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评估
八年级地理试题(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2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我国领土四端点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1~2题。
端点 ① ② ③ ④
经纬度位置 49°N,135°E附近 40°N,73°E附近 4°N,112°E附近 53°N,123°E附近
1.端点③是我国领土的
A.最东端 B.最西端 C.最南端 D.最北端
2.端点①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湿热 B.冷湿 C.高寒 D.干旱
读图中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及山脉分布图(图中粗实线表示山脉),完成3-4题。
3.图中四省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黄河流经A省区,简称晋,太行山是本省与河北省的界山
B.B省区是贵州省,行政中心是贵阳,与渝、鄂两省相邻
C.雅鲁藏布江是C省区重要河流,青稞、小麦是本区主要农作物,本省区人口密度小
D.长江流经D省区,行政中心是武汉,夏季高温多雨,季低温少雨是本省主要气候特征
4.有关图中山脉、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①山脉是高原和盆地的分界线
B.②山脉是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此山脉以北是准噶尔盆地
C.D省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山脉③以东是华北平原
D.图中四省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的有A、B、C三省区,D省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国家统计局2023年发布的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显示,2022年末比2021年末人口总数减少85万人,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结合数据表,完成5~6题。
2016-2022年我国人口统计数据表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总人口(万人) 139232 140011 140541 141008 141212 141260 141175
出生率(‰) 13.57 12.64 10.86 10.41 8.52 7.52 6.77
死亡率(‰) 7.04 7.06 7.08 7.09 7.07 7.18 7.37
5.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死亡率下降 C.出生率下降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6.下列措施不符合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是
A.开放三孩政策 B.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C.坚持独生子女政策 D.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7.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②我国的降水从空间分布看:东西差异显著,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③从降水时间上看基本上呈现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
④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8~9题。
8.四城市中,年温差最大和年降水量最多的分别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9.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属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大致为400mm等降水量线
B.丙和丁所属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大致为秦岭-淮河一线
C.甲地的气候有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的特点
D.丁地的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今年我国沙尘天气频繁,影响范围广、强度大。4月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预警信息,沙尘将一路南下,越过长江,直抵上海、杭州。图为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大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11.此次沙尘天气的推进路线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北向东南
12.沙尘天气带来的危害包括
①能见度低 ②呼吸疾病 ③水土流失 ④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5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读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环渤海经济区主要包括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是
A.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14.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资源充足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开发时间较早,工业基础好
④煤、铁和石油资源丰富 ⑤临近港澳台地区,引进外资、人才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15~19题。
15.甲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B.耕地与草地的分界线
C.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D.800mm年等降水量线
16.乙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无结冰期 B.含沙量大 C.水量最丰富 D.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17.下列山脉中与甲山脉走向一致的山脉是
A.秦岭 B.横断山脉 C.巫山 D.昆仑山
18.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由图可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科技发达 C.煤、铁等矿产丰富 D.劳动力丰富
19.近年来,传统工业衰落,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适合该地冬季发展的旅游项目是
A.去沼泽湿地保护区观鸟 B.欣赏冰雕,体验冰雪运动
C.骑马驰骋在绿色的草原 D.乘船欣赏松花江两岸风光
下图中左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右图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地理定位说法正确的是
A.甲-横断山脉 B.乙-秦岭 C.丙-大兴安岭 D.丁-河套平原
21.图中黄河各河段的地理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上游①处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B.上游②处水土流失最严重,含沙量大
C.中游③处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下游④处是地上河,支流少
22.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生态建设示意图,图示地貌类型与对应治理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生态问题的是
A.甲平整地——种植优质牧草等 B.乙缓坡地——建梯田,种植山杏、牧草
C.丙陡坡地——种植玉米和小麦 D.丁坡脚地——建挡土坝、护坡坝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8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共5小题,38分)
2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材料一 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种类相当齐全,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 我国风能分布略图(如图甲);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如图乙)。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相当齐全,人均____________。
