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核心素养测试卷05 人体生理与健康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通用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概念核心素养测试卷05 人体生理与健康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通用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9 16:13: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测试卷05 人体生理与健康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答案】D
【解析】A、 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
B、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①号试管中依然有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预期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错误;
C、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馒头块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小,其中的淀粉通常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用馒头块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C错误;
D、①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2.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
D.人在平静呼吸: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出肺
【答案】C
【解析】A、人体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食物通过消化道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A说法错误。
B、人体的呼吸道自上而下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说法错误。
C、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C说法正确。
D、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所以,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入肺,D说法错误。
3.“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百分比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当多吃b层食物可以预防坏血病
B.图甲中c层主要的营养物质在图乙h部位开始消化
C.图甲中e层主要的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X曲线来表示
D.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A、“膳食宝塔中”b层为水果和蔬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适当多吃b层食物可以预防坏血病,A说法正确
B、图甲中c层为鱼肉类,含蛋白质丰富,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胃内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即图乙中的h部位,B说法正确。
C、图甲中e层主要的营养物质为脂肪,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可以用图乙中Z曲线来表示,C说法错误。
D、图乙中i处代表小肠,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D说法正确。
4.下图是某地男生、女生身高增长速度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和男生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相当
B.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始终比男生快
C.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始终比男生慢
D.女生约10.5岁、男生约12.5岁时身高增长较快
【答案】D
【解析】AD、女孩在9~11岁,男孩在11~13岁进入青春期,身高开始突增,男孩一般比女孩晚1~2年,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C、青春期之前,男女身高增长速度基本一致,进入青春期后男生的身高增长平均速度要比女生快,BC不符合题意;
5.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将逐步实施三胎生育政策,如图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由睾丸产生,卵细胞由卵巢产生
B.受精卵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
C.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D.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答案】B
【解析】A、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不符合题意;
B、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着床成功是怀孕的标志,符合题意;
C、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不符合题意;
D、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做第一性征,不符合题意。
6.矿工、交警等长期工作在粉尘多场所的人员容易患上尘肺,这是因为(  )
A.所有粉尘都能畅通地进入肺
B.呼吸道对空气没有清洁作用
C.粉尘使呼吸道变窄导致呼吸困难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D
【解析】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是有限的,并不能将所有的粉尘都阻挡、清除掉。长期生活在粉尘多的工所人员,因吸入大量灰尘,导致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积存灰尘,一段时间后肺内发生变化,形成纤维化,形成尘肺。尘肺患者因为肺部纤维化,降低了气体交换的有效面积,因此会出现呼吸困难,而不是呼吸道变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7.如图甲是人体呼吸运动模拟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压变化,图丙是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结构应处于收缩状态
B.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C.图乙CD过程中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
D.若图丙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F表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A、图甲中A橡皮膜模拟的是膈肌,根据箭头指示方向是在往上运动,因此可知是在模拟膈顶部上升,此时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图乙中D点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说明在D点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差为0,即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B正确;
C、图乙CD曲线处在横轴的下方,说明这个时间内肺内气压值减去外界气压值是负数,即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错误;
D、若图丙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当血液流经F处时,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此时二氧化碳含量是减少的,则说明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与肺泡在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则F表示的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D错误。
8.下列选项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选B。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不是包含关系,血液和血浆之间,血液和血细胞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故答案选:B
9.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要和氧气在细胞里来一场美丽的邂逅,这离不开循环系统的帮忙。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到达心脏的路径是:氧气→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一左心房
B.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
C.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处
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都是: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答案】D
【解析】A、氧气到达心脏的路径是:氧气→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一左心房。A不符合题意;
B、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B不符合题意;
C、体循环和肺循环中,通过肺部毛细血管处的气体交换和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都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D符合题意。
10.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血管Ⅱ的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部分血管Ⅲ内存在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需按压远心端
【答案】A
【解析】A、Ⅰ是动脉血管,不一定内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Ⅱ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B正确;
C、Ⅲ四肢静脉管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Ⅲ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的特点,颜色暗红,血流较慢,在远心端止血,D正确。
11.下列关于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具有排汗功能,也可以调节体温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分为表皮和真皮,都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C.皮试时感到疼痛,因为真皮内含有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情
D.皮肤损伤后能够愈合,主要是因为表皮的某些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答案】B
【解析】 A、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 ~15%,总面积为1.5~ 2平方米;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B符合题意;
