪抓住的朱赫来。
(2)机智勇敢
(3)示例一:对待敌人必须要同心协力,要狠。示例二:人遇事必须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知识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细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里的主要人物即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由“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那J甲兵的脸上打下去”看出,本段叙述的是保尔一个人勇救朱赫来的故事。答题时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形式。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由“出其不意”写出了保尔的机智,由“扑过去”“抓住他的枪”“死也不放手”写出了保尔的勇敢。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本文可从两个角度谈启示,一个是从保尔营救朱赫来时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来谈,如“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等,告诉我们,人遇事必须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还可以从朱赫来最终被解救是因为二人的合作,齐心协力,以及对敌人的毫不手软来谈,如“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告诉我们,对待敌人必须要同心协力,要狠。
故答案为:
(1)保尔单枪匹马营救被白匪抓住的朱赫来;
(2)机智勇敢;
(3)示例一:对待敌人必须要同心协力,要狠。
示例二:人遇事必须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点评】(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3)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六、语段阅读
(2023八下·固始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玉簪又名白萼、白鹤仙、玉泡花等,是典型的阴性植物。大多数花木在背阴处不易成活,①____,独自娇艳。玉簪虽清幽,却只在盛夏开花,至秋季凋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诸多学者对玉簪花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生物作用,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真菌等,②____。玉簪具有的药食、观赏价值,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10.在上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   
②   
1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0.而玉簪却能够安然生长;小小的草本植物竟蕴藏着大用途
11.删去“随着”或“使”。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成分残缺
【解析】(1)此题考查句子的补写。做此类题,要结合上下文段内容分析,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筛选整合信息,注意前后语意连贯,联系紧密。
(2)此题考查句子的语病的修改。做此类题,要注意抓住一般句子语病的 种类,如:前后矛盾,重复啰嗦,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找病因时要学会一看,看病因二读,语感读出病因,三提,提取主干找病因,本题成分残缺,要加强对“通过什么,使什么”等语病句子的敏感度。
10.①联系上下文,前文中提到"大多数花木在背阴处不易成活",后文中提到"独自娇艳",我们可以推断出空缺位置应该是表转折的一句话,本段主要描写对象是玉簪,因此这里应该填写的是:而玉簪却能够安然生长。
②联系上下文,前文中提到"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真菌等",后文中提到"玉簪具有的药食、观赏价值,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我们可以推断出空缺位置应该是一句总结性的话语,而前后都是对于玉簪功能和作用的描写,因此我们可以填写为:小小草本植物竟蕴藏着大用途。
故答案为:1、而玉簪却能够安然生长2、小小的草本植物竟蕴藏着大用途
11.成分残缺,"随着"和"使"同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该去掉"随着"或者"使"。
故答案为:删去“随着”或“使”。
七、综合性学习
12.(2023八下·焦作期末)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踊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②浮(zào)    
③闭塞   
④踊跃    
(2)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目空一切 B.格物致知 C.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3)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答案】(1)燥;躁;sè;yǒng
(2)B
(3)把“创建”改为“营造”。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搭配不当
【解析】⑴枯燥:单调,无趣味。
浮躁:轻浮急躁;不沉着。
闭塞sè: 交通不便利;风气不开通。
踊跃yǒng: 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⑵目空一切: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格物致知: 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叹为观止: 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结合语境分析,这里指通过阅读获得智慧等,故应选用“格物致知”。
⑶动词“创建”和“氛围”搭配不当,可把“创建”改为“营造”。
故答案为:⑴燥;躁;sè;yǒng;
⑵B
⑶把“创建”改为“营造”。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⑶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八、文言文阅读
1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日:教学相长也。
(3)课文集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不,没有;促进;最好的;困惑
(2)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②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①论述了教和学的问题。②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虽有嘉肴
【解析】(1)文言实词的理解。许多词语在今天已不常用,如“弗”需要加强记忆。“至”与今天的汉语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也需要认真掌握。
(2)翻译句子。在翻译时,注意“至道”、“弗”、“相长”的含义,并能准确表达出来。句子要文从字顺。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内容的把握。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道理。
