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5.18《杨修之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5.18《杨修之死》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4 11:31:10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能读懂浅近的白话文言文;另外对名著《三国演义》也有一定的兴趣,通过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也多少有些了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教学思路】
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通过对杨修死因的辩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让学生发挥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通过拓展延伸,希望学生从杨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②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探讨杨修的死因。
2、过程与方法 :
①通过合作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通过探究杨修的死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的心理,完善健全的人格。
②激发阅读《三国演义》以及其他名著的兴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从中学习到一些处世良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的死因。
【课前准备】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数遍并基本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大家非常熟悉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故事?三国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修的故事——《杨修之死》。
欣赏图片,回忆并说出三国中经典故事。
出示一幅典型的三国图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引出本课文题。
二、写作背景介绍
走进三国了解故事发生背景。曹操大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欣赏一段视频并结合教师的话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播放《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和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部分情节。
生动的影片画面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同时能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三、初步感知人物
教师出示后人赞杨修的一首诗。
要求学生齐读。
提出问题思考:由此看出杨修是个怎样的人?
1、齐读诗,说出自己的看法。
展示后人赞杨修的一首诗和杨修的图像。
让学生初步感知杨修这个人物。
四、研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性格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夏侯惇对杨修高度评价的话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中“真知”,提出问题:a、从文中哪些事情你可看出杨修的“真知”?b、然仔细想想杨修真知魏王吗?
2、引导学生从曹操对七件事的态度,分析曹操性格。
1、快速读文,找出杨修“知”与“不知”的表现。
2、体会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归结杨修的“知”和曹操的态度。
理解文意,培养学生依据事例和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五、归结课文结构知识
杨修被杀的直接事件?
其他六件事采用了什么写法?分属于哪两个范围的事?
曹操的态度呈现什么趋势?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理解,概括出“知”与“不知”的内涵。
思考、回答问题。理清脉络,进一步理解文意。
出示问题:
“知识梳理”课文结构。
剖析“真知”
1、整体认识文本,理清各部分关系。
2、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3、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整体性和深度。
六、探究杨修死因,领会作者意图,
出示杨修行将就刑的一幅漫画。
引导学生探讨关于杨修死因,并归结。
连线两位古今评论家。
援引纪晓岚的事例进行比较阅读。
谈自我体会,小结处事原则。
就漫画谈看法。
分析杨修死因。
结合评论家的说法和纪晓岚的事例明白与人相处之道。
杨修行将就刑的漫画。
思考:杨修死因。
纪晓岚的故事及思考题。
小结“我之感”。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达成。
七、拓展延伸
1、假如杨修身边有我们这样的朋友及时地提醒规劝他,也许他就不会三十四岁就一命呜呼了,杨修死后葬身华山脚下荒山野岭墓碑上、也只有七个字“汉主簿杨修之墓”。可怜啊!就请你为杨修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的悼念。
2、老师在备课时也思考了很多,假如杨修多一些谦逊,曹操多一些宽容,让谦逊与宽容握手也许结局就不会这样。请大家欣赏一段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
1、结合文章,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悼念。
2、听朗读体会主旨。
杨修的坟墓图片和背景凄凉音乐。
拓展练习和举例。
配乐朗读。
延伸文意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写作风采。
八、总结、布置作业
我们领悟了杨修的才华横溢和恃才放旷,又感受了曹操的阴险狡诈和心口不一,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让我们成为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并布置随笔作业。以《三国演义》的开篇曲结束教学。
谈个人本课收获。
欣赏美妙开篇曲。
出示作业。
播放《三国演义》的开篇曲。
总结学习体会,训练随笔,提高写作。
用歌曲收束全篇,使课堂再度出现高潮,使人意未尽,情未了,达到了余音绕梁,艺术效果
板书设计:
杨 修 之 死
罗贯中
张 扬 而 不 张 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