C、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皮试须将药物送入真皮会感到疼痛,C不符合题意;
D、皮肤的表皮的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可使受伤后的皮肤愈合,D不符合题意。
12.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液中的部分血细胞和蛋白质可以滤过到原尿中。下列关于肾脏及肾脏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B.肾脏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C.人如果只有一个健康的肾脏,很难维持正常生活
D.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量会增加,还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答案】C
【解析】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人体通过排出尿液,及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同时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即肾脏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B不符合题意;
C、人如果只有一个健康的肾脏,也能维持正常生活,C符合题意;
D、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但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蛋白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蛋白质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血尿或蛋白尿,D不符合题意;
13.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如果发生病变,尿液中可能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
B.正常情况下③内有血细胞、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C.与②相比,④内流动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人体可以通过⑥中的尿液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答案】A
【解析】 A、若①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4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故③肾小囊腔内的原尿不含血细胞,不符合题意;
C、④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含有较多的氧气和较少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从⑥肾静脉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不符合题意。
14.小明在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下列对于这一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B.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C.引起小明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D.该过程可以说明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答案】B
【解析】A、看冬奥会比赛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看冬奥会比赛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才形成的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CD、看比赛时,大脑特别兴奋,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引起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该过程可以说明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C、D不符合题意;
15.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有关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耳蜗
B.有些人乘车、乘船时会发生晕车晕船现象,这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C.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咀嚼糖果可以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答案】A
【解析】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符合题意;
B、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就会发生晕车晕船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鼓膜位于外耳道和鼓室之间,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咽部。遇到大的声响或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张开嘴或咀嚼糖果,可使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以免将鼓膜振破。C不符合题意;
D、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咽部。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不符合题意。
16.甲、乙两人用餐后4小时内的血糖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正常的空腹血糖浓度为3.9 ~6.11nmol/L。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
A.用餐后血糖含量大幅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B.1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人体将多余的血糖排出体外
C.糖尿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正常人一定不会出现糖尿
D.甲可能患有糖尿病,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A
【解析】A、甲乙两人用餐后1小时血糖含量大幅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A符合题意;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因此1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有一部分正常人在大量进食以后,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图分析,甲的餐后血糖超过7.8mmol/ L,他可能患有糖尿病,但不是所有糖尿病都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胰岛素只是降糖的选择之一,一般情况下可以服用降糖的药物控制血糖, D不符合题意;
17.很多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下列关于疾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白细胞数量过多身体可能有炎症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引起巨人症
C.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D.食物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答案】B
【解析】A、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若体内出现炎症,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加快吞噬病菌的速率,A正确;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引起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引发巨人族,B错误;
C、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发的病毒性传染病,寄生在人体的T细胞内,C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物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D正确。
18.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我们科学应对。以下处理措施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大量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需要按压近心端止血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急救时,O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D.对心跳骤停的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答案】C
【解析】A、大量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可以判断为动脉出血,需要按压近心端止血,A不符合题意;
B、移植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所以,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最好用自身的皮肤,这样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的皮肤易于成活,B不符合题意;
C、急救时, O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只能接受O型血,C符合题意。
D、心肺复苏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施救,其步骤为:①打开患者气道、②人工呼吸、③胸外按压,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2010年国际上将心肺复苏的顺序①胸外按压、②打开患者气道、③人工呼吸,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D不符合题意。
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7到10天后,人体会产生两种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其产生时间和含量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发病后7~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
C.IgM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
D.接种疫苗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
【答案】D
【解析】A、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发病后7~14天,体内 IgM 抗体水平高于IgG抗体水平,14~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B不符合题意;
C、IgG抗体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后,在疫苗的刺激下,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D符合题意;
20.在一次人工呼吸的模拟训练中,李明同学采取了以下急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病人仰卧在空气流通、地面坚实的场所
B.保持病人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畅通
C.清除被救者口鼻内异物、污物和液体
D.捏紧被救者的鼻孔,口对口吹气和吸气
【答案】D
【解析】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可见D符合题意.