【点评】翻译字词句子,需要认真领会每一个字的含义,并准确表达出来;文章主题需要反复阅读,结合注释归纳思考和强化记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和,同
B.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守
C.将欲更弃之 更:再次
D.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感:被……感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谋闭而不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汪汪之声不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4)乙文中张元所说的“仁心”是哪句?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1)A
(2)B
(3)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②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出去,看见叔父已经不省人事。
(4)①“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知识点】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与”在文中是“推举”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字。故答案为A
( 2 )A项两个“而,”一个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一个是表并列关系。
C项两个“之”,第一个为代词,指小狗;第二个为虚词,无意义。
D项两个“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虚词,无意义。
故答案为B
(3)翻译句子。由于个别词语的词性发生了变化,翻译时要认真理解。如“亲”、“独”、“怪”。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张元所说的“仁心”是“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点评】两篇文言文比较阅读。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仔细把握每一字每一句的含义,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现象,更要注意和强化记忆。
【附参考译文】
在田间小道上有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张元看见了,就把它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重视它生命的。如果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是不合乎道理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这只小狗跟着张元的叔父在夜里行走。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狗急速地跑回家,汪汪地不停地叫。张元觉得很奇怪,就跟着小狗走出家门,见到叔父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找医生来救治叔父,没多久就痊愈了。从此,叔父就把这只小狗看作亲人。
九、诗歌鉴赏
(2023八下·长沙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林逋(bū),北宋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他一生不愿做官,隐居西湖孤山,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山园小梅(其一)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②。
幸有微吟可相狎③,不须檀板④共金樽。
【注释】①暄妍:明媚美丽。 ②合断魂:应该销魂。 ③狎:亲近,玩赏。④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众芳的摇落来对比梅花的独自明媚,既咏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风采,也表现了梅花喜欢卖弄风情的特点,还用“尽”“独”等词特别强调了时序的变化。
B.颈联虚实结合,通过霜禽和粉蝶对梅的态度和情感,侧面描写梅花之美,霜禽与粉蝶都被梅花吸引却不敢贸然接近,对梅花既爱且恨。
C.全诗没有一个“梅”字,却句句写梅,寄寓自己的情怀。“微吟”实写“口中梅”,“微”字写出梅花的淡泊雅致。尾联诗意进一步深化,间接抒发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D.自古以来,大多数咏梅诗冷香,冷艳,给人距离感,像“梅雪争春未肯降”,而在这首诗里,梅的意象是温暖的、清丽的,可以亲近的,并且和人的精神交相辉映。
16.南宋王十朋称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诗句“压尽古今无诗才”,请你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15.D
16.①这两句诗运用了视觉、嗅觉融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梅花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的图画。②“疏影”写出梅的神清骨秀,“横斜”传其遗世独立,“水清浅”“月黄昏”则为“疏影横斜”和“暗香”做背景,“暗香”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浮动”梅花影子随月光而动,增强了缥缈性和跳跃感,③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宛如画境的意境,④赞美了梅花的高洁、灵动、神清骨秀,超凡脱俗的气质风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5.A.根据首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可知,其意思是: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一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而非“表现了梅花喜欢卖弄风情的特点”;理解有误;
B.根据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可知,其意思是: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 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运用虚实结合、拟人的手法,通过霜禽和粉蝶对梅的态度和情感,侧面描写梅花之美,霜禽与粉蝶都被梅花吸引却不敢贸然接近;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美之情;而非“对梅花既爱且恨”;理解有误;
C.根据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可知,其意思是: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诗人直抒胸臆,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而非“间接抒发胸臆”;理解有误;
D.根据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可知,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表现了梅的意象是温暖的、清丽的,可以亲近的;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D.
