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地理试题(卷)
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是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说明我国( )
A.邻国众多 B.海岸线曲折 C.疆域辽阔 D.岛屿众多
2.“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说明我国(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 B.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C.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D.跨寒、温、热三带,光热条件好
下图是我国第五套人民币50元背面图案,图中建筑为布达拉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布达拉宫位于我国( )
A.台湾省 B.云南省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4.该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特有的节日是( )
A.傣族——泼水节 B.高山族——丰收节
C.回族——开斋节 D.藏族——藏历年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读图,据此四答下面小题。
5.图中与黑河—腾冲一线相吻合的是( )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
6.以此线为界我国人口( )
A.西部多,东部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内陆多、沿海少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山脉及两侧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山脉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大兴安岭 B.②是天山山脉
C.巫山是东北-西南走向 D.祁连山脉是东西走向
8.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黄土高原 B.乙为塔里木盆地
C.丙为东南丘陵 D.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今年“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
10.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 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③植树造林种草 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高铁已成为“国家名片”。如图示意中国部分高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高铁干线甲是( )
A.京沪高铁 B.哈大高铁 C.兰新高铁 D.京广高铁
12.图中乙高铁干线建设多采用高架桥梁,主要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降低建设成本 D.降低技术要求
13.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铁的优势有( )
①速度较快②舒适度高③运费低廉④机动灵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和部分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民营企业,凭借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享誉全球。比亚迪总部位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旗下拥有IT、新能源产业,这两种产业均属于( )产业。此外,比亚迪还拥有汽车产业,要想将比亚迪汽车运往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大连港,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农业、铁路 B.工业、海运
C.高新技术、海运 D.服务业、铁路
15.下列属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靠近侨乡,利于引进外资 B.海陆交通便利 C.工业基础雄厚 D.矿产资源丰富
第二部分综合题(35分)
【探究中国农业的分布】
16.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 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 部的人工林区。
(2)图中A为东北平原,适宜发展 业,B为横断山区,适宜发展 业。
(3)A地的作物熟制是 ,C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4)图中①为 牧区,②牧区的优良畜种是 ,③④牧区的优良畜种是 。
【探究分析】
17.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跨流域调水能缓解水资源 (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 水库引水,向北经 、石家庄到达 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2)图中A处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具有 、 、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武汉地处长江 (上、中、下游)河段, (季节)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等。
【落实活动建议】
18.【落实活动建议】
资料一最新发布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0年)》(下文简称“公报”)显示,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公报》旨在反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成效,科学指导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资料二某区域图
(1)请分别写出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及甲、乙代表的山脉。
(2)黄河流经A、B、C三个地点中,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哪段?
(3)从降水季节分配、地表植被和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答出2点即可)并写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答出2点即可)
(4)简述资料一中《公报》的重要意义。
试卷第6页,共6页
1.C 2.A
【解析】1.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因此“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与“300万平方千米的澎湃”说明了我国疆域辽阔。故C正确;与邻国众多、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无关,排除ABD。故选C。
2.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明显,致使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因此才会有“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之说,A正确,CD错误,与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无关,B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C 4.D
【解析】3.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西藏自治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特有节日藏历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神奇的雪域高原,雄伟的布达拉宫,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西藏自治区,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至今仍是青藏地区的藏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和拉萨市的象征。
5.A 6.C
【解析】5.图中与黑龙江黑河—云南省腾冲一线相吻合的是甲线,A正确。乙线是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丙线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丁线是我国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CD错误。故选A。
6.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该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上;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以下。
7.D 8.B
【解析】7.由图可知,①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故A正确。②是准噶尔盆地以南、呈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故B正确。巫山是东北-西南走向,故C正确。祁连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8.由图可知,甲是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故A错误。乙是与准噶尔盆地隔天山为界的塔里木盆地,故B正确。丙是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故C错误。丁是位于祁连山东北部的内蒙古高原,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的国家,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许多山脉成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9.D 10.B
【解析】9.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故根据题意选D。
10.联系实际可知,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③植树造林种草、 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做法。故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我们把存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统称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1.D 12.B 13.A
【解析】11.读图可知,图示高铁干线甲自北京至广州,为京广高铁。高铁干线乙自北京至上海,为京沪高铁。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沿线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节约用地更有着特殊的意义。高铁建设在平原也采用高架桥梁,减少占地面积,故B正确。高架桥的高度不能使人远离噪音,故A错误;高铁干线建设多采用高架桥梁,会增加建设成本,故C错误;高架桥梁工程难度比直接建平原上更大,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13.高铁与传统铁路相比其优势在于速度快,载客量大,安全性高,舒适度高,环境污染小等。但是高铁的运费高,不是机动灵活。所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高铁时代、全称高速铁路时代,是指一个国家大面积建设高谏铁路、大规模运营高速列车,以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作为核心运输方式的时代。高铁时代是现代化铁路运输的重要标志,颠覆了传统铁路的低效局面,属于新型的交通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出行方式,并能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式产生深远影响。
14.C 15.B
【解析】14.根据材料可知,比亚迪总部位于深圳,即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IT、新能源产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大连港位于辽中南,因此想将比亚迪汽车运往辽中南工业基地,无时间限制大宗、笨重的货物,且两地路途远,都沿海,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海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图示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沿海分布,交通便利,B正确;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蕴藏丰富的煤、铁、石油,CD排除;④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靠近侨乡,利于引进外资,A排除;故选B。
【点睛】 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特点是东部沿海分布密集,中部较多,西部少且稀疏。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为大连、鞍山、本溪、沈阳;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为北京、天津、唐山;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为上海、南京、杭州;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为广州、深圳、珠海。
16.(1) 400 种植 畜牧 东南
(2) 种植 林
(3) 一年一熟 水稻
(4) 内蒙古 细毛羊 牦牛
【分析】本题以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农业东西分布差异,南北分布差异,农作物分布,温度带划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详解】(1)因降水量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为界(即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东部地区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西部地区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带。目前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林区(横断山脉)、东南林区(东南丘陵),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为天然林区,东南林区为人工林区。
(2)图中A为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适宜发展种植业;横断山脉为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适合发展林业且可以保持水土。
(3)A地区为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C处于南方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多为水田,适宜水稻种植,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4)由图可知,图中①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牛、三河马;②为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③为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④为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
17.(1) 空间 丹江口 郑州 北京
(2) 三峡 防洪 发电
(3) 中游 夏季
(4) 使用节水器具 一水多用
【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和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南水北调的线路、三峡工程的作用、武汉的位置特点及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途径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详解】(1)跨流域调水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读图可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郑州、石家庄到达北京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缓解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2)图中A处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该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由图可知,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河段(从宜昌到湖口为长江中游),该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有: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
18.(1)黄土高原;甲:太行山;乙:秦岭。
(2)C
(3)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措施:植树造林;修梯田。
(4)科学指导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形式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甲是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乙是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界山,还是南北方地理、气候、资源差异的分割线。
(2) 黄河流经的A、B、C三个地点中,C点位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AB位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较少。
(3)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地人民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筑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4)《公报》的重要意义是:反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成效,科学指导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