21.下列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生产日期等
B.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到连花清瘟胶囊
C.连花清瘟胶囊是中成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D.所有感冒患者都可以服用连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
【答案】A
【解析】A、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生产日期等,A正确;
B、连花清瘟胶囊有OTC标志是非处方药,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B错误;
C、“是药三分毒” 连花清瘟胶囊属于中成药,但是如果长期服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C错误;
D、 连花清瘟胶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 ,D错误。
22.在某校组织的消防演练中,小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附身弯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如图)。下列关于消防逃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演练中小敏的迅速反应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有关
B.烟雾中的某些挥发性物质会刺激鼻腔顶壁的嗅黏膜
C.警报声产生的声波可以使中耳中的鼓膜产生振动
D.在发生火灾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乘坐普通电梯逃离
【答案】D
【解析】A、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因此, 演练中小敏的迅速反应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有关,不符合题意;
B、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烟雾中的某些挥发性物质会剌激鼻腔顶壁的嗅黏膜,不符合题意;
C、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因此, 警报声产生的声波可以使中耳中的鼓膜产生振动,不符合题意;
D、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在遇到高温时,电梯厢容易失控变形卡住,大量烟气涌入电梯通道,极易造成烟囱效应”,还极易造成电路断电,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普通电梯逃离,符合题意。
23.“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永恒的主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野外被毒蛇咬伤,要迅速扎住伤口的远心端
B.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为伴随着吹气,伤者胸廓略有隆起,稍后气体能够从口排出
C.带有“OTC”标识的药物是非处方药,安全性高,可以随意服用
D.过量饮酒会导致红细胞增多,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答案】B
【解析】A、 若野外被毒蛇咬伤,要迅速扎住伤口的近心端,目的是延缓毒素流入心脏进而扩散至全身,A错误;
B、人工呼吸时伴随着吹起,伤者胸廓略有隆起,稍后气体能从口中排出,说明吹入的气体进入到伤者的肺中进行气体交换后从气管排出,这就是人工呼吸的有效的标志,B正确;
C、 带有“OTC”标识的药物是非处方药,患者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但不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来服用,C错误;
D、过量饮酒会引发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不会使红细胞增多;长期吸烟的人因过量的尼古丁进入身体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多,使得血液变粘稠,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D错误。
24.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溶液 清水 1%酒精 10%酒精 20%酒精
每10秒的心跳次数 42 36 18 死亡
A.该实验设置清水组是为了做对照实验
B.实验水蚤可随意选择体型大小不同的
C.同一只水蚤应先在酒精溶液中,后在清水中观察心率
D.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根据表格内容可知,生物小组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变量是酒精浓度,清水组的作用是形成对照,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符合题意;
B、为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除实验变量外,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因此实验水蚤应选择体型大小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酒精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
D、从表格中看出,酒精浓度越高,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不符合题意。
25.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新概念包括(  )。
①躯体健康 ②心理健康 ③道德健康 ④社会适应良好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精彩不断,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太空授课第二课中,王老师将冰墩墩玩偶抛向了叶老师,叶老师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飞来时,冰墩墩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A]和[D]的折射作用,在[   ]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得懂,看得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其中完成“听得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   。
(3)2022年10月,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天宫课堂河南省科技馆分课堂现场直播。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时,同学们热烈鼓掌。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C→⑥→⑧→G→   。
(4)三位“太空教师”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依然能在中国空间站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
【答案】(1)B;视网膜
(2)复杂;④;耳蜗
(3)E→F
(4)⑦;小脑
【解析】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A晶状体和D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B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的懂,看的明白,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图中④耳蜗,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北京主会场的同学们热烈鼓掌。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B视网膜(视觉感受器)→C视神经→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⑧下行神经纤维→G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F效应器(上肢的有关肌肉)。
(4)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27.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   所示,这属于第   道防线.
