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人体的呼吸、运输与排泄—【名师导航】备考2024生物中考一轮考点突破学案(吉林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2人体的呼吸、运输与排泄—【名师导航】备考2024生物中考一轮考点突破学案(吉林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11:48: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人体的呼吸、运输与排泄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1 呼吸系统 ☆
考点2体内的气体交换 ☆☆
考点3血液、血管与血液循环 ☆☆☆
考点4 心脏的结构 ☆☆☆
考点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
考点一: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①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②使进入肺的气体清洁 、温暖、湿润。
3、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肺泡外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5、痰的形成:痰是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所黏着的尘粒、细菌等组成,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6、呼吸系统疾病有哮喘,支气管感染,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尘肺是粉尘较多场所的职业病。
7、食物经过咽进入食道,空气经过咽进入喉。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考点一 呼吸系统
◇典例1:【(2023·长岭模拟)】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
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变式训练
1. 【2023甘肃武威等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
A. 咽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肺泡
2. 【2023四川广安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 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C. ⑥扩张时完成呼气
D. ②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3.(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请标出图中序号所示结构名称:[①]   ;[③]   。
(2)[⑥]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   的场所。人体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   。
1.呼吸道对外界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当空气污染程度超过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时,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2.呼吸道的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器官,咽的会厌软骨能够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考点二:体内的气体交换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两过程。
2、呼吸运动的原理:
口诀:吸收大大小,呼舒小小大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胸廓容积的变化是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收缩 和 舒张 的结果。
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增大----肺气压下降 ----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
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呼吸肌舒张) ----胸廓缩小 ----肺容积缩小----肺气压升高 ----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呼吸运动 肋间肌、膈肌 胸廓 肺
容积 气压
吸气 收缩 扩大 增大 降低
呼气 舒张 缩小 缩小 升高
3、注意事项:
1)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也就是前后、左右径的变化),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当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张;舒张时相反。
2)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与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4、呼吸频率:每分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大约16次/分钟。
5、胸围差=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测三次,取最大值。
6、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以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吸入气和呼出气中均为氮气含量最多,约为78%。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仍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7、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被利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注意: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人体中氧气浓度最高处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是组织细胞)。
8、呼吸全过程
氧气
外界空气 肺 肺部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组织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9、人体呼吸的意义:吸入氧,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
■考点二体内的气体交换
◇典例2:(2023·长岭模拟)人体呼吸时,膈顶部会上升或下降,当隔顶部上升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肺内气体压力增大 B.肺收缩
C.胸腔容积扩大 D.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变式训练
1.(2021·吉林)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C.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D.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2. (2023·长岭模拟)如图是人在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时:呼气,肋间外肌收缩 B.b→c时:吸气,隔顶下降
C.c→d时:肺内气压持续增加 D.d→e时:胸廓容积减小
3. 【2023湖南邵阳真题】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B.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 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D.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线粒体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外界气体 肺 肺部毛细血管 组织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肺的通气 肺的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人体内氧气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考点三: 血液、血管与血液循环
一、血液
1、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2、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后者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3、新鲜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白色,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若不加抗凝剂,会发生血液凝固现象(血块+血清)。
4、血浆主要成分是水(90%),另外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5、区分三种血细胞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RBC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运输氧 贫血
白细胞WBC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包围、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PLT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看不见) 止血和加速凝血 多-血栓少-血友病
6、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有红细胞,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如组织细胞处)。
7、血液的功能: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8、有运输作用的是血浆和红细胞,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红细胞运输氧。
9、流动的组织(结缔组织)-血液 ,血液化验单上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都叫贫血。应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有可能有炎症。血友病患者一旦有伤口便会血流不止,是由于血小板过少。
10、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包括 A型 B型、 AB型和 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注意量要少,速度要慢。O型可输给任何血型,AB型可接受任何血型血液。
11、一次献血不超过400毫升左右不会影响健康。健康成年人每6个月可以献血400毫升。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二、血管
1、血管分为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血管 血流方向 管壁厚薄 管腔大小 弹性 血流速度 有无瓣膜 分布 压力
动脉 心脏 全身 厚 小 大 快 无 较深 较高
静脉 全身 心脏 薄 大 小 慢 有 较浅 最低
毛细血管 动脉 静脉 最薄 最小 最小 最慢 无 广泛 较低
2、毛细血管作用:进行物质交换。其特点有:(1)数量多,分布广泛;(2)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 单行通过;(3)管壁 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4)血流速度 最慢。
3、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要用浸湿的棉絮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其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和防止小鱼乱动。实验中要注意: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低倍显微镜下判断的理由)。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血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
三、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汇合。
3、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口服药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到达发病部位需经过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首先回到右心房,经过心脏至少两次,到达发病部位。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首先回到右心房,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由肺排出,其它废物至少经过心脏2次由肾脏或皮肤排出。氧气首先进入左心房。
4、人体通过体循环,在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处,把营养物质和氧气送给细胞使用,并将细胞产生的 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通过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6、心肌的血液供应通过冠脉循环。
■考点三 血液、血管与血液循环
◇典例1:(2023·白山模拟)房间隔(心房与心房之间的隔膜)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常见类型,患者心脏的左右心房的血液可流通,这将导致下列哪种变化?(  )
A.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 B.心脏血液倒流
C.血液中营养物质减少 D.心室收缩能力差
◆变式训练
1.(2023·宁江模拟)下列血液成分中能提供DNA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 【2023山东临沂真题】下表是四位同学血常规检查中某一项目的检查结果。据表作出的初步诊断错误的是( )
性别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正常值
甲 女 红细胞计数 3.0×1012个/L 3.5×1012~5.0×1012个/L
乙 女 白细胞计数 15×109个/L 4.0×109~10.0×109个/L
丙 女 血小板计数 0.5×1011个/L 1.0×1011~3.0×1011个/L
丁 女 血红蛋白 90g/L 110~150g/L
A. 甲——贫血 B. 乙——有炎症
C. 丙——血液不易凝固 D. 丁——坏血病
3.(2023·吉林)某AB型血的患者大量失血,遵循安全输血原则应给该患者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4. 【2023湖南邵阳真题】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I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 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C. 血管Ⅲ内都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可按压近心端止血
