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认识压力和压强作业课件(共10份打包)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认识压力和压强作业课件(共10份打包)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2 19:54:1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节 压强
第1课时 认识压力和压强
知识点1 压力
(1)压力: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上的力;(2)方向: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___;(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______________。
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C.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D.压力大小一定与重力大小有关
B
垂直
物体表面
受压物体表面
表面上
2.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压力F的是(   )
C
知识点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小唐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过程的图示,所选用的器材有:小桌、砝码、海绵、木板。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大小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应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小唐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____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甲、乙
受力面积
控制变量法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填写序号)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_____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通过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作用效果应该一样,但是丙图凹陷程度比丁图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___________来表示。
乙、丙
受力面积
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压强
压力的大小
受力面积
pS
Pa
1
B
21.6
540


D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上散步时留下的大小不同但深浅相同的脚印。则(   )
A.甲、乙对沙地的压力相等
B.甲对沙地的压强更大
C.甲、乙对沙地的压强相等
D.无法比较谁对沙地的压强大
C
C
10.如图所示,重为G、底面积为S的实心长方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运动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逐渐变大”“不变”“逐渐变小”或“先不变后变大”)。若图乙位置A底面的四分之一露出桌面,则A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
不变
先不变后变大(共22张PPT)
第1节 压强
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
1.压力
(1)定义:物体间由于发生挤压而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________且相互________。
(3)压力的方向:_______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内部。
(4)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上, 一般等效在接触面的中心。
【特别提醒】压力和重力是两个不同的力,只有自由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才跟物体自身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但此时压力仍不是重力。
垂直
接触
挤压
垂直
受力面积
p
帕斯卡

Pa
知识点1 压力
1.如图所示,正确表示压力的是( )
D
2.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C.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A
知识点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2023·长沙月考)如图所示,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________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相同
明显
4.如图所示为小明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
(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小明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________的大小有关,而且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凹陷程度
D、E
E、F
压力
受力面积的大小
压强
控制变量法
D
6.(原创题)用10 N的压力作用在0.05 m2的冰面上,产生的压强是______ Pa;若受力面积不变,冰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3 Pa,则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__N。
200
200
B
B
10.(2023·泸州期末)质量为68 kg的人重________N,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 cm2,这个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他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g取10 N/kg)
680
2×104
变大
11.(2023·常德模拟)如图所示,物体重20 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2 dm2,现用30 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墙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_P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
1.5×104
20
13.(2023·襄阳模拟)一块厚为10 cm、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如图所示的斜面将物块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把这两块水平分开后依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000 Pa和1500 Pa,则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
1.2×103(共21张PPT)
第1节 压强
第2课时 压强的应用
A
2.如图所示,一正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将它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余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
B
知识点2 增大或减小压强
(1)增大压强方法:①在压力一定时,减小_____________;②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_________;③减小_______________的同时增大_________;(2)减小压强方法:①在压力一定时,增大______________;②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___________;③减小__________的同时增大______________。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
受力面积
4.乐山中考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B.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D.大型载重车有很多车轮
B
5.如图所示,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是为了(   )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D.增大工件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D
6.如图所示的塑像屹立于宽大的基座之上。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宽大的基座________了受力面积,从而___________了塑像对地面的压强,可有效防止基座下陷。(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7.(白银中考改编)家里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钝了,磨一磨又变快了,这是通过减小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增大____________的目的。
增大
减小
受力面积
压强
8.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她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改为单脚站立
B.赶快跑向岸边
C.站着不动,等待救援
D.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爬行
D
9.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
D
A
C
12.(改编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
(1)若用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C、D,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C、D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___。
8∶1
8∶1
13.边长为12 cm的均匀正方体,重为72 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Pa;如图所示,若沿水平方向裁下一部分a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且使a对桌面的压强为剩余部分b对桌面压强的1.5倍,则剩余部分b的高度为__________cm。
5×103
8
14.小红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没走多远就感到手被勒得很痛,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给她提一个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改变__________________来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袋子对手的压强。
多分几个袋子装(或用毛
压力(或受力面积)
减小
巾包裹再提等)(共21张PPT)
第1节 压强
第2课时 压强的应用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pS
知识点1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2023·宜昌)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载重汽车有很多个宽大的车轮
B.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D.切蛋器上的不锈钢丝做得很细
A
2.中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磨刀”是为了增大压强。请问是通过下面哪种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
A.增大受力面积 B.减小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B
3.如果一个人在冰面散步,当冰面快要破裂时,他采取的自救方法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站立不动”“快速跑向安全区”或“趴下爬向安全区”),他这样做是为了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身体对冰面的压强。
趴下爬向安全区
减小
4.压路机是用来压实路面的机械,如图所示,压路机的碾子做得很重,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在路面上产生的压强;碾子做成圆柱形,除了便于行驶,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知识点2 压强的相关计算
5.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_______N;某沼泽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_____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600
0.03
6.(2023·乐山月考)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加拿大,厚达2 m的积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若积雪的密度约为0.2×103 kg/m3,g取10 N/kg。
(1)请计算2 m厚的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2 m厚的积雪,压在面积为5 m2的汽车顶部,请计算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D
D
B
D
11.(跨学科·日常生活)公共汽车上会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____,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12.为了美化教室环境,小华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盆盆栽花卉,放于水平窗台下,盆栽花卉的总质量为2 kg,花盆底面与水平窗台的接触面积为200 cm2,则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为_______Pa。小华每周一都要给花浇一次水,浇水后与浇水前相比较,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 N/kg)
13.(原创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车的车轮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火星表面的压强。目前人类已知火星表面引力约为地球的38%,假设未来人类登上了火星,质量为100 kg的运动员站在火星的水平表面上,鞋底与火星表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00 cm2,则站在火星上的运动员对火星表面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Pa,当他开始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地球取10 N/kg)。
1000
变大
减小
7600
变大(共18张PPT)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
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____;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