(2)若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   ,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1;一
(2)2;二
(3)抗体;三
(4)非特异性
【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1)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3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2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由分析可知给一些同学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4)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图1、2、3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28.资料一:吸烟的危害与烟草燃烧物的成分有关。烟草中的烟焦油可附着于吸烟者的支气管和肺泡表面,刺激并损害人体的呼吸功能;尼古丁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生物碱,它是香烟主要的成瘾源;①苯并芘是强致癌物,香烟中的苯并芘被吸烟者直接吸入或弥漫于室内,浓度很高,对周围人群也会产生危害。此外,香烟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的毒害也很大。近年,市面上的「淡味」和「低焦油」是商家炒作的卖点,但也有人认为,②它们的风险和普通香烟一样高。
资料二: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统计了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如如图所示。还有数据表明,由于人类个体不同,对烟草有毒物的耐受也不同,日吸烟量大于5支的每4个人里,约有1位死于肺癌。人体各器官都可能受到烟草有毒物的侵害而患病。
(1)根据资料一,烟草的有害物吸入肺部后,烟焦油会附着于图中的   点(填“A”/“B”);尼古丁只需通过   层细胞即可进入血液,并溶解在   中被运输到全身;一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后,血红蛋白优先与其结合,从而影响了人体对于   的运输。
(2)从肺泡进入血液的烟草有害物,它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最终将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3)根据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①的信息,若要避免苯并芘的吸入,除了自己不要吸烟,还应当避免   。
(4)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②,表达的只是一种观点。若要说服人,我们还要做的是   。
(5)分析曲线图中的数据,得出肺癌发病率的规律是  。
(6)以上资料不支持的说法是____。
A.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B.绝大部分烟民因肺癌致死
C.人类个体不同,对烟草有毒物的耐受也不同
D.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1)A;2;血浆;氧气
(2)左心房
(3)吸二手烟
(4)做实验收集数据,或查找资料提供数据
(5)年龄越大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6)B
【解析】(1)根据资料一可知,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吸入肺部后,烟焦油会附着于图中的A肺泡的内壁上;尼古丁进入毛细血管将溶解在血浆中被运输到全身;一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后,血红蛋白优先与其结合,从而影响了人体对氧气的运输;故第1空、A,第2空、2,第3空、血浆,第4空、氧气;
(2从肺泡进入血液的烟草有害物,通过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最终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故第1空、左心房;
(3)根据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①的信息可知,若要避免苯并芘的吸入,除了自己不要吸烟外,还应当避免待在有人吸烟的地方。故第1空、待在有人吸烟的地方(或吸二手烟)(意思对即可);
(4)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②,表达的只是一种观点。若要说服人,我们还要做实验收集数据,或查找资料提供数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故第1空、 做实验收集数据,或查找资料提供数据;
(5)分析曲线图1的数据可知,得出肺癌发病率的规律是,年龄越大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故第1空、年龄越大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
(6)A.以上资料可以得出的是吸烟导致肺癌发病率高,得出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但没有数据支持绝大部分烟民因肺癌致死,故B符合题意;
C.由于人类个体不同,对烟草的耐受性也不同,是因为人群具有基因的多样性,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相互协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故D不符合题意。
29.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的血压有利于维持人体健康生活。
(1)图1为正常成年人24小时血压监测结果,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在白天和夜间呈现的不同特点是:   ,所以医生建议在早晚不同时段监测血压。
(2)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通常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图2的[   ]
   进入主动脉,经分支后流经肱动脉。正常情况下人体能自主调节血压,主动脉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经②将信号传到[   ]   (填写结构名称)的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变化。
(3)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影响心脏、血管、肾脏等不同器官功能。
①高血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起心脏壁向内增厚,腔室变小。心脏舒张时,   (填“肺”或“体”)循环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影响毛细血管与肺泡的   ,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②长期的高血压病患者会造成图3肾单位结构中的[G]   受损,导致尿液中出现白蛋白,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
(4)引发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如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焦虑等。有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是   (多选)。
a.控制食盐摄入 b.适度进行运动 c.定期监测血压 d.保持紧张状态
【答案】(1)白天平均值高于夜间
(2)D;左心室;F;脑干
(3)肺;气体交换;肾小球
(4)abc
【解析】(1)分析图1可知,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在白天和夜间呈现的不同特点是:白天平均值高于夜间,所以医生建议在早晚不同时段监测血压。
(2)左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左心室舒张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进入主动脉的血液,一部分经过各级动脉到达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另一部分会暂时储存于
主动脉中。所以,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图2的D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经分支后流经肱动脉。
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壁被牵张的程度增大,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增高,神经冲动会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最后作用于心脏,使心脏的泵血量减少,血压降低。
(3)高血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起心脏壁向内增厚,腔室变小。当心脏舒张时,由于腔室小压力大,肺循环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影响血液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尿液中出现白蛋白,就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出现问题,所以[G]肾小球受损。 
(4)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故降低食盐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定期监测血压可以预防高血压,有问题及时就医。
30.图甲是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概念图,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请回答:
