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6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原卷)
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2.【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4.【2015重庆理综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5.【2015福建理综化学】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Z
的水溶液
X+Y
Z
电解
溶于水
点燃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6.【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7.【2015北京理综化学】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
Cl-+
ClO-+
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
↑+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CH3COO—
8.【2015安徽理综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9.【2015广东理综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0.【2015海南化学】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
A.NO2
B.SO2
C.SO3
D.CO2
11.【2015海南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12.【2015江苏化学】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粗硅
(
Cl
2
高温
)SiCl4
(
H
2
高温
)Si
B.Mg(OH)2
(
盐酸
)MgCl2(aq)
(
电解
)Mg
C.Fe2O3
(
盐酸
)FeCl3(aq)
(
蒸发
)无水FeCl3
D.AgNO3(aq)
(
NH
3
·H
2
O
)[Ag(NH3)2]OH(aq)
(
蔗糖
△
)Ag
13.【2015上海化学】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14.【2015上海化学】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漂白性
D.酸性
15.【2015上海化学】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
)
A.硫酸铜
B.氢氧化钠
C.硫酸亚铁
D.二氧化硫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6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解析)
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应可以适当关注。
2.【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没有毒,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硫酸,酸有腐蚀性,而偏磷酸有毒,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氯化钙检验吸水性,而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没有毒,没有腐蚀性,因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硅胶、P2O5、氯化钙、新型植物纤维等食品干燥剂中的应用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常见干燥剂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熟悉常见干燥剂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下档题,难度偏低。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1、5、6
3.【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C
【解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B.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可采用沉淀法除去,所得氯化钠溶液可采用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正确;C.工业生产常选用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便宜的石灰乳作为沉淀剂,用氢氧化钠不经济,C错误;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因此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以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为载体重点考查了粗盐的提纯、海水提取溴、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试剂的选取等,题目难度中等。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考查了学生对知识了解、理解、掌握和分析、综合运用的情况。明确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6、13
4.【2015重庆理综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答案】B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5、6
5.【2015福建理综化学】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Z
的水溶液
X+Y
Z
电解
溶于水
点燃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若X是Cu,Y是Cl2,Cu在Cl2燃烧产生的Z是CuCl2,电解CuCl2溶液产生Cu和Cl2,符合上述物质转化关系,正确。B.若X是Cl2,Y是氢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Z是HCl,电解HCl的水溶液,产生氢气和氯气,符合上述物质转化关系,错误。C.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水溶液会产生氢气、氯气、氢氧化钠,不能产生金属钠,不符合上述物质转化关系,错误。D.若Z是三氧化硫,而X、Y分别是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产生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不能产生O2和SO2,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在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中,要充分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同时掌握电解原理并加以灵活应用。电解物质时首先要看清电解时阳极材料是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活性电极是电极本身被氧化,惰性电极,就要看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的阴离子放电顺序确定阳极的电极反应,再根据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的阳离子放电顺序确定阴极电极反应式,利用在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叠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了解电解原理,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装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5、6
6.【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A.人工固氮中氮气转化为氨气,是N2转化为NH3的过程,N化合价由0→-3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B.工业合成氨是典型的人工固氮方法,故B正确;C.根据自然界中氮循环图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故C正确;D.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故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非金属元素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涉及氮的固定、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名师点晴】考查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除N2、NH3、NOx、铵盐、硝酸盐等无机物外,还可以蛋白质等有机物形态存在,氮的循环中氮元素可被氧化也可能发生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变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情况,要明确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7.【2015北京理综化学】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
Cl-+
ClO-+
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
↑+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
CH3COO—
【答案】B?[]
【解析】?A.用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
根据提干信息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该溶液pH=12>11,故主要是因为该消毒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OH,故B不合理;?C.根据HCl和HClO中Cl的化合价分析,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故C正确?;D.根据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原理,应用的是较强酸制取较弱酸,故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将元素化合物(氯气、HClO等)与化学反应原理相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理论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3、6
8.【2015安徽理综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B、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C、以上三种