5. 【2023湖南益阳真题】生物体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不断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排出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从外界获取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依次经过心脏的___________(填字母)后被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流经肺后变成___________血,再经体循环流向全身各处。组织细胞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与毛细血管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密不可分。(答2点)
(2)人体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作用,释放出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3)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由图中的[___]所在器官和皮肤中的汗腺分别形成尿液、汗液后排出,二氧化碳则由图中[___]所在器官排出(填数字)。
1.三种血细胞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也只有白细胞能够提取细胞核DNA。贫血有2种类型:红细胞数量不足和血红蛋白含量不足。
2.一般是毛细血管一段与小动脉相连,另一端连接小静脉,但肾单位的肾小球例外,两端都是小动脉,并且都流动脉血。
3.在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考点四: 心脏的结构
1、心脏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功能: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输送血液的泵。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左心室壁最厚,是因为左心室收缩,完成体循环,路线最长。
2、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室 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 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上房下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房连静,室连动)
3、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动脉中没有瓣膜,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
4、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
5、心脏中的血流方向: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6、心血管健康除了受遗传等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7、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
■考点四 心脏的结构
◇典例1:【2023新疆真题】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②的腔壁比①的腔壁厚 B. ②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
C. ③和④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③和④内流的是静脉血
◆变式训练
1. 【2023湖南怀化真题】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主动脉,内流静脉血 B. ④⑤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⑥是右心室,其壁最厚 D. ⑦为右心房,是肺循环的起点
2. 【2023云南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心室是(  )
A. a B. b C. c D. d
1.辨认左心室最可靠的是判断心肌最发达部分(心室壁)空腔为左心室。凡是与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动脉血。凡是与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静脉血。
考点五: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尿的形成和排出:
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指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故排便不是排泄)。
2、途径:
(1)皮肤(出汗):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呼出气体):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排尿):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4、肾单位: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人体共有200多万个。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5、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6、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
两端都是动脉血管的是肾小球。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出球小动脉。
7、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形成了尿液,包括 水、尿素、无机盐。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8、区别:血液 血浆 原尿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肾小球 肾小管
区别: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不含血细胞,有葡萄糖、尿素);
原尿(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有葡萄糖和尿素);
尿液(无葡萄糖,尿素含量高)。
9、排尿意义:排出 废物,调节体内水和 无机盐 的平衡,维持 组织细胞 的功能
10、蛋白尿和血尿是肾小球病变,糖尿是肾小管和胰岛病变,需注射胰岛素。
11、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尿液只有1.5升,主要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考点五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典例1:(2023·吉林)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具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变式训练
1.(2023·宁江模拟)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分别流动着(  )
A.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 B.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2. 【2023广东真题】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2020·吉林)下列与排泄无关的器官或系统是(  )
A.泌尿系统 B.小肠 C.呼吸系统 D.皮肤
4. 【2023湖南岳阳真题】取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列表如下(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排汗也能排出体内的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汗液的蒸发还具有调节_______的作用。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有吸收作用,消化系统中类似此作用的最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2)原尿中的蛋白质与血浆中的蛋白质在含量上存在巨大差别,原因是________。
(3)相比原尿,无机盐在尿液中的含量上升近1.5倍,而尿素却上升60倍。原因是_________。
(4)尿毒症患者移植肾脏后,还需长期服用免疫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药物。
1.尿的生成是不间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因为膀胱有存储尿液的作用。
2.肾小球两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
3.原尿与血液相比,就是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原尿与血浆相比,就是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人体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肾小管病变,使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
1. 【2023山东临沂真题】当人们吸入含有甲型流感病毒的空气时,该病毒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的途径是( )
A. 口→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口→咽→喉→气管→肺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2. 【2023湖南岳阳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呼吸频率加快 B. 呼吸深度加强
C. 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 D. 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
3. 【2023湖北宜昌真题】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23湖南株洲真题】质量较差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细菌、粉尘等,而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吸气导致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减小
B. 含有脂多糖的细菌经过呼吸道到达肺,导致肺损伤
C. 肺损伤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 该现象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5. 【2023湖南益阳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 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
C. 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作支架有利于气流顺畅通过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6.【2023长春模拟】一位A型血患者因大量失血被送往医院急救,医院应给他输入的血液是(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以上血型均可
7.(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一部分,箭头为血流方向,请据图判断,血管P和Q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毛细血管
8. 【2023山西晋中真题】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以下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  )
A. 氧 B. 葡萄糖 C. 氨基酸 D. 无机盐
9. 【2023湖南益阳真题】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关于献血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献血时应从静脉血管采血 B. 严重贫血的人应输入血小板治疗
C. 异型输血容易导致红细胞凝集 D. 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10. 【2023山东临沂真题】下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请判断标号③所指的血管是( )
A. 小动脉 B. 小静脉
C. 毛细血管 D. 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
11. 【2023山东滨州真题】如图表示人体某部位血管及血流方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C内流动脉血,则B一定是肺部毛细血管
B. 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则A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C处
C. 若B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D. 若B处被毒蛇咬伤,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
12. 【2023广东真题】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 全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 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 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13. 【2023·长岭模拟】小明整理的同一章、同一观点的部分笔记,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钙的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 静脉血管中都有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C.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产生血液流动的动力
D. 输血的血液取自献血者的动脉血管,是因为动脉的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14.(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5. 【2023山东泰安真题】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解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I]动脉瓣可防止静脉血逆流回[b]左心室
②[II]房室瓣可防止动脉血逆流回[a]右心房
③[b]左心室壁最厚与将血液泵入[3]主动脉并运送至全身相适应
④扎紧[2]下腔静脉,向[1]上腔静脉注水,水从[4]肺动脉流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2023山西晋中真题】下图表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两个部位的气体交换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代表氧,b代表二氧化碳
B. 血管c中的血液经血管d流入右心房
