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件)(共52张PPT) 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件)(共52张PPT) 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2 13: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地球的半径为6400千米
物体的几何尺度
仙女座大星云距离我们约为220万光年
物体的几何尺度
上海市的金茂大厦高420.5米
物体的几何尺度
我国的长江长约6400千米
物体的几何尺度
物体的几何尺度
距离
半径


怎样比较长度?
小红家
小明家
到学校480步
到学校450步
长度单位
常用单位:
1km= m 1m = dm
1dm= cm 1cm= mm
1mm= m 1 m= nm
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米(m)
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 m)、纳米(nm)
换算关系:
10
10
10
103
103
103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①0.87km= m。
②49cm= m。
③1.7m= cm
870
0.49
练习:
170
2.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支铅笔长18.25 。
一层楼高3.0 。
一枚硬币厚度约2.5 。
cm
m
mm
体验·认识
体验一:观察直尺上的1米、1分米、1厘米的各有多长。
体验二:人体上近似的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
1 cm
1 dm
1m
观察·尝试
2.估计一下老师的身高。
1.比较中心的圆哪一个大一些?
测量长度的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选: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2.会放: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刻度尺要放正 ,不能倾斜。
思考: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1
2
3
4
5
6
cm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数字: 准确值 + 估计值
0
1
2
3
4
5
6
cm
3.26cm
准确值
估计值
5.会记: 测量结果=数值+单位
物体长度:3.26 cm
实验·探究:测量木块的长度
探究活动安排:每小组同学共同参与,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并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汇报测量结果。
可供选用的器材: 刻度尺、木块
2.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
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等。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思维体操
1.如何直接测出硬币的直径。
2.如何测出铜丝的直径。
辅助工具法
累积法
体积
符号:V
国际单位:m3
常用单位:dm3 cm3 L ml
1 m3=103dm3
1dm3=103cm3
1L=1dm3
1ml =1cm3
换算关系:
体积的测量
如何测出液体的体积?
1.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量液体时,量筒应平放在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相平;与凸形液面的顶相平。
量筒的使用方法
视线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怎么测量它的体积
思考
排水法
实验·探究:测量石块的体积。
探究活动安排: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完成,并记录测量结果,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汇报测量结果。
可供选用的器材: 量筒、水、石块、棉线、铁丝等。(注意:量筒容易倾倒破碎,不用时请放倒!)
学有所得
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体积的测量、
学习物理的方法
观察法、探讨法、实验探究等
其它收获
谢谢大家!
体积测量方法
测量长、宽、高
石块的体积如何测?
液体的体积如何测?
量筒和量杯可以测量液体或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量筒和量杯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体的底相平,或与凸形液面的顶相平。
量筒和量杯读数方法
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安排:1..测量石块的体积。2.测量蜡块的体积。小组集体讨论测量方案,每组选一位同学为小组长负责分工和协调工作,每小组完成其中两项任务,自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并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汇报测量结果。
可供选用的器材: 量筒、烧杯、水、石块、蜡块等。请注意量筒不用时请放倒。
谢谢大家!
观察·发现
什么是有效数字?
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读数字组成的数,叫做有效数字。
0
1
2
3
4
5
6
cm
测量结果34.2mm中,由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数据中的3和4是从刻度尺上准确读出的,是有效数字,2虽然是估读出来的,但它告诉我们物体的最末边缘处于34mm和35mm之间,且更靠近34mm,所以2也是有效数字。
0
1
2
3
4
5
6
cm
测量结果34.0mm, 数据中的0是估读出来的,它告诉我们物体的最末边缘正好处于34mm的刻线上,不左也不右,所以0也是有效数字。
0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cm
正确使用刻度尺
第一步:观察刻度尺的0刻度线和分度值。
0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cm
第一步:观察刻度尺的0刻度线和分度值。
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
0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cm
第二步:刻度尺的0刻度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薄尺
厚尺
0
1
2
3
4
5
6
cm
第三步: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观测点。
1
0
2
3
4
5
6
cm
第四步: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带好单位。
1
0
2
3
4
5
6
cm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3 4
0.2
mm
物体的长记为:34.2 mm
1
0
2
3
4
5
6
cm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3.4
0.02
cm
物体的长记为:3.42 cm
0
1
2
3
4
5
6
cm
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等。
误差与错误的关系: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粗心大意等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但可尽量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科学窗
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1光年等于光在1年中的行程,约为9.46×1015m。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0
1
2
3
4
5
6
cm
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0
1
2
3
4
5
6
cm
0
1
2
3
4
5
6
cm
体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