16.根据“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知,其意思是: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疏影”写出梅的神清骨秀, “横斜”传其遗世独立,“水清浅”“月黄昏”则为“疏影横斜”和“暗香”做背景,“暗香’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浮动”写梅花影子随月光而动,增强了缥缈性和跳跃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疏影’’是视觉,“暗香’'是嗅觉,这里运用了视觉、嗅觉融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梅花稀疏的影儿, 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的图画,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宛如画境的意境;表达作者对梅花的高洁、灵动、神清骨秀,超凡脱俗的气质风姿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①这两句诗运用了视觉、嗅觉融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梅花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的图画。②“疏影”写出梅的神清骨秀,“横斜”传其遗世独立,“水清浅”“月黄昏”则为“疏影横斜”和“暗香”做背景,“暗香”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浮动”梅花影子随月光而动,增强了缥缈性和跳跃感,③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宛如画境的意境,④赞美了梅花的高洁、灵动、神清骨秀,超凡脱俗的气质风姿。
十、现代文阅读
(2023八下·衡山期末)文学性文本阅读
呼伦贝尔银色的春天
艾平
①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②朋友从“晴光转绿苹”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得一脸惊讶——哎哟,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旧年的牧草从雪里钻出来,随风摇曳,马群的后面,冰碴儿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呼伦贝尔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
③呼伦贝尔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群山,由西南向东北纵贯其间。在大山的西面,就是茫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驱车,走向草原深处,一路看烟雪浩渺,苍穹浑然。脑海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通通被平坦旷远的地势摊平,遥看有,近却无。
④走出一百公里,伊和乌拉山像巨人一样,平地而起,出现在我们面前。此山诞生于远古的某一次地壳运动,海面成为草原,礁石升腾成山。和草原上的所有丘陵一样,这山的形状使人想起馒头,不同的是,在馒头的顶端,兀立着一排高大的岩石,像是长生天信手将一段长城放在了这里,恰好挡住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这里的牧民年年在山顶垒石插柳,建成一个大敖包。每到六月,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带着美酒和全羊,祭祀祈福,盼望草原风调雨顺,万物吉祥。此时,那些鲜艳的经幡凌空飘扬,把云染成了宝蓝色、明黄色、翠绿色。我们攀上岩石,向敖包献上洁白的哈达,以顺时针方向,绕敖包王圈,每人垒上一块石头,以示敬意。
⑤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
⑥我指给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缝中,溢出一缕缕苔藓样的污渍,那是鹰的粪便。鹰在这里做窝孵卵,是因为这里险峻又有阳光。岩石南北两面的温差很大,一块面包,在南面可以晒焦,在北面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岩石,果然感到一片温热,瞬间将身上的寒凉驱走。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
⑦一切仿佛都是长生天的杰作,伊和乌拉山脚下,九曲十八弯的海拉尔河缓缓流过。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那凛冽而又野性的河水,从山间奔涌直下,到了平坦的草原,就没了脾气,乖乖变成绣女手中的丝线,慢慢地在天鹅绒般的大地上缠绕,不知道绕了多少道弯,方依依不舍地远去。
⑧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展露美颜。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走下山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
⑨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儿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叶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是一抹幽幽的蓝。
⑩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
【微词典】熠熠(yì yì):形容闪光发亮。
17.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冰雪下的呼伦贝尔的春天的确来了?
18.你从第③段中画横线句联想到哪一句诗词?请写出原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文章结尾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意深刻。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7.①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②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底有微微的水声。③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名叫细叶白头翁的小花,它已然含苞待放!
18.毛泽东《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或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9.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拉尔河九曲十八弯的特点,并赋予它人的情感,也写出了大地湿软的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海拉尔河的喜爱,也表现出作者对壮美的呼伦贝尔的赞美之情。
20.这句话把小小蓝花的开放,比作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呼伦贝尔在冰雪覆盖下,春天来临的情景,也让我们感悟到,生命在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这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 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概括为: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结合“看那河床吧一长 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仿佛-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走下山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概括为: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底有微微的水声。结合“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J L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叶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是一抹幽幽的蓝”,概括为: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名叫细叶白头翁的小花,它已然含苞待放。
故答案为:①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②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底有微微的水声。③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名叫细叶白头翁的小花,它已然含苞待放!
18.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结合“脑海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分析,联想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结合“遥看有,近却无”分析,联想到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 却无”。