C. 血液流经血管e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 血管c、e的管壁较厚,管内血流速度较快
17. (2023·长岭模拟)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
A.过滤作用和吸收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吸收作用和分解作用 D.分解葡萄糖
18. 【2023山东滨州真题】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下列生理活动属于排泄的是(  )
①呼气 ②排便 ③排尿 ④排汗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19. 【2023重庆真题】下图示泌尿系统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①肾脏 B. ②输尿管 C. ③膀胱 D. ④尿道
20. (2023·长岭模拟)如表数据是取自人体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克/100毫升)。则样品②是(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① 0.03 0.10 0.9 8.00
样品② 0.03 0.10 0.9 0
样品③ 1.8 0 1.1 0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21. 【2023山东泰安真题】四种物质在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血浆 原尿 尿液
尿素 003 0.03 1.8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A. 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
B. 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C.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和无机盐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 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
22. 【2023湖北宜昌真题】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注入石蜡油防止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B. 一个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C. 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不可能有大分子蛋白质
D. 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与③中的相比,尿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23.(2021·长春)如图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血永久涂片时用到的仪器、实验步骤及显微镜下的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使用图甲中指定倍数的目镜和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2)图乙表示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图丙所示为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欲将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4)图丁所示为观察到的血细胞,其中表示红细胞的是   (填序号)。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填细胞结构)。
24.(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循环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含氧量的角度看,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是含氧量少的   。
(2)结构D内液体形成的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主要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3)在血管G内的营养物质中,   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消化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中被吸收进血液的。
25.(2023·长岭模拟)如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A、C比较,血管B的结构特点是   .
(2)若A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则B是   处的毛细血管网;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3)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A、C内流动的都是   血,C内血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   .
(4)若B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所示血管为   ,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5)若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C内流动的是   血。
(6)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C内血液与A内血液相比较,除二氧化碳外,含量明显增加的是   .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气管 C.鼻 D.喉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呼吸道和肺 B.气管和肺
C.气管、支气管和肺 D.鼻、气管和肺
3.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今年春季,河西走廊多次遭遇大风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后,还要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支气管、气管、肺泡
C.气管、肺泡、支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5.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检测,常通过测定肺活量来反映肺功能的强弱。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 )
A.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扩大 B.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
C.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 D.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缩小
6. 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外界空气进入⑥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C. 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②会引起剧烈咳嗽
D. 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7.人体内肺泡可以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目多,扩大了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C.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8.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 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
C. 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 结构C模拟的是肺
9.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 B. 白细胞可以运输二氧化碳
C. 血小板可以吞噬病菌 D. 红细胞能促进止血和凝血
10.下列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B.毛细血管分布最广,内径很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C.血液的流向为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11.下图是人体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 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 B. 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 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 D.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3.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其构成是( )
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 血浆、红细胞
C.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 血浆、血细胞
1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其中能够吞噬病菌促进止血的血细胞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②、③
15.下列属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
A.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管壁厚,弹性大
C. 管内血流速度快 D. 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16.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7.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排出尿液
C. 排出汗液 D. 排出食物残渣
18.【2023湖南株洲真题】有关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路径为: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 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C. 人体排尿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 人体通过汗腺可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
19.经常憋尿不利于身体健康,暂时存尿液的器官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甲、乙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丙图表示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D模拟的是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___________(填“吸气”还是“呼气”);
(3).丙图中[③]是___________;图中[④]是___________,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后,E→F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1.(2021·吉林)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图1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3是尿的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折线图;图4是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填序号),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填序号)。
(2)图2中a是   (填结构名称)。依据图3,分析a、肾小囊、b中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具有   作用。
(3)如果人体糖分摄入量正常,图11中①结构没有发生病变,但尿液中却出现了葡萄糖,最可能的原因是   分泌不足,形成糖尿。
(4)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动脉血变为   。由图4可知,血液最终回到心脏的   。
(5)人体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的反射。
22.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运动时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至关重要。下图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为保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学校食堂为学生们准备了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中的淀粉从图一中的____(填标号)开始消化,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在图一中的______(填标号)被吸收。
(2)颖梦同学在跑操时,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首先经图二中的______(填标号)血管流回心脏,之后通过体循环将氧气送达肌肉细胞处,最终在细胞的 _______中参与呼吸作用。
(3)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做到健康运动: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备考指南
知识清单
co2
o2
co2
o2
co2
o2
co2
o2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人体的呼吸、运输与排泄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1 呼吸系统 ☆
考点2体内的气体交换 ☆☆
考点3血液、血管与血液循环 ☆☆☆
考点4 心脏的结构 ☆☆☆
考点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
考点一: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①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②使进入肺的气体清洁 、温暖、湿润。
3、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肺泡外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5、痰的形成:痰是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所黏着的尘粒、细菌等组成,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6、呼吸系统疾病有哮喘,支气管感染,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尘肺是粉尘较多场所的职业病。