(2)风能属于____________(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图甲中A区城属于风能欠缺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盆地,该盆地与B区域的界线是____________。
(3)除了风能你还知道哪些清洁能源。____________。
(4)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图乙中“少水带”与“过渡带”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5)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
(6)根据水资源国情,我国要求在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请写出你能为此做些什么?(写出一点)____________。
24.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源头接近,携手奔流入海,构成“双河结构”,深刻影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大格局。某中学学生开展了主题为“开发与保护,让母亲河生机永续”的探究性学习。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材料 图甲示意双河资料、图乙示意双河年径流量变化
地形与河流:
(1)探究小组搜索到了河源处的无人机拍摄资料,巴颜喀拉山脉北侧、唐古拉山脉北侧雪水汩汩流淌,汇入黄河与长江源头,推测双河发源地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
(2)受地势影响,两条河流的流向均为___________,说明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据甲图材料分析,长江、黄河上游有众多的水电站分布,说明这里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资源,为沿岸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两河下游都形成了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这说明河流对___________(自然地理要素)有塑造作用。
气候与河流:
(3)据图乙分析,受夏季风影响,两河的汛期均集中出现在___________季。两条河流中,流量较大的是长江,结合气候分析其流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
保护与发展:
(4)从协同发展的角度看,以下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青海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 ②宁夏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
③陕西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畜养规模 ④山东加固黄河大堤,加强入海口湿地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生态安全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长江上、中、下游河段需要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水土流失、___________灾害(气象灾害)、水污染。
(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须做好保护措施,请任选黄河上、中、下游一处,提出治理措施。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每空1分)
为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___________,其属于可再生资源。耕地的比重___________(大/小)。
(2)结合我国耕地、人口和粮食现状分析,完成上面结构图。请将“人口”“耕地”“粮食”三个关键词填在结构图中相应的位置上。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6.读“中国小麦、水稻主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每空1分)
(1)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地形类型方面看,我国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2)东部地区小麦、水稻集中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一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农作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
(4)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举一例。
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下图为北京文化带分布图。
(1)三山五园地区位于北京老城的____________方向,处于山地与____________(地形类型)的交接处,背靠____________、军都山等山地,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____________;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具备山水、动植物等建筑园林的基本要素。
现在的三山五园地区云集了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中关村自主创新园区的核心区。三山五园数字体验馆借助VR技术,通过剧场式空间和体感互动装置,刻画出皇家生活赏诗、赏画、赏景的情景,使体验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2)三山五园地区作为文化教育区、中关村自主创新园区核心区,体现出北京的首都职能有____________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3)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____。(双选)
A.借助信息技术,将地图数字化方便网上游览
B.建设数字馆厅,禁止游客实地参观文化遗迹
C.利用新型材料,对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
D.大力兴建园林,完全恢复清代时期园林原貌
《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三条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称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今,三条文化带建设正不断取得实效(下表),成为首都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打造北京文化金名片增色添彩。
文化带 建设成就(部分)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2021年永定河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大运河文化带 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京冀段62千米正式通航。
长城文化带 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全面推进,举办长城文化节等活动。
(4)三山五园地区是____________文化带与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的重要文化资源富集地。结合材料,列举文化带建设成就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答案
CBBBC CABAD DBBCD DCCBB BC
23.(8分,每空1分)
(1)占有量少
(2)可再生资源 塔里木 昆仑山脉
(3)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
(4)400
(5)跨流域调水
(6)言之有理即可
24.(10分,每空1分)
(1)青藏高原
(2)自西向东 水能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
(3)夏 长江流经湿润区,降水丰富,流量大
(4)B
(5)洪涝
(6)上游: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25.(6分,每空1分)
(1)可利用草地 小
(2)人口 耕地 粮食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6.(6分,每空1分)
(1)平原
(2)秦岭-淮河 气候
(3)分布在河流沿岸或绿洲地区 灌溉水源
(4)无土栽培/温室大棚/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监控调节作用等等
27.(8分,每空1分)
(1)西北 平原 西山 丰沛
(2)文化
(3)AC
(4)西山永定河 从丰富旅游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