(1)A是   ;B指图乙中的[③]   ,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  。
(2)C是   ,它是在图乙中的[①]   内形成的。C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   ,然后缓慢地移动,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继续发育成的胎儿。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图乙中的[   ],该场所中,胎儿和母体通过   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4)一般来说,从C的形成到a过程的发生大约经历38周,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从图乙中的[   ]产出,产出的过程称为   。
【答案】(1)精子;卵巢;雌性激素
(2)受精卵;输卵管;胚胎
(3)②;胎盘
(4)④;分娩
【解析】(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图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a是分娩过程。图乙中①是输卵管,②是子宫,③是卵巢,④是阴道。故答案为:精子;卵巢;雌性激素;
(2)C是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受精以后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成多细胞的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发育成胎儿。故答案为:受精卵;输卵管;胚胎;
(3)②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胎儿生活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_胎盘和脐带_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故答案为:②;胎盘;
(4)胎儿发育成熟大约需要280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故答案为:④;分娩。
3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消化、吸收和利用影响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彻底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   (腔室),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部分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出现异常。
(3)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我国科学家将一种能分泌胰岛素的人工胰岛β细胞成功移植到糖尿病模型鼠中,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
比较发现,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于A组小鼠的,但仍   C组小鼠的,说明   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将人胰岛素基因利用生物技术转入大肠杆菌中,使相应大肠杆菌能产生胰岛素,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人体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C.该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D.这一事实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答案】(1)胰液;右心房;线粒体
(2)肾小管的重吸收
(3)高于;移植人工胰岛β细胞
(4)A
【解析】(1)结合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根据分析中的血液循环途径图解,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肠部的毛细血管,再经肠静脉,到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部分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多余的部分可在肝脏合成肝糖原,在肌肉合成肌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贮存备用。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异常。
(3)分析实验结果图,B组小鼠的曲线位于A组和C组之间,由此可得出: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
于A组小鼠的,但仍高于C组小鼠的,说明移植人工胰岛β细胞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A.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体内糖代谢的激素,B正确。
CD.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这也说明了胰岛素基因控制着胰岛素的形成,CD正确。
故答案为: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测试卷05 人体生理与健康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2.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
D.人在平静呼吸: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出肺
3.“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百分比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当多吃b层食物可以预防坏血病
B.图甲中c层主要的营养物质在图乙h部位开始消化
C.图甲中e层主要的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X曲线来表示
D.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4.下图是某地男生、女生身高增长速度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和男生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相当
B.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始终比男生快
C.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始终比男生慢
D.女生约10.5岁、男生约12.5岁时身高增长较快
5.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将逐步实施三胎生育政策,如图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由睾丸产生,卵细胞由卵巢产生
B.受精卵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着床
C.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D.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6.矿工、交警等长期工作在粉尘多场所的人员容易患上尘肺,这是因为(  )
A.所有粉尘都能畅通地进入肺
B.呼吸道对空气没有清洁作用
C.粉尘使呼吸道变窄导致呼吸困难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7.如图甲是人体呼吸运动模拟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压变化,图丙是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结构应处于收缩状态
B.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C.图乙CD过程中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
D.若图丙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F表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8.下列选项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9.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要和氧气在细胞里来一场美丽的邂逅,这离不开循环系统的帮忙。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到达心脏的路径是:氧气→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一左心房
B.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
C.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处
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都是: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10.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Ⅰ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血管Ⅱ的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部分血管Ⅲ内存在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需按压远心端