7、食物经过咽进入食道,空气经过咽进入喉。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考点一 呼吸系统
◇典例1:【(2023·长岭模拟)】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
C. 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 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答案】A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训练
1. 【2023甘肃武威等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
A. 咽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肺泡
【答案】D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之后,还要经过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3四川广安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 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C. ⑥扩张时完成呼气
D. ②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答案】C
【解析】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故A正确。
B.肺通气是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故B正确。
C.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⑥肺扩张时完成吸气,故C错误。
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所以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故D正确。
故选C。
3.(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请标出图中序号所示结构名称:[①]   ;[③]   。
(2)[⑥]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   的场所。人体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   。
【答案】(1)鼻;喉
(2)肺;气体交换;氧气
【解析】题图分析,题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1)分析题图,①和③所示结构分别是鼻、喉。
故填:鼻;喉。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人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变成动脉血。
故填:肺;气体交换;氧气。
1.呼吸道对外界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当空气污染程度超过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时,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2.呼吸道的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器官,咽的会厌软骨能够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考点二:体内的气体交换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两过程。
2、呼吸运动的原理:
口诀:吸收大大小,呼舒小小大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胸廓容积的变化是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收缩 和 舒张 的结果。
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容积增大----肺气压下降 ----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
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呼吸肌舒张) ----胸廓缩小 ----肺容积缩小----肺气压升高 ----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呼吸运动 肋间肌、膈肌 胸廓 肺
容积 气压
吸气 收缩 扩大 增大 降低
呼气 舒张 缩小 缩小 升高
3、注意事项:
1)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也就是前后、左右径的变化),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当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张;舒张时相反。
2)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与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4、呼吸频率:每分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大约16次/分钟。
5、胸围差=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测三次,取最大值。
6、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以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吸入气和呼出气中均为氮气含量最多,约为78%。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仍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7、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被利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注意: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人体中氧气浓度最高处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是组织细胞)。
8、呼吸全过程
氧气
外界空气 肺 肺部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组织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9、人体呼吸的意义:吸入氧,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
■考点二体内的气体交换
◇典例2:(2023·长岭模拟)人体呼吸时,膈顶部会上升或下降,当隔顶部上升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肺内气体压力增大 B.肺收缩
C.胸腔容积扩大 D.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答案】C
【解析】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膈顶部上升时,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变大,完成呼气。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变式训练
1.(2021·吉林)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C.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D.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答案】D
【解析】从表格中看出,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主要区别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0.03%→4%),氧气含量减少(21%→16%)。
故答案为:D。
2. (2023·长岭模拟)如图是人在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时:呼气,肋间外肌收缩 B.b→c时:吸气,隔顶下降
C.c→d时:肺内气压持续增加 D.d→e时:胸廓容积减小
【答案】B
【解析】AC、分析题图,题图是人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a→b和c→d阶段,肺容积逐渐变小,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都舒张,胸廓和肺的容积都变小,肺内气压先增加再下降至与外界大气压平衡。A、C不符合题意;
BD、分析题图,b→c和d→e阶段,肺容积逐渐增大,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都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和肺都扩大。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 【2023湖南邵阳真题】如图是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B.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 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D.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A.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A正确。
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途径是:组织细胞→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可见,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
C.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是胸廓扩大导致人体吸气,C错误。
D.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线粒体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外界气体 肺 肺部毛细血管 组织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肺的通气 肺的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人体内氧气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考点三: 血液、血管与血液循环
一、血液
1、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2、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后者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3、新鲜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白色,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若不加抗凝剂,会发生血液凝固现象(血块+血清)。
4、血浆主要成分是水(90%),另外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5、区分三种血细胞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RBC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运输氧 贫血
白细胞WBC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包围、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PLT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看不见) 止血和加速凝血 多-血栓少-血友病
6、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有红细胞,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如组织细胞处)。
7、血液的功能: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8、有运输作用的是血浆和红细胞,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红细胞运输氧。
9、流动的组织(结缔组织)-血液 ,血液化验单上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都叫贫血。应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有可能有炎症。血友病患者一旦有伤口便会血流不止,是由于血小板过少。
10、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包括 A型 B型、 AB型和 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注意量要少,速度要慢。O型可输给任何血型,AB型可接受任何血型血液。
11、一次献血不超过400毫升左右不会影响健康。健康成年人每6个月可以献血400毫升。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二、血管
1、血管分为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血管 血流方向 管壁厚薄 管腔大小 弹性 血流速度 有无瓣膜 分布 压力
动脉 心脏 全身 厚 小 大 快 无 较深 较高
静脉 全身 心脏 薄 大 小 慢 有 较浅 最低
毛细血管 动脉 静脉 最薄 最小 最小 最慢 无 广泛 较低
2、毛细血管作用:进行物质交换。其特点有:(1)数量多,分布广泛;(2)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 单行通过;(3)管壁 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4)血流速度 最慢。
3、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要用浸湿的棉絮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其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和防止小鱼乱动。实验中要注意: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低倍显微镜下判断的理由)。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血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
三、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汇合。
3、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口服药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到达发病部位需经过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首先回到右心房,经过心脏至少两次,到达发病部位。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首先回到右心房,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由肺排出,其它废物至少经过心脏2次由肾脏或皮肤排出。氧气首先进入左心房。