各个
深度
密度

1.(巴中中考改)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____来表示的。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是否___________,调整实验仪器,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____________。若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根据A、B、C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差
漏气
相平
不漏气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通过比较E、F两个图,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液体的__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6)本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
D、E
密度
密度
控制变量
转换
2.(原创题)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的左右两侧壁等高处钻同样的几个孔,打开瓶盖,水从小孔喷出(右侧未全部画出),如图所示,此现象表明液体压强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右侧壁另外两个孔水喷出的水流线图。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ρgh
密度
竖直
B
B
5.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   )
A.a B.b C.c D.d
A
C
7.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的是(   )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A
8.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橡皮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
B.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时形变更多
C.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D.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D
D
10.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高度之比为1∶1,容器内部底面积之比为1∶3,倒满水,则此时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
1∶1
1∶3

>(共21张PPT)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____力的作用,且液体具有__________性,所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仪器:_________________。
(2)原理: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不受力时,U形管两侧的液面保持_______,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__就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_______也越大。
(3)液体内部压强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③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

流动
液体压强计
相平
高度差
压强
相等


【特别提醒】(1)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其中的“深度”不能说成“高度”。(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内液体的体积、质量和容器的底面积、形状等均无关。
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特点
1.如图甲,试管装入水后,底部与侧壁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由此说明水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_________;如图乙,小孔越往下面,水柱喷得越远,说明水中越深的地方受到的压强越____。
压强

2.(2023·凉山州)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通过比较__________两图,可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_____的关系。
(4)通过比较A、B、C三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
不漏气
C、D
液体密度
相同
A
A
C
A
D
D
C
(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根据A、B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B、C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___________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转换法
无关
深度
C、D
(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选填“底部”或“侧壁”)有压强。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侧壁
小于
B(共21张PPT)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 连通器
C
D
D
A
C
知识点2 连通器
(1)连通器是指上端_________,下端_________的容器;(2)原理是当连通器里只有________种液体并且在液体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连通器各部分的液面高度总是___________的。
不流动
开口
连通