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D、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不
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此题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几种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还涉及到胶体的
性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具备的知识基础是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关键是化学性质中热稳
定性的比较;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中除了需要重点掌握其具有丁达尔现象,同时不能忽略它的颜色等
性质。在氧化物性质中考查了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同时要注意二氧化硅作为酸性氧化物不能说明的
一个性质,它可以与氢氟酸反应。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5、6
9.【2015广东理综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BC
【解析】Na2CO3加热时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凝结形成,不是分解生成的,A错;苯酚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B对;淀粉溶液变成蓝色则生成了I2,说明氯水把I—氧化成了I2,
故氧化性:Cl2>I2,C对;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H2O2把Fe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还原性,没有体现氧化性,D错。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Na2CO3和NaHCO3固体、苯酚的性质,Cl2、I2氧化性强弱的比较以及Fe2+的检验,以及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在判断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的时候,先判断操作是否正确,如果操作正确能否得到相应的现象,再看结论与现象是否吻合,这一类题通常侧重于现象和结论的关系,判断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物质的性质,在整个实验中体现的是什么性质。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5、6
10.【2015海南化学】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
A.NO2
B.SO2
C.SO3
D.CO2
【答案】C
【解析】A、N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二者恰好反应得到是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该溶液中含有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B、S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SO2+NaOH=NaHSO3,该物质是强碱弱酸盐,由于HSO3-电离大于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酸性;C、SO3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SO3+NaOH=NaHSO4,该盐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电离是溶液显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酸性比NaHSO3强;D、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该物质是强碱弱酸盐,由于HCO3-电离小于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碱性。故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NaHSO4,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相关物质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物质之间的反应,准确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结合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原理做出相应的判断。充分体现了化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特点,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2015海南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答案】C、D
【解析】A、稀盐酸与MnO2不能发生反应,不能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错误;B、NaOH与玻璃中的SiO2会发生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产生的Na2SiO3有粘合性,将玻璃瓶与玻璃塞黏在一起,因此不能使用玻璃塞,要用橡胶塞,错误;C、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Ag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AgNO3,达到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的目的,正确;D、煮沸自来水,Ca(HCO3)2不稳定,受热会发生反应:Ca(HCO3)2CaCO3+H2O+CO2↑,达到除去Ca(HCO3)2的目的,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以试管的洗涤、药品的存放和硬水的软化为载体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准确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题目难度不大。[]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5、6
12.【2015江苏化学】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粗硅
(
Cl
2
高温
)SiCl4
(
H
2
高温
)Si
B.Mg(OH)2
(
盐酸
)MgCl2(aq)
(
电解
)Mg
C.Fe2O3
(
盐酸
)FeCl3(aq)
(
蒸发
)无水FeCl3
D.AgNO3(aq)
(
NH
3
·H
2
O
)[Ag(NH3)2]OH(aq)
(
蔗糖
△
)Ag
【答案】A
【解析】A、Si+2Cl2SiCl4↑,SiCl4+2H2Si+4HCl,故正确;B、工业上制备Mg,是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镁,故B错误;C、FeCl3是强酸弱碱盐,直接加热蒸发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铁,故C错误;D、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名师点睛】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水解原理等知识,工业制取硅,碳和二氧化硅制取粗硅,混有未反应碳,然后和氯气反应,最后和氢气反应,最终得到纯硅,工业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镁得到镁单质,FeCl3是强酸弱碱盐,直接加热蒸发,促进水解,得到氧化铁,注意实验反应的细节问题。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5、6
13.【2015上海化学】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稳定性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名师点睛】我们在使用物质、研究物质、保存物质时,都应该考虑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熔沸点、导电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在保存物质、使用物质时才可以方法得到,使物质不发生变质、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目的。上述几种物质都不稳定,有的干燥容易分解,有的加热容易分解,掌握好其分解条件是本题的关键。
14.【2015上海化学】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漂白性
D.酸性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在该反应在二氧化硫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故答案的A。
【考点定位】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名师点睛】二氧化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气态物质,其因为会造成大气污染、形成酸雨而臭名昭著。只有对其性质充分认识和了解,才可以合理利用,对污染进行治理,对环境进行保护,才可以变废为宝,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检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具有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掌握SO2的化学性质是了解各种溶液褪色原理的关键所在。
15.【2015上海化学】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
)
A.硫酸铜
B.氢氧化钠
C.硫酸亚铁
D.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CuSO4是盐,属于电解质,加入氢硫酸,会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产生黑色沉淀,正确。B.氢氧化钠
是碱,属于电解质,与氢硫酸发生反应:2NaOH++H2S=Na2S+2H2O,产生的Na2S是可溶性的物质,没有沉淀产生,错误。C.硫酸亚铁是盐,属于电解质,由于酸性:硫酸>氢硫酸,属于二者不能发生反应,无沉淀产生,错误。D.二氧化硫与硫化氢会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产生沉淀,但是SO2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类及反应现象的正确描述的知识。
【名师点睛】氢硫酸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同时该物质具有还原性和不稳定性。可以根据其性质,结合反应产生的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及物质的分类知识判断选项的正确性。以氢硫酸为线索,间接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本题的目的。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5、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