4、人体通过体循环,在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处,把营养物质和氧气送给细胞使用,并将细胞产生的 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通过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6、心肌的血液供应通过冠脉循环。
■考点三 血液、血管与血液循环
◇典例1:(2023·白山模拟)房间隔(心房与心房之间的隔膜)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常见类型,患者心脏的左右心房的血液可流通,这将导致下列哪种变化?(  )
A.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 B.心脏血液倒流
C.血液中营养物质减少 D.心室收缩能力差
【答案】A
【解析】血液循环的路线如图所示: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都流动脉血,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都流静脉血, 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的左右心房血液可流通,则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变式训练
1.(2023·宁江模拟)下列血液成分中能提供DNA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B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存在于细胞核中。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血浆是无生命物质。所以能提供DNA的是白细胞。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2023山东临沂真题】下表是四位同学血常规检查中某一项目的检查结果。据表作出的初步诊断错误的是( )
性别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正常值
甲 女 红细胞计数 3.0×1012个/L 3.5×1012~5.0×1012个/L
乙 女 白细胞计数 15×109个/L 4.0×109~10.0×109个/L
丙 女 血小板计数 0.5×1011个/L 1.0×1011~3.0×1011个/L
丁 女 血红蛋白 90g/L 110~150g/L
A. 甲——贫血 B. 乙——有炎症
C. 丙——血液不易凝固 D. 丁——坏血病
【答案】D
【解析】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因为供氧不足,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甲同学的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甲同学患贫血症,A正确。
B.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游走于组织细胞之间,吞噬病菌,其功能是防御疾病,乙同学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炎症,B正确。
C.血小板的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丙同学的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会影响血液凝固,C正确。
D.人体内红细胞少或者是血红蛋白含量低,都可能使人患贫血,丁同学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能患贫血症,而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3.(2023·吉林)某AB型血的患者大量失血,遵循安全输血原则应给该患者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答案】C
【解析】安全输血的原则为输同型血原则,AB型患者应输入AB型血液,在没有同型血且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防止血液出现凝集反应。
故答案为:C。
4. 【2023湖南邵阳真题】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I为动脉,内流动脉血
B. 血管Ⅱ内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
C. 血管Ⅲ内都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受外伤,血管Ⅲ破裂出血,可按压近心端止血
【答案】B
【解析】A.Ⅰ是动脉血管,不一定内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Ⅱ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速度慢,红细胞单行通过,B正确。
C.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但不是所有静脉内都有瓣膜,C错误。
D.Ⅲ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的特点:颜色暗红,血流较慢,在远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B。
5. 【2023湖南益阳真题】生物体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不断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排出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从外界获取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依次经过心脏的___________(填字母)后被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流经肺后变成___________血,再经体循环流向全身各处。组织细胞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与毛细血管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密不可分。(答2点)
(2)人体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作用,释放出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3)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由图中的[___]所在器官和皮肤中的汗腺分别形成尿液、汗液后排出,二氧化碳则由图中[___]所在器官排出(填数字)。
【答案】(1)A、C、B、D;动脉‘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管壁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写2条,合理即可)
(2)呼吸
(3) ⑤; ②
【解析】(1)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具体路线是:肠静脉→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可见,人体组织细胞从外界获取物质,会依次经过心脏的A、C、B、D后被运输到全身各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答2点,合理即可)
(2)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结合题图可知,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由图中的[⑤]肾脏和皮肤中的汗腺分别形成尿液、汗液后排出,二氧化碳则由图中[②]肺经过呼气排出。
1.三种血细胞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也只有白细胞能够提取细胞核DNA。贫血有2种类型:红细胞数量不足和血红蛋白含量不足。
2.一般是毛细血管一段与小动脉相连,另一端连接小静脉,但肾单位的肾小球例外,两端都是小动脉,并且都流动脉血。
3.在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考点四: 心脏的结构
1、心脏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功能: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输送血液的泵。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左心室壁最厚,是因为左心室收缩,完成体循环,路线最长。
2、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室 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 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上房下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房连静,室连动)
3、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动脉中没有瓣膜,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
4、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
5、心脏中的血流方向: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6、心血管健康除了受遗传等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7、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
■考点四 心脏的结构
◇典例1:【2023新疆真题】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②的腔壁比①的腔壁厚 B. ②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
C. ③和④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 ③和④内流的是静脉血
【答案】B
【解析】A.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需要压力最大。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的是左心室。可见,②左心室的腔壁比①左心房的腔壁厚,A正确。
B.②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主动脉;④右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B错误。
C.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可见,③右心房和④右心室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可见,③右心房和④右心室内流的是静脉血,D正确。
故选B。
◆变式训练
1. 【2023湖南怀化真题】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主动脉,内流静脉血 B. ④⑤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⑥是右心室,其壁最厚 D. ⑦为右心房,是肺循环的起点
【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①为主动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④左心房、⑤左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B正确。
C.心房收缩是将血液送入到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很短,因此心房壁较厚,⑥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路线短,⑤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运送血液的路线更长,因此左心室壁最厚,C错误。
D.肺循环的路线是:⑥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肺静脉→④左心房,D错误。
故选B。
2. 【2023云南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其中左心室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a是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内流静脉血,故A不符合题意。
B.b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内流静脉血,故B不符合题意。
C.c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内流动脉血,故C不符合题意。
D.d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内流动脉血,并且左心壁最厚,因为左心室内的血液要输送到全身处各,需要较大的动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辨认左心室最可靠的是判断心肌最发达部分(心室壁)空腔为左心室。凡是与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动脉血。凡是与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静脉血。
考点五: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尿的形成和排出:
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指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故排便不是排泄)。
2、途径:
(1)皮肤(出汗):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呼出气体):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排尿):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4、肾单位: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人体共有200多万个。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5、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6、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
两端都是动脉血管的是肾小球。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出球小动脉。
7、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形成了尿液,包括 水、尿素、无机盐。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8、区别:血液 血浆 原尿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肾小球 肾小管
区别: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不含血细胞,有葡萄糖、尿素);
原尿(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有葡萄糖和尿素);
尿液(无葡萄糖,尿素含量高)。
9、排尿意义:排出 废物,调节体内水和 无机盐 的平衡,维持 组织细胞 的功能
10、蛋白尿和血尿是肾小球病变,糖尿是肾小管和胰岛病变,需注射胰岛素。
11、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尿液只有1.5升,主要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考点五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典例1:(2023·吉林)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具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图中①为肾动脉,②为肾小球,③为肾小囊,④为肾小管,尿液的形成需要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将血液过滤成原尿,然后在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D。