故答案为:毛泽东《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或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就没了脾气,乘乘变成绣女于史的终线,慢慢地在天鹅绒般的大地上缠.绕”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拉尔河九曲十八弯的特点,并赋予它人的情感,也写出了大地湿软的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海拉尔河的喜爱,也表现出作者对壮美的呼伦贝尔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拉尔河九曲十八弯的特点,并赋予它人的情感,也写出了大地湿软的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海拉尔河的喜爱,也表现出作者对壮美的呼伦贝尔的赞美之情。
20.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分析及句子理解。“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表达方式是抒情,抒发了对蓝花的热爱和赞美。这句话把小小蓝花的开放,比作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呼伦贝尔在冰雪覆盖下,春天来临的情景,也让我们感悟到,生命在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这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故答案为:这句话把小小蓝花的开放,比作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呼伦贝尔在冰雪覆盖下,春天来临的情景,也让我们感悟到,生命在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这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十一、写作题
21.(2023八下·长沙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的馈赠点燃了我》歌词中写道: 漫天的星空在闪烁,光洒满心中每个角落,是你的馈赠点燃了我,点燃了最简单的生活。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按题目要求作文;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字数不少于600;⑤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答案】
你的馈赠,点燃了我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经意的馈赠,如果你心存感激,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它会点燃你的斗志。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刚上学的时候我特别不喜欢阅读。为了看一本书,每大要在书桌前坐上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对于像我这样好动的孩子来说,真的是活受罪。为了培养我对语文的兴趣,家人没有少想办法。报过辅导班,结果越来越不想.上了;买了很多课外书,有的居然还没有拆封。有一天妈妈说这个暑假把我送外婆家去,舅舅正好放暑假了,让他教我。
说起我这个舅舅可是挺厉害的。今年大三了,高考的时候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被名牌院校录取,自然也成为妈妈教育我的榜样。
去外婆家虽然有舅舅看着我学习,但总比上辅导班强多了,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舅舅对我也真是够好的,从不强迫我写作业,当时我就想老妈什么时候也这么开明就好了。虽说舅舅同意我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就不写,但不能出房间,更不能看电视,只能玩玩具。在我玩玩具的时候,舅舅 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看书,感觉这书比玩具还有意思。
刚开始的几天是我最开心的,各种积木的造型都尝试了一遍,还自豪地让舅舅看,他总是哼了一声又埋头看书。几天新鲜劲一过,觉得没有意思了。但舅舅还是饶有兴致地捧着一本书, 跟宝贝似的。书里面究竟是哈呀,真比我的变形金刚有意思 在这种好奇心的整使下,就缠着舅舅问。
舅舅真不愧是高才生,常会无意间给我讲几个小故事,可每次都是正到讲到精彩处的时候就不讲了。我那个心像被猫挠了一样,而他却风轻云淡地说:“ 想知道自己看呀。” 他还像变戏法一样给我拿出各种儿童读物,有《唐诗的故事》《 西游记》,还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你想知道的故事,都在这里面,自己找吧。”就这样,在舅舅的“套路下,我只用了一个暑假就爱上了阅读。
从此以后我一直在阅读中成长。我要感谢舅舅的苦心,虽然他没有赠送给我有形的礼物,但是我在他的帮助下养成的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这又何尝 不是一种更珍贵的“馈赠” 这种馈赠点燃了我心中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更加茁壮地在阅读中成长。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要求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材料式全命题作文,一定要读出隐含在材料中的限制要求。结合材料可知,我们可以把“你”当作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物,也可以当作一个历史中的人物,也可以将其当作一个虚拟的人物。“馈赠”本义是以食物送人,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你的馈赠”是物质上的东西,还是精神.上的感染(通过行动传达出来的)。为什么馈赠 馈赠之后怎样 “点燃”用的是比喻义,就是将‘你的馈赠”比作漫天 的“星”,“我”即被‘点燃的对象,决定了文章要用第一人称叙事。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语文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虽有嘉肴(yáo) 兑(yuè)命
B.不知其旨(zhǐ)也 教学相长(zhǎng)也
C.自反(fǎn) 弗(fú)食
D.选贤与(yǔ)能 讲信修睦(mù)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选/贤与能 D.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壮有所用 D.不独子其子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二、填空题
5. 文常填空。
《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由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进行汇编而成的。戴圣,    时期经学家。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    ”。
6.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2)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3)男有分
古义:   今义:    
(4) 女有归
古义:   今义:   
三、默写
7.名句默写。
(1)《虽有嘉肴》中写重视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来明白道理的好处的句子是:   ,   ,   。
(2)《虽有嘉肴》中指出“教”和“学”之后才能认识到不足的句子是:   ,   。
(3)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4)《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句子是:    ,   。
四、语言表达
8.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100字。
五、名著导读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利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彼得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枪。
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枪“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中石头,跳到沟里去了。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拉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枪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
朱赫来两步就跑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那押送兵的脸上打下去。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摔在地上的保尔,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也就是这双强有力的手臂把保尔从地上扶起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主要情节。
(2)从文中可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语段阅读