11.下列关于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具有排汗功能,也可以调节体温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分为表皮和真皮,都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C.皮试时感到疼痛,因为真皮内含有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情
D.皮肤损伤后能够愈合,主要是因为表皮的某些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12.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液中的部分血细胞和蛋白质可以滤过到原尿中。下列关于肾脏及肾脏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B.肾脏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C.人如果只有一个健康的肾脏,很难维持正常生活
D.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尿量会增加,还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13.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如果发生病变,尿液中可能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
B.正常情况下③内有血细胞、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C.与②相比,④内流动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人体可以通过⑥中的尿液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14.小明在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时,心跳加快、面红耳赤。下列对于这一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B.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C.引起小明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D.该过程可以说明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15.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有关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耳蜗
B.有些人乘车、乘船时会发生晕车晕船现象,这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C.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咀嚼糖果可以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16.甲、乙两人用餐后4小时内的血糖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正常的空腹血糖浓度为3.9 ~6.11nmol/L。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
A.用餐后血糖含量大幅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B.1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人体将多余的血糖排出体外
C.糖尿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正常人一定不会出现糖尿
D.甲可能患有糖尿病,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7.很多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下列关于疾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白细胞数量过多身体可能有炎症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引起巨人症
C.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D.食物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18.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我们科学应对。以下处理措施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大量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需要按压近心端止血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急救时,O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D.对心跳骤停的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7到10天后,人体会产生两种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其产生时间和含量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发病后7~30天,体内IgG抗体水平高于IgM抗体水平
C.IgM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
D.接种疫苗可让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
20.在一次人工呼吸的模拟训练中,李明同学采取了以下急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病人仰卧在空气流通、地面坚实的场所
B.保持病人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畅通
C.清除被救者口鼻内异物、污物和液体
D.捏紧被救者的鼻孔,口对口吹气和吸气
21.下列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生产日期等
B.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到连花清瘟胶囊
C.连花清瘟胶囊是中成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D.所有感冒患者都可以服用连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
22.在某校组织的消防演练中,小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附身弯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如图)。下列关于消防逃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演练中小敏的迅速反应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有关
B.烟雾中的某些挥发性物质会刺激鼻腔顶壁的嗅黏膜
C.警报声产生的声波可以使中耳中的鼓膜产生振动
D.在发生火灾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乘坐普通电梯逃离
23.“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永恒的主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野外被毒蛇咬伤,要迅速扎住伤口的远心端
B.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为伴随着吹气,伤者胸廓略有隆起,稍后气体能够从口排出
C.带有“OTC”标识的药物是非处方药,安全性高,可以随意服用
D.过量饮酒会导致红细胞增多,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24.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溶液 清水 1%酒精 10%酒精 20%酒精
每10秒的心跳次数 42 36 18 死亡
A.该实验设置清水组是为了做对照实验
B.实验水蚤可随意选择体型大小不同的
C.同一只水蚤应先在酒精溶液中,后在清水中观察心率
D.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25.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新概念包括(  )。
①躯体健康 ②心理健康 ③道德健康 ④社会适应良好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精彩不断,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太空授课第二课中,王老师将冰墩墩玩偶抛向了叶老师,叶老师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飞来时,冰墩墩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A]和[D]的折射作用,在[   ]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得懂,看得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其中完成“听得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   。
(3)2022年10月,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天宫课堂河南省科技馆分课堂现场直播。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时,同学们热烈鼓掌。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C→⑥→⑧→G→   。
(4)三位“太空教师”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依然能在中国空间站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
27.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   所示,这属于第   道防线.