◆变式训练
1.(2023·宁江模拟)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分别流动着(  )
A.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 B.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答案】B
【解析】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在血液循环中都属于体循环的动脉部分,流的都是动脉血。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2023广东真题】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汇集到④集合管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④集合管中尿素浓度最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2020·吉林)下列与排泄无关的器官或系统是(  )
A.泌尿系统 B.小肠 C.呼吸系统 D.皮肤
【答案】B
【解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不具有排泄的作用。
故答案为:B。
4. 【2023湖南岳阳真题】取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列表如下(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排汗也能排出体内的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汗液的蒸发还具有调节_______的作用。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有吸收作用,消化系统中类似此作用的最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2)原尿中的蛋白质与血浆中的蛋白质在含量上存在巨大差别,原因是________。
(3)相比原尿,无机盐在尿液中的含量上升近1.5倍,而尿素却上升60倍。原因是_________。
(4)尿毒症患者移植肾脏后,还需长期服用免疫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药物。
【答案】(1)体温;小肠
(2)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蛋白质不进入原尿
(3)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部分无机盐,而不重吸收尿素
(4)抑制
【解析】(1)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体表热量,因此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肾小管能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消化系统中,胃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小肠是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消化系统中有吸收作用的最主要器官是小肠。
(2)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进入原尿,因此原尿中的蛋白质与血浆中的蛋白质在含量上存在巨大差别。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而不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因此相比原尿,无机盐在尿液中的含量上升近1.5倍,而尿素却上升60倍。
(4)移植的肾脏不是患者自己的器官,相当于外来的抗原,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尿毒症患者移植肾脏后,还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1.尿的生成是不间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因为膀胱有存储尿液的作用。
2.肾小球两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
3.原尿与血液相比,就是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原尿与血浆相比,就是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患有急性炎症。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人体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肾小管病变,使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
1. 【2023山东临沂真题】当人们吸入含有甲型流感病毒的空气时,该病毒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的途径是( )
A. 口→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 鼻→口→咽→喉→气管→肺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答案】C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外界的空气进入肺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3湖南岳阳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呼吸频率加快 B. 呼吸深度加强
C. 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 D. 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
【答案】C
【解析】ABD.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人在慢跑等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加快,呼吸深度也增加,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ABD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气体是混合气体,不仅仅只有二氧化碳,C错误。
故选C。
3. 【2023湖北宜昌真题】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肺容量是指肺容纳的气体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吸气时肺容量增大,呼气时减小。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在检测时段内肺容量的最大值。不是说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错误。
②AB段肺容量变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所以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正确。
③BC段肺容量变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所以BC段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错误。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正确。
故选C。
4. 【2023湖南株洲真题】质量较差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细菌、粉尘等,而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吸气导致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减小
B. 含有脂多糖的细菌经过呼吸道到达肺,导致肺损伤
C. 肺损伤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 该现象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
【解析】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A错误。
B.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B正确。
C.肺损伤进而导致肺泡损伤,而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是肺泡,C正确。
D.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A。
5. 【2023湖南益阳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 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
C. 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作支架有利于气流顺畅通过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答案】B
【解析】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A正确。
B. AC段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B错误。
C.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作支架有利于保证气流顺畅通过,C正确。
D. 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阻止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D正确。
故选B。
6.【2023长春模拟】一位A型血患者因大量失血被送往医院急救,医院应给他输入的血液是(  )
A. A型血 B. B型血 C. AB型血 D. 以上血型均可
【答案】A
【解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位A型血患者因大量失血被送往医院急救,医院应给他输入的血液是A型血,A正确。
故选A。
7.(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一部分,箭头为血流方向,请据图判断,血管P和Q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根据血液的流向判断血管的类型:血管P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Q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 【2023山西晋中真题】吸烟时,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后,会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以下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  )
A. 氧 B. 葡萄糖 C. 氨基酸 D. 无机盐
【答案】A
【解析】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到达肺部,穿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导致氧气无法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氧的运输。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 【2023湖南益阳真题】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关于献血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献血时应从静脉血管采血 B. 严重贫血的人应输入血小板治疗
C. 异型输血容易导致红细胞凝集 D. 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答案】B
【解析】A.献血时应从静脉血管采血。因为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A正确。
B.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因此严重贫血的人应输入红细胞治疗,B错误。
C.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D.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正确。
故选B。
10. 【2023山东临沂真题】下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请判断标号③所指的血管是( )
A. 小动脉 B. 小静脉
C. 毛细血管 D. 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
【答案】B
【解析】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②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是毛细血管,③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B正确。
故选B。
11. 【2023山东滨州真题】如图表示人体某部位血管及血流方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C内流动脉血,则B一定是肺部毛细血管
B. 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则A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C处
C. 若B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D. 若B处被毒蛇咬伤,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
【答案】D
【解析】A.若C内流动脉血,则B可能是肾小球,A错误。
B.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则A内为动脉血,C内为静脉血,A内二氧化碳含量低于C处,B错误。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若B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丰富的养料,但是C内为静脉血,氧气含量低,C错误。
D.若B处被毒蛇咬伤,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A→B→C→心脏),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D正确。
故选D。
12. 【2023广东真题】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 全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 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 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答案】B
【解析】A.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A错误。
B.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B正确。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C错误。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B。
13. 【2023·长岭模拟】小明整理的同一章、同一观点的部分笔记,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钙的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 静脉血管中都有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C.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产生血液流动的动力