(2023八下·固始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玉簪又名白萼、白鹤仙、玉泡花等,是典型的阴性植物。大多数花木在背阴处不易成活,①____,独自娇艳。玉簪虽清幽,却只在盛夏开花,至秋季凋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诸多学者对玉簪花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生物作用,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真菌等,②____。玉簪具有的药食、观赏价值,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10.在上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   
②   
1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七、综合性学习
12.(2023八下·焦作期末)全民阅读时代,学校组织“爱上阅读”阅读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可以对抗枯(zào)的生活,可以消除闭塞的思想,可以治愈浮(zào)的心灵。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____、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我们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大家都要踊跃参与到阅读中来,创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枯(zào)    
②浮(zào)    
③闭塞   
④踊跃    
(2)填入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目空一切 B.格物致知 C.相辅相成 D.叹为观止
(3)画线的语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八、文言文阅读
1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日:教学相长也。
(3)课文集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和,同
B.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守
C.将欲更弃之 更:再次
D.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感:被……感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谋闭而不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汪汪之声不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4)乙文中张元所说的“仁心”是哪句?在甲文中表现这种“仁心”的具体语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九、诗歌鉴赏
(2023八下·长沙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林逋(bū),北宋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他一生不愿做官,隐居西湖孤山,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山园小梅(其一)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②。
幸有微吟可相狎③,不须檀板④共金樽。
【注释】①暄妍:明媚美丽。 ②合断魂:应该销魂。 ③狎:亲近,玩赏。④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众芳的摇落来对比梅花的独自明媚,既咏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风采,也表现了梅花喜欢卖弄风情的特点,还用“尽”“独”等词特别强调了时序的变化。
B.颈联虚实结合,通过霜禽和粉蝶对梅的态度和情感,侧面描写梅花之美,霜禽与粉蝶都被梅花吸引却不敢贸然接近,对梅花既爱且恨。
C.全诗没有一个“梅”字,却句句写梅,寄寓自己的情怀。“微吟”实写“口中梅”,“微”字写出梅花的淡泊雅致。尾联诗意进一步深化,间接抒发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D.自古以来,大多数咏梅诗冷香,冷艳,给人距离感,像“梅雪争春未肯降”,而在这首诗里,梅的意象是温暖的、清丽的,可以亲近的,并且和人的精神交相辉映。
16.南宋王十朋称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诗句“压尽古今无诗才”,请你自选角度赏析。
十、现代文阅读
(2023八下·衡山期末)文学性文本阅读
呼伦贝尔银色的春天
艾平
①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②朋友从“晴光转绿苹”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得一脸惊讶——哎哟,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旧年的牧草从雪里钻出来,随风摇曳,马群的后面,冰碴儿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呼伦贝尔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
③呼伦贝尔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群山,由西南向东北纵贯其间。在大山的西面,就是茫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驱车,走向草原深处,一路看烟雪浩渺,苍穹浑然。脑海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通通被平坦旷远的地势摊平,遥看有,近却无。
④走出一百公里,伊和乌拉山像巨人一样,平地而起,出现在我们面前。此山诞生于远古的某一次地壳运动,海面成为草原,礁石升腾成山。和草原上的所有丘陵一样,这山的形状使人想起馒头,不同的是,在馒头的顶端,兀立着一排高大的岩石,像是长生天信手将一段长城放在了这里,恰好挡住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这里的牧民年年在山顶垒石插柳,建成一个大敖包。每到六月,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带着美酒和全羊,祭祀祈福,盼望草原风调雨顺,万物吉祥。此时,那些鲜艳的经幡凌空飘扬,把云染成了宝蓝色、明黄色、翠绿色。我们攀上岩石,向敖包献上洁白的哈达,以顺时针方向,绕敖包王圈,每人垒上一块石头,以示敬意。
⑤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
⑥我指给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缝中,溢出一缕缕苔藓样的污渍,那是鹰的粪便。鹰在这里做窝孵卵,是因为这里险峻又有阳光。岩石南北两面的温差很大,一块面包,在南面可以晒焦,在北面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岩石,果然感到一片温热,瞬间将身上的寒凉驱走。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
⑦一切仿佛都是长生天的杰作,伊和乌拉山脚下,九曲十八弯的海拉尔河缓缓流过。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那凛冽而又野性的河水,从山间奔涌直下,到了平坦的草原,就没了脾气,乖乖变成绣女手中的丝线,慢慢地在天鹅绒般的大地上缠绕,不知道绕了多少道弯,方依依不舍地远去。
⑧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展露美颜。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走下山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
⑨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儿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叶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是一抹幽幽的蓝。
⑩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
【微词典】熠熠(yì yì):形容闪光发亮。
17.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冰雪下的呼伦贝尔的春天的确来了?
18.你从第③段中画横线句联想到哪一句诗词?请写出原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文章结尾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意深刻。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十一、写作题
21.(2023八下·长沙期末)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的馈赠点燃了我》歌词中写道: 漫天的星空在闪烁,光洒满心中每个角落,是你的馈赠点燃了我,点燃了最简单的生活。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按题目要求作文;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字数不少于600;⑤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