相同
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事物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A
7.在下列底部相通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A
9.如图所示的容器阀门K关闭,在左、右两管分别注入盐水和清水,液面相平,当阀门K打开时,可以观察到左管中的水面变化情况(   )
A.下降 B.上升
C.高度不变 D.无法判断
A
10.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液体A、B。已知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液体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
B.液体A的质量一定小于B的质量
C.液体A的体积可能小于B的体积
D.液体A的质量可能等于B
C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B.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C.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D.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B
15
不是
1.2×103
1200
3
0.1(共20张PPT)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
ρgh
kg/m3
m
Pa
2.连通器
(1)定义:上端_______、下端____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特点:当连通器中的相同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是________的。
(3)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不能简单地认为几个容器底部相连,就构成了连通器,需注意的是它们必须都是开口的。
开口
连通
相平
水壶
排水管的“反水弯”
锅炉水位计
C
2.如图所示,一木桶壁上有一缺口,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 m,缺口处的木板长为0.2 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 m2。当桶里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 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____N。(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2×103
80
C
4.(跨学科、日常生活)如图所示的是乳牛自动喂水器,其水箱A和喂水槽B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容器A和B的水面在水不流动时总保持_______。
连通器
相平
5.如图所示为船闸的原理图。关闭阀门B、打开阀门A时,由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一个连通器;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时,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一个连通器。(均选填“上游”“闸室”或“下游”)
下游
闸室
上游
闸室
C
C
8.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点在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
同一等高线上
连通器原理
9.如图所示,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____(选填“>”“<”或“=”)pb。当打开阀门时,液体__________(选填“流动”或“不流动”)。
<
不流动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9 m;容器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 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 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1×103 kg/m3,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_______Pa,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___N。(g取10 N/kg)
9900
330
C(共18张PPT)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1课时 大气压强及其测量
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存在
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用抽气筒从b管向外抽气,瓶内气球会膨大起来
B.用手指盖住上孔,水就停止流出,手指一松开,水又从下孔流出
C.将带有玻璃管的空试管加热后,倒插入水中,水会进入试管
D.往容器中注入水,水静止时,容器各部分中的水面保持相平
D
2.如图所示,一张硬纸片就可以托住一整杯水,这证明空气内部__________,若杯口朝向改为如图乙所示,则硬纸片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掉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压强
不会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知识点2 大气压的测量
3.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
B.图(2)(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图(2)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图(3)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B
4.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下列因素会影响测量结果的是(   )
A.玻璃管的粗细
B.玻璃管是否竖直放置
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浅
D.玻璃管中空气未排尽
D
5.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D
6.下列现象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甲图:用吸管喝饮料
B.乙图:把塑料吸盘吸在玻璃墙壁上
C.丙图:注射器的针头做的非常尖
D.丁图:使盆景中水位保持一定高度的装置
C
7.把装满水的量筒的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   )
A.充满水 B.有水,但不满
C.没有水 D.依次出现上述情况
A
D
9.如图所示是测定大气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将玻璃管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C.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气压为零
D.如果玻璃管顶部有空气,测量结果将偏小
B
10.威海中考如图所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应使开口a___________(选填“闭合”或“打开”),酒水不流出是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
闭合
大气压
11.取两支恰好能套在一起的试管,在较大的试管中注入一些水,将较小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然后迅速把它们一起倒过来,如图所示。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的作用。
小试管上升
大气压
1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偏小
减小摩擦
活塞自身重力
C(共19张PPT)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1课时 大气压强及其测量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产生原因:空气因地球吸引而受_______作用,且空气具有__________, 故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就产生了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说明: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内部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3)举例: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它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很大。
重力
流动性
相等
马德堡半球
2.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注意事项:玻璃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测量高度时要测量水银槽内的水银面到玻璃管中水银面的__________,即两水银面的竖直距离。
(2)实验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上方是大气,因此,是________支持着这段水银柱使其不落下,大气压的值就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等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0约_______________Pa。
高度差
大气压
1.013×105
【特别提醒】(1)实验前玻璃管里注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时,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注满或管中混有少量空气,测量结果会_________。(2)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与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均无关。(3)若用水来做实验,则h水约10.3 m,所以用水银做实验比较方便。
偏小
D
D
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测量
3.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留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A
4.一个标准大气压值为1.0×105 Pa,若当时托里拆利用水代替水银,则一个标准大气压可支持_________m水柱。(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结果保留整数)
10
C
C
7.(2023·大连模拟)如图所示,将两个吸盘向竖直墙面上按压,发现扎孔的吸盘无法吸在墙面上,而不扎孔的吸盘很容易吸在墙面上。二者对比可以证明__________的存在。静止在墙面上的吸盘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相互_______。
大气压
平衡
8.(2023·绵阳模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测得其面积为4×10-4 m2,轻轻往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 kg,则测得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__Pa(g取10 N/kg)。已知当地大气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此方法测量大气压不准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8×104
吸盘内有空气
9.(易错题)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1 m长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管中水银柱高度为________mm。
760
(1)假定移动玻璃管的过程均不漏气,请描述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将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__;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点,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___。
(2)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若管口刚好在水面上且保证不漏气,此时玻璃管内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g取10 N/kg,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不变
不变

9×104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全部刻度
(2)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 cm2和2 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 N,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选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小

拉动乙注射器所需要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