D. 输血的血液取自献血者的动脉血管,是因为动脉的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答案】C
【解析】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错误。
B.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的大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但是通常只有四肢的大静脉内有静脉瓣,而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有瓣膜,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产生血液流动的动力,C正确。
D.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所以抽血时,护士针刺的是献血者的静脉血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D错误。
故选C。
14.(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解析】A、将血液运出心脏的血管叫动脉,与心脏相连的动脉有主动脉和肺动脉。分析题图,若甲是主动脉,则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若甲是肺动脉,则甲流出的血液为静脉血。A不符合题意;
B、乙血管内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所以乙血管是动脉;丙血管内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所以丙血管是静脉。B不符合题意;
C、分析题目图知,乙血管是动脉,丙血管是静脉,丁血管是毛细血管。心脏内的血液,通过动脉运送到全身各器官,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后,再通过静脉运回心脏,即血液在图中各结构中流经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乙→丁→丙时,若丁为肺部毛细血管,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若丁为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经过组织细胞处物质交换,血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血液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 【2023山东泰安真题】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解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I]动脉瓣可防止静脉血逆流回[b]左心室
②[II]房室瓣可防止动脉血逆流回[a]右心房
③[b]左心室壁最厚与将血液泵入[3]主动脉并运送至全身相适应
④扎紧[2]下腔静脉,向[1]上腔静脉注水,水从[4]肺动脉流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图中Ⅰ位于主动脉和左心室之间,为动脉瓣,可防止动脉血逆流回b左心室,说法错误;
②Ⅱ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为房室瓣,可防止静脉血逆流回a右心房,说法错误;
③心脏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因此左心室壁最厚,故b左心室壁最厚与将血液泵入3主动脉并运送至全身相适应,说法正确;
④心脏注水过程中,扎紧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灌水入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故扎紧2下腔静脉,向1上腔静脉注水,水从4肺动脉流出,说法正确;
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2023山西晋中真题】下图表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两个部位的气体交换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代表氧,b代表二氧化碳
B. 血管c中的血液经血管d流入右心房
C. 血液流经血管e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 血管c、e的管壁较厚,管内血流速度较快
【答案】C
【解析】A.根据气体进出的方向可知,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A错误。
B.血管c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血管d肺静脉流入左心房,B错误。
C.血液流经血管e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由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的静脉血,C正确。
D.血管c、e的管壁较薄,管内血流速度较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C。
17. (2023·长岭模拟)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
A.过滤作用和吸收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吸收作用和分解作用 D.分解葡萄糖
【答案】B
【解析】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叫原尿,原尿的成分有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 【2023山东滨州真题】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下列生理活动属于排泄的是(  )
①呼气 ②排便 ③排尿 ④排汗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人体的排泄途径主要有呼气、排汗、排尿,排便属于排遗过程。
故选C。
19. 【2023重庆真题】下图示泌尿系统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①肾脏 B. ②输尿管 C. ③膀胱 D. ④尿道
【答案】A
【解析】A.①为肾脏,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A正确。
B. ②为输尿管,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B错误。
C.③为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存尿液,C错误。
D.④为尿道,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A。
20. (2023·长岭模拟)如表数据是取自人体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克/100毫升)。则样品②是(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① 0.03 0.10 0.9 8.00
样品② 0.03 0.10 0.9 0
样品③ 1.8 0 1.1 0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答案】C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样品①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含有葡萄糖,尿素含量少,应该是血浆;样品②中含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应该是原尿;样品③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均为0,尿素含量最高,应该是尿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 【2023山东泰安真题】四种物质在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血浆 原尿 尿液
尿素 003 0.03 1.8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A. 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
B. 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C.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和无机盐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 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
【答案】C
【解析】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分子蛋白质在血浆中是8,而在原尿中是0。说明,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A正确。
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葡萄糖在原尿中是0.1,而在尿液中是0。这说明: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吸收,C错误。
D.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因此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22. 【2023湖北宜昌真题】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注入石蜡油防止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B. 一个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C. 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不可能有大分子蛋白质
D. 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与③中的相比,尿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A.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A错误。
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结合题图可知,一个肾单位由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小球组成,B正确。
C.正常人的肾小囊中,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但肾小球病变后,通透性增强,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会进入肾小囊腔中。此时,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后,则可能能有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绝大多数的水,所以④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与③肾小囊中的原尿相比,尿素的浓度变高,D错误。
故选B。
23.(2021·长春)如图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血永久涂片时用到的仪器、实验步骤及显微镜下的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使用图甲中指定倍数的目镜和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2)图乙表示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图丙所示为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欲将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4)图丁所示为观察到的血细胞,其中表示红细胞的是   (填序号)。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填细胞结构)。
【答案】(1)400倍
(2)生理盐水
(3)右上方
(4)①;细胞核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台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有1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2)由于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使细胞不至于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A所指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根据红细胞数目多,白细胞较大,血小板较小的特点,判断图中①是红细胞。与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4.(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循环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含氧量的角度看,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是含氧量少的   。
(2)结构D内液体形成的场所是   (填器官名称),主要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3)在血管G内的营养物质中,   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消化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中被吸收进血液的。
【答案】(1)静脉血
(2)肾脏;过滤
(3)葡萄糖;小肠
【解析】题图分析,图中A肺静脉、B肺动脉、C肾脏、D输尿管、F膀胱、G肝门静脉、H肝静脉。
(1)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含氧量,含氧量少的是静脉血。
故填:静脉血。
(2)结构D是输尿管,输尿管内液体是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
故填:肾脏;滤过。
(3)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中分别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并在小肠中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然后进入在血管G肝门静脉,其中的葡萄糖营养物质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故填:葡萄糖;小肠。
25.(2023·长岭模拟)如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A、C比较,血管B的结构特点是   .
(2)若A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则B是   处的毛细血管网;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3)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A、C内流动的都是   血,C内血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   .
(4)若B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所示血管为   ,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5)若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C内流动的是   血。
(6)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C内血液与A内血液相比较,除二氧化碳外,含量明显增加的是   .