(2)若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   ,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8.资料一:吸烟的危害与烟草燃烧物的成分有关。烟草中的烟焦油可附着于吸烟者的支气管和肺泡表面,刺激并损害人体的呼吸功能;尼古丁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生物碱,它是香烟主要的成瘾源;①苯并芘是强致癌物,香烟中的苯并芘被吸烟者直接吸入或弥漫于室内,浓度很高,对周围人群也会产生危害。此外,香烟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的毒害也很大。近年,市面上的「淡味」和「低焦油」是商家炒作的卖点,但也有人认为,②它们的风险和普通香烟一样高。
资料二: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统计了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如如图所示。还有数据表明,由于人类个体不同,对烟草有毒物的耐受也不同,日吸烟量大于5支的每4个人里,约有1位死于肺癌。人体各器官都可能受到烟草有毒物的侵害而患病。
(1)根据资料一,烟草的有害物吸入肺部后,烟焦油会附着于图中的   点(填“A”/“B”);尼古丁只需通过   层细胞即可进入血液,并溶解在   中被运输到全身;一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后,血红蛋白优先与其结合,从而影响了人体对于   的运输。
(2)从肺泡进入血液的烟草有害物,它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最终将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3)根据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①的信息,若要避免苯并芘的吸入,除了自己不要吸烟,还应当避免   。
(4)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②,表达的只是一种观点。若要说服人,我们还要做的是   。
(5)分析曲线图中的数据,得出肺癌发病率的规律是  。
(6)以上资料不支持的说法是____。
A.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B.绝大部分烟民因肺癌致死
C.人类个体不同,对烟草有毒物的耐受也不同
D.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9.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的血压有利于维持人体健康生活。
(1)图1为正常成年人24小时血压监测结果,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在白天和夜间呈现的不同特点是:   ,所以医生建议在早晚不同时段监测血压。
(2)血压是指动脉血压,通常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图2的[   ]
   进入主动脉,经分支后流经肱动脉。正常情况下人体能自主调节血压,主动脉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经②将信号传到[   ]   (填写结构名称)的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变化。
(3)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影响心脏、血管、肾脏等不同器官功能。
①高血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起心脏壁向内增厚,腔室变小。心脏舒张时,   (填“肺”或“体”)循环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肺淤血,影响毛细血管与肺泡的   ,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②长期的高血压病患者会造成图3肾单位结构中的[G]   受损,导致尿液中出现白蛋白,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
(4)引发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如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焦虑等。有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是   (多选)。
a.控制食盐摄入 b.适度进行运动 c.定期监测血压 d.保持紧张状态
30.图甲是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概念图,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请回答:
(1)A是   ;B指图乙中的[③]   ,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  。
(2)C是   ,它是在图乙中的[①]   内形成的。C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   ,然后缓慢地移动,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继续发育成的胎儿。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图乙中的[   ],该场所中,胎儿和母体通过   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4)一般来说,从C的形成到a过程的发生大约经历38周,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从图乙中的[   ]产出,产出的过程称为   。
3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消化、吸收和利用影响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彻底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   (腔室),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部分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出现异常。
(3)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我国科学家将一种能分泌胰岛素的人工胰岛β细胞成功移植到糖尿病模型鼠中,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
比较发现,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于A组小鼠的,但仍   C组小鼠的,说明   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将人胰岛素基因利用生物技术转入大肠杆菌中,使相应大肠杆菌能产生胰岛素,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人体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C.该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D.这一事实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