【答案】(1)管腔很细、管壁很薄、血液流动缓慢
(2)肺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动脉;蛋白质
(4)出球小动脉;重吸收
(5)静脉血
(6)营养物质
【解析】(1)分析题图,A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C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B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是毛细血管。与动脉和静脉相比较,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故填:管壁很薄、管腔很细。
(2)若A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能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生理活动是肺泡处气体交换:肺泡中氧气扩散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结果血液变成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故填:肺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A入球小动脉,C是出球小动脉,在体循环的动脉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说明在肾小球中没有进行物质交换作用。肾小球只有滤过作用,即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去了血液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血液的总量变少,但血液中的蛋白质并没有减少,所以蛋白质的浓度会升高。
故填:动脉;蛋白质。
(4)若B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所示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填:出球小动脉;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或重吸收作用)。
(5)若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在B处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臀部肌肉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结果是血液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所以C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故填:静脉血。
(6)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从体循环的角度分析,在B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致使血液中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多。但小肠还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所以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营养物质明显增多。
故填:营养物质。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肺 B.气管 C.鼻 D.喉
【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A。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呼吸道和肺 B.气管和肺
C.气管、支气管和肺 D.鼻、气管和肺
【答案】A
【解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故选A。
3.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B
【解析】A.人体不吸收利用氮气,也不产生氮气,所以氮气的含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氧气通过扩散原理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输到组织细胞处被利用,故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通过扩散原理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故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呼气会带走一部分呼吸道的水蒸气,故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水蒸气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今年春季,河西走廊多次遭遇大风沙尘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后,还要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支气管、气管、肺泡
C.气管、肺泡、支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D
【解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沙尘颗粒→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故选D。
5.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检测,常通过测定肺活量来反映肺功能的强弱。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 )
A.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扩大 B.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
C.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 D.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缩小
【答案】B
【解析】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所以,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
故选B。
6. 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外界空气进入⑥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C. 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②会引起剧烈咳嗽
D. 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解析】A.⑥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外界空气进入⑥肺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B正确。
C.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④气管,引起剧烈咳嗽,C错误。
D.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C。
7.人体内肺泡可以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目多,扩大了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C.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答案】C
【解答】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的存在扩大了肺部气体交换的表面积,A正确。
B、肺泡壁和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C错误。
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增加,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8.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 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
C. 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 结构C模拟的是肺
【答案】B
【解析】AB.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A错误,B正确。
CD.分析图可知:A气管、B支气管、C肺、D膈,CD正确。
故选B。
9.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可以运载血细胞 B. 白细胞可以运输二氧化碳
C. 血小板可以吞噬病菌 D. 红细胞能促进止血和凝血
【答案】A
【解析】A.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正确。
B.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B错误。
C. 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C错误。
D.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B.毛细血管分布最广,内径很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C.血液的流向为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答案】C
【解答】解:A、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A正确。
B、毛细血管官腔极细,分布最广,红细胞呈单行通过,B正确。
C、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C错误。
D、静脉有的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属于静脉,D正确。
故选:C。
11.下图是人体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四腔构成,左心房连接④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左心室连接①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②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③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故选A。
12.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 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 B. 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 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 D.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答案】D
【解析】从分析的图中看出,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为: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动脉→胃部的毛细血管→胃,所以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D符合题意。
故选D。
13.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其构成是( )
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 血浆、红细胞
C.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 血浆、血细胞
【答案】D
【解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 5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故选D。
1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其中能够吞噬病菌促进止血的血细胞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②、③
【答案】D
【解答】解:①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②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具有抑制和杀死病菌,吞噬病菌的作用。
③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皮肤内的血管受损后,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血小板破裂所释放的一些物质,能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故选:D。
15.下列属于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
A.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管壁厚,弹性大
C. 管内血流速度快 D. 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A
【解析】A.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C.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BC错误。
D.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D错误。
故选A。
16.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A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选A
17.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排出尿液
C. 排出汗液 D. 排出食物残渣
【答案】D
【解析】尿液和汗液中都有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二氧化碳、 排出尿液、 排出汗液属于排泄,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故选D。
18.【2023湖南株洲真题】有关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路径为: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 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C. 人体排尿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 人体通过汗腺可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
【答案】A
【解析】A.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因此,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正确。
C.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C正确。
D.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通过汗腺可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A。
19.经常憋尿不利于身体健康,暂时存尿液的器官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A.①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②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B不符合题意。
C.③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C符合题意。
D.④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甲、乙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丙图表示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D模拟的是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___________(填“吸气”还是“呼气”);
(3).丙图中[③]是___________;图中[④]是___________,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后,E→F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
【答案】(1).膈肌(或膈)
(2).吸气
(3).肺;肺泡;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在甲图中,D模拟的是膈肌。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所以,乙图气球扩张,模拟了吸气过程。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丙图中[③]是肺;图中[④]是肺泡,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后,E→F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1.(2021·吉林)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图1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3是尿的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折线图;图4是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填序号),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填序号)。
(2)图2中a是   (填结构名称)。依据图3,分析a、肾小囊、b中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具有   作用。
(3)如果人体糖分摄入量正常,图11中①结构没有发生病变,但尿液中却出现了葡萄糖,最可能的原因是   分泌不足,形成糖尿。
(4)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动脉血变为   。由图4可知,血液最终回到心脏的   。
(5)人体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的反射。
【答案】(1)①;③
(2)肾小球;重吸收(重新吸收)
(3)胰岛素
(4)静脉血;右心房
(5)简单
【解析】(1)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图2为肾单位a是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因此a是肾小球。图3的表示了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是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导致的。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3)若尿液中有葡萄糖主要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出现问题或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综上分析可知,某人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但其肾脏结构完好,功能正常,其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4)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图4可知,循环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肾脏→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血液最终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5)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或学习而形成一定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因此排尿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22.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运动时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至关重要。下图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为保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学校食堂为学生们准备了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中的淀粉从图一中的____(填标号)开始消化,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在图一中的______(填标号)被吸收。
(2)颖梦同学在跑操时,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首先经图二中的______(填标号)血管流回心脏,之后通过体循环将氧气送达肌肉细胞处,最终在细胞的 _______中参与呼吸作用。
(3)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做到健康运动: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 ②;⑦
(2)①肺静脉脉;线粒体
(3)上体育前进行热身运动:如慢跑、韧带拉伸等。
【解析】(1)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内在被最终消化为葡萄糖。人体内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血液后,由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因此,食物中的淀粉从图一中的②口腔开始消化,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在图一中的⑦小肠被吸收。
(2)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红细胞的运输,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肺循环最先进入左心房。在线粒体处参与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颖梦同学在跑操时,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首先经图二中的①肺静脉血管流回心脏,之后通过体循环将氧气送达肌肉细胞处,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
(3)体育前进行热身运动:如慢跑、韧带拉伸等,以免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
备考指南
知识清单
co2
o2
co2
o2
co2
o